编剧大佬开撕!汪海林吐槽内娱造假刷数据,网友吵疯了

西瓜影视 电视剧资讯 2025-05-28 01:47 6

摘要:今天,有代表作《地下地上》、《一起来看流星雨》、《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编剧汪海林在社交平台称:某群体造假刷数据已成习惯,从电影、唱片、电视剧,全覆盖,任由这样的du瘤存在,中国影视行业没有希望。

今天,有代表作《地下地上》、《一起来看流星雨》、《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编剧汪海林在社交平台称:某群体造假刷数据已成习惯,从电影、唱片、电视剧,全覆盖,任由这样的du瘤存在,中国影视行业没有希望。

此言一出,迅速引发热议。

这两年所谓"爆款剧"总让人觉得掺着水分——热搜榜上天天挂着剧名,营销号动辄吹嘘"现象级热播",社交平台转评赞数据看似可观,可出了粉丝圈层,普通观众连点开看三分钟的兴致都没有。

更讽刺的是,这些号称全民追剧的项目,街头巷尾既听不到主题曲传唱,也看不到角色被制成表情包流传,就连吐槽剧情的声音都稀稀拉拉,活像是上演着一场自嗨式狂欢。

反观早年真正出圈的国民剧,那才叫实打实的万人空巷。从《还珠格格》到《甄嬛传》,从《仙剑奇侠传》到《武林外传》,观众会自发买印着剧照的文具盒,盗版碟片能铺满音像店橱窗,连路边发廊小妹都能哼着片尾曲给客人洗头。

这些剧里的人物台词,至今仍是网络时代的社交暗号,任谁都能接住这个跨越时空的集体记忆:

86版《西游记》

剧组开机时引发媒体争相报道,迅速成为全民焦点。当年10月1日,央视将试拍完成的《除妖乌鸡国》进行试播,结果如潮水般涌来的观众来信传递着同一个心声——观众们等不及全剧杀青,强烈要求提前播出已拍摄内容。

这部传奇剧集最终创下96%的收视神话,至今重播突破3000次,保持着中国电视剧重播纪录。当"登登登登"的电子前奏响起,无数人仍会心潮澎湃。

1990年冬日,这部现象级剧集缔造了98%的收视奇迹。每晚《悠悠岁月》的旋律在街头巷尾飘荡时,千家万户的电视机前必然准时亮起荧光,男女老少都能哼唱"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毛阿敏因此跻身一线巨星,剧集原声带销量打破纪录。

这部引发全民共情的作品被誉为中国电视剧转型里程碑,其引发的"渴望现象"至今仍是学界研究课题,单集最高收视率相当于全国近半数电视同时锁定同一频道。

这部开启武侠黄金时代的经典,首播时创下90%的惊人收视率。周星驰、刘嘉玲等日后的大咖当时还在跑龙套,而黄日华的降龙十八掌、翁美玲的冰雪聪明,成为整代人的集体记忆。

火爆程度真是难以尽述,人人都期盼着夜晚到来。街头巷尾热议华山论剑,孩子们用省吃俭用收集人物贴纸,这种全民狂欢式的观剧盛况,在后来者中再难复现。

《霍元甲》

1984年央视首播时,正值地方电视台爆发式增长期。省级台每日两集的进度让观众耐不住性子,便要求地市台播快点。

于是,地市台趁机推出"四集连播"模式,导致省级台广告收益腰斩,由此引发的播出权纠纷登上《人民日报》,成为改革开放后首例重大影视版权案件。

1980年,《上海滩》在香港无线电视台播出,五年后被引入中国大陆播出。当时电视机还未完全普及,但只要有电视机的地方,几乎都在播放《上海滩》,每天晚上都站在电视机跟前等着播放。有人说,当年播放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感觉街上的人都少了很多。

如今,像这样的全民现象级爆款剧很少见了。当资本将"热搜数量""云包场金额"等可操纵数据作为爆款标准时,剧集便沦为流量明星的"皮套秀场"。

或许只有从"数据狂欢"到"文化共鸣"的回归,或许才是行业破局的真正方向。

来源:闭关教健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