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短剧+普法为何能一拍即合、擦出火花?5月27日,在“e法善治 网聚同心”全国网络普法行河南站活动现场,来自河南省广播电视局的讲述者陈欢为大家带来一场创新普法与微短剧的双向赋能之旅。
大河网讯(记者 申华)微短剧+普法为何能一拍即合、擦出火花?5月27日,在“e法善治 网聚同心”全国网络普法行河南站活动现场,来自河南省广播电视局的讲述者陈欢为大家带来一场创新普法与微短剧的双向赋能之旅。
创新丨抓住视听文娱新风口
数据显示,当前微短剧已成为视听文娱新风口,全国用户规模5.76亿,市场规模突破500亿,超越同年电影票房。而河南的表现尤为亮眼:制作主体超千家,制作量居全国前三,4家企业入围全国承制十强。尤其是郑州率先出圈,全力打造“中国微短剧创作之都”,每天有百余个剧组在郑拍摄,吸引近3万名从业人员,蓬勃的产业态势为创作提供了肥沃土壤。
今年3月28日,在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法治视听赋能中国法治建设”分论坛上,国家安全部、司法部正式加入“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创作计划,“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创作计划第三批推荐剧目正式发布。
陈欢告诉记者,“跟着微短剧来学法”是今年初河南省广播电视局积极响应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号召,制定印发的《河南省“微短剧+”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中七项创作计划中的一项,同时还有“跟着微短剧去旅行”“跟着微短剧来科普”“跟着微短剧学经典”“微短剧里看品牌”“微短剧里看非遗”“微短剧里看黄河”。“跟着微短剧来学法”旨在指导创作法治主题微短剧,传播河南法治社会建设成果与法治理念,通过普法微短剧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
突破丨让晦涩难懂的法律知识“活起来”
如何让晦涩难懂的法律知识“活起来”?陈欢对此进行了解读,“微短剧+普法”拥有制作、叙事、传播三大维度方面的优势。在性价比制作优势方面,依托轻量制作降低参与门槛,制作周期短、投入小,普法性价比优势显著;在“小切口”叙事优势方面,聚焦网诈、职场等民生议题,以生活场景诠释法理人情,让法律知识可感可知;在短平快传播优势方面,契合碎片化观看习惯,依托强反转剧情形成裂变传播,实现普法受众更广覆盖。
比如,于今年四月上线、由最高法指导的法治题材微短剧《法官的荣耀》,聚焦基层法官的工作日常,通过5个鲜活生动的现实题材故事,包括村民纠纷、老人赡养、孤女抚养、售卖假烟、反家暴和妇女权益等,呼应社会热点话题,多方位呈现了法律的温度以及法官和村民的温度。
“不讲大道理,只讲好故事”,在陈欢的讲述中,诸如此类的微短剧,把高冷的法律条文与暖心的人情结合起来,让法律贴近生活,通过法与人、理与情的巧妙结合,传递了法律的温度。
赋能丨推动微短剧赋能千行百业
今年以来,河南省广电局推出7项“微短剧+”行动计划,推动微短剧赋能千行百业。通过建立专班联动文旅部门,提供政策咨询、创作采风、资源协调等一站式制作服务保障;依托省内高校、制作企业、拍摄基地、播出平台,提供“创意—制作—播出”全流程产业链保障;通过开设普法专区展播,优秀作品给予激励并向总局推荐,全力做好推优保障。
以镜头为笔、创意为墨,微短剧既是法治宣传的“轻骑兵”,更是展示法治河南的“新窗口”。在讲述最后,陈欢代表河南省广电局呼吁,期待广大创作者积极参与,共同书写“法治故事人人讲,普法阵地处处新”的时代篇章!
来源: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