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是“铜雀春深锁二乔”,剧中原型之一为曹操的男主角魏劭,前世娶了大乔,今世又娶了小乔,这可比锁二乔更劲爆,铜雀台的锅虽换成了董卓老贼,但得益的还是男主不是?
《折腰》是一部蛮有意思的剧,不在于男女主角那点拧巴的感情,而在于这样一部神剧,细推敲之下,竟然实现了三国时枭雄曹操的两大夙愿,
哪两大夙愿呢?
一是“铜雀春深锁二乔”,剧中原型之一为曹操的男主角魏劭,前世娶了大乔,今世又娶了小乔,这可比锁二乔更劲爆,铜雀台的锅虽换成了董卓老贼,但得益的还是男主不是?
二是“生子当如孙仲谋”,剧里男主角魏劭的另一原型则是三国时期“小霸王”孙策,也就是孙仲谋的大哥,“曹操”虽然没生出“孙仲谋”,但自己与仲谋的大哥合体一把,也算是过足了瘾。
不仅如此,以孙仲谋也就是孙权为原型的“江东碧眼”,可不就是剧中大乔今世的丈夫比彘?孙策、孙权是兄弟,魏劭、比彘虽说不是兄弟,但成了连襟,也算半个兄弟了。
从小说来看,魏劭原型是孙策的痕迹更明显一些,少年时丧父,凭一己之力撑起家族基业,虽说不是江北,而是燕地,但这少年家主的剧本,简直与孙策如出一辙。
更别提魏劭还有一个糊涂迷信的母亲,因为笃信大巫险些害了祖母,惹得他大怒,烧了大巫的庙。
《三国演义》里的孙策可不也是如此?因为江东众人拜老神仙于吉,孙策的母亲还是其中骨干信徒,孙策也是杀于吉、烧仙庙,在江东破除封建迷信,可惜后来被反噬,英年早逝。
只不过,小说将魏劭的地盘放在了北方,名号为燕侯。
剧里将这封号改为魏侯,魏家的小政权也称魏国(这其实很扯淡,哪有封侯却称国的?封王还差不多,曹操要是敢称国,哪里还能混到北方最大),那是明晃晃地直指真实历史中的曹操。
但魏劭并没有如曹操一般挟天子以令诸侯,反而走的是“江东猛虎”的路子,不结盟,不挟令,自己就是打仗主力,只凭自身实力。
这是理想状态下的孙坚、孙策父子的创业争霸之路,但这对父子先后早亡,留下的孙权只能守江东基业,适当往南开展,却很难往北、往西发展,与曹操、刘备的势力一决高下。
如果当年孙坚没死,或者孙策没死,江东集团的未来走向真的很难说,毕竟,当孙坚成为反董联合军主力,一路打进洛阳,还找到传国玉玺时,曹操还不知道在哪儿混圈子游说势力呢,自己的小团体还没拉起来。
孙家父子三人,说到底是吃亏在地盘,以江东为基业,没能往北方突破。
中国历朝历代,除了朱元璋之外,很少有从南往北而统一天下的,基本都是从北往南,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也赶紧往北方打,朱棣后来还迁都北京。
孙坚当年要是没被伏击,也会在伐董的过程中不断将势力南扩,而不会甘屈江东,取江东,这是少年孙策无奈之举,但绝不是他野心止步之地。
网上大多说江东鼠辈,觉得江东集团行事猥琐,太小家子气,但这主要是孙权的锅,孙坚、孙策颇意气豪迈,真要有曹老板的家底,那不得美死了?天下尽在我手。
与其说《折腰》作者是曹粉,不如说她骨子里是孙粉,男主魏劭百分之五十以上内核都是孙策,倚重部曲力量,没有曹老板广纳天下英才的大气,但这有什么关系?毕竟,看小说的人,更愿意看到美姿容的少年主公,不到一六米的曹老板,好归好,但不适合恋爱啊!
来源:榆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