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写尽人间所有的孤独!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4-11-22 07:22 6

摘要:你翻过山,我趟过水,找不到耳朵遍地是嘴,知心的话儿,我能说给谁。我看过山,你走过水,心里头有光哪儿都美,你的那盏灯,今夜留给谁?

你翻过山,我趟过水,找不到耳朵遍地是嘴,知心的话儿,我能说给谁。

我看过山,你走过水,心里头有光哪儿都美,你的那盏灯,今夜留给谁?

这段词是电视剧《为了一句话》中的插曲,是地道的河南豫剧小调,听着很得劲。

此剧改编于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剧本虽然有老刘的指导,有老戏骨李雪健,但并不精彩好看,结局以巧玲走失为告终,这是小说的上半部“出延津记”。

下半部是“回延津记”,去年老刘的女儿刘雨霖执导了电影《一句顶一万句》,讲的就是“回延津记”的故事,票房比较惨淡,改编的也不理想。

电视剧中的插曲演唱者叫张连忠,周口郸城人,界首市刘立河豫剧团团长,师从刘忠河。

刘忠河是商丘人,豫剧中有名的豫东红脸王。

豫东流传着“听了刘忠河,三天不吃馍”的顺口溜。

由一段插曲,了解一些豫剧知识,也挺有意思,豫剧小调听着亲切熟悉,颇有滋味。

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主题讲的就是——孤独。

插曲真是符合主题,“找不到耳朵遍地是嘴,知心的话儿说给谁”,这不正是孤独?

“心里有光哪儿都美”,杨百顺和老汪为何要离开延津?

因为在延津心里没光了。光是什么?是人的奔头、希望。

“今夜那盏灯,你讲给谁”,和白居易的“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这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核心还是“孤独”。

电视剧片名叫“为了一句话”,其实孤独就是小说的核心,小说的结尾是牛爱国为了想知道杨百顺的一句话去找他,这句话是什么,刘震云没说,小说就这样戛然而止。

其实仔细想想,为了一句话,我们能认识一个人,也能够难以忘记一个人;能够欢呼雀跃一阵子,也能够悲伤难过一段;能够……。

为了一句话的背后其实就是孤独。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确实够精彩,但电视剧和电影并不和这部小说匹配,如果再拍电影的话,还是交给他的老搭档冯小刚会更好。

后来终于看到《一句顶一万句》这部电影了,作为原著党说实话真心一般,虽然老刘作为编剧,他的女儿执导的,还是和冯小刚有巨差。

刘震云用五年写出了《吃瓜时代的儿女们》,还真不如《我不是潘金莲》。小说《一句顶一万句》改编成了电视剧和电影都不成功,还是小说的魅力比较大,获得了茅盾文学奖。

看这部电影,许多场景都很亲切又熟悉。

2019年4月19号的晚上第一次看话剧,两个小时。讲的是出延津的故事。

结构之完整,真是很有意思。

只有读了《一句顶一万句》,你才明白讲得是什么故事。

河南话听着就是得劲。

20号的晚上谢幕刘震云老师现身了,老刘还是依旧的幽默,又一次开始宣传他的“延津”了,何以解忧,唯有延津!

1978年,河南省文科第一名是刘震云,北大中文系录取,我很喜欢的作家之一。

1979年郭建梅以安阳地区高考第一名考入北大法律系,海子当年15岁也考入法律系,他们是同学。

更有意思的是,郭建梅是刘震云的老婆。河南文科状元遇上学妹安阳高考状元,他们相恋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穷。

郭建梅是全班最穷的两个女生之一,刘震云也穷,两人是老乡。

77、78、79届是中国高考的黄金一代。

刘震云是新乡市延津县人。

若看延津的地图,你会猛然发现,它的县城竟然偏南南部,各个乡镇离它都比较远,这背后有什么秘密?

我第一次知道延津,是读刘震云的小说,知道他是新乡延津县人。

延津,因黄河古渡口而得名,延津也被称为黄河故道。那么延津是怎么来的?

古老的黄河故道在延津什么地方?

夏分九州,延津属豫州。

春秋,置廪延邑,以境内有虚廪堆延绵不断而得名。

秦王政五年(前242年), 以境内多棘,置酸枣县。

南北朝,后魏,并入小黄县,北齐并入南燕。

隋开皇六年(580年),复置酸枣县。

宋政和七年(1117年),以黄河渡口改称延津县。

金贞祐三年(1215年),升为延州,辖延津、阳武、原武三县,蒙古至元七年(1227年),州废。

清雍正二年(1724年),因有黄河相隔,由开封改属卫辉府。

清雍正五年(1727年),胙城县并入延津县。民国初,废府设道,延津属豫北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撤道级建制,延津直属河南省。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省划分行政区,延津属第四行政区。

1949年后,延津属新乡专区。

1985年,撤地设市,延津属新乡市。延津县原名“酸枣”县,之所以改为延津县,是因为县境内有黄河渡口延津渡,知名度很高宋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改为延津县,沿用至今。

读了《延津县志》,发现一个神奇的秘密,塔铺竟然是延津县从春秋到金代的县邑。

老刘的成名作就是《塔铺》,塔铺以前是个乡,后来撤乡合并到石婆固镇,老刘在塔铺读高中1978年获得河南文科第一名,考入北大中文系。

来源:俯仰人间今古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