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版《红楼梦》选角往事:四个角色的争议与经典背后的遗憾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5-25 15:40 5

摘要:87版《红楼梦》作为国产剧史上的巅峰之作,至今仍被观众奉为「神还原」的典范。王扶林导演选角时的「慧眼识珠」功不可没——欧阳奋强的宝玉、陈晓旭的黛玉、张莉的宝钗,皆如书中走出的人物。但即便如此,这部经典仍留下些许遗憾,四个角色的选角争议至今被观众津津乐道,其中「

87版《红楼梦》作为国产剧史上的巅峰之作,至今仍被观众奉为「神还原」的典范。王扶林导演选角时的「慧眼识珠」功不可没——欧阳奋强的宝玉、陈晓旭的黛玉、张莉的宝钗,皆如书中走出的人物。但即便如此,这部经典仍留下些许遗憾,四个角色的选角争议至今被观众津津乐道,其中「薛宝琴」一角更是饱受非议。

一、妙玉:欧式双眼皮与古典气质的错位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的妙玉,是金陵十二钗里最难拿捏的角色。原著中她出身仕宦,却带发修行,既有出家人的孤高,又有世俗人的情愫。王扶林导演选中皮鞋厂女工姬培杰(后改名姬玉),看中的是她眼中的灵动,却忽略了一点:她的欧式双眼皮和立体五官,与「竹影扫阶尘不动」的古典气韵相差甚远。

姬玉的妙玉,胜在眼神清澈,却少了份「欲洁何曾洁」的复杂。刘姥姥用她的茶杯后,她嫌脏要扔掉的那场戏,姬玉的蹙眉更多是「嫌弃」,而非妙玉骨子里的「精神洁癖」。多年后她坦言:「那时太年轻,没吃透妙玉对宝玉那种克制又热烈的情愫。」观众遗憾归遗憾,却也承认:「换个专业演员,未必有她这份质朴。」

二、探春:导演助理的跨界尝试

「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探春,是贾府里最具现代精神的女子。她发起诗社、改革大观园,连王熙凤都赞她「好个三姑娘」。选角时,王扶林看中了东方闻樱的英气,却忽略了她圆润的脸庞与书中「削肩细腰,长挑身材」的差距。

东方闻樱的探春,胜在演出了「玫瑰花」的锋利——抄检大观园时扇王善保家的那一耳光,眼神里有雷霆万钧。但在「十二钗」同框时,她的存在感常被陈晓旭、张莉掩盖。或许正因如此,她更清楚自己的定位:拍摄期间主动担任导演助理,执导「刘姥姥进大观园」等片段,最终转型为制片人,在幕后找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三、多姑娘:剪辑师的「赶鸭子上架」

「荣宁二府之人都得入手」的多姑娘,是书中情欲的符号。这个连贾琏都被她拿捏的「淫魔」,选角时却因太过露骨遭女演员婉拒。最终,剧组剪辑师田韵春(田绍春)顶上,成就了这段「跨界演出」。

田韵春的多姑娘,胜在演出了市井气,却少了份「风月宝鉴」的妖冶。她与贾琏的对手戏里,眼神更多是「泼辣」而非「勾人」,让观众难以信服这个「连鲍二家的都不如」的设定。但换个角度看,这种「不够美」的演绎,反而更贴近贾府下人的真实生态——毕竟,真正的诱惑从来不是流于表面的皮囊。

四、薛宝琴:被病容耽误的「绝色」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中,薛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雪地里,是书中最美的画面之一。原著说她「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连宝钗都感叹「我竟形容不出了」。可剧组选中的王羊,当时刚大病初愈,身形单薄、脸色苍白,与「艳冠群芳」相去甚远。

王羊的宝琴,胜在气质温婉,却缺了份「柳絮才高」的灵气。她吟诵《怀古绝句》时,更多是「乖乖女」的端庄,而非书中那个随父亲游历四方的「奇女子」。但谁能想到,这位被观众吐槽「最不像美人」的演员,竟是《西游记》里灵动的道童明月?命运的错位,有时比剧情更耐人寻味。

结语:遗憾亦是时代的注脚

这些选角争议,本质是文字想象与影视呈现的必然碰撞。妙玉的「洋气」、探春的「圆润」、多姑娘的「平凡」、宝琴的「病容」,放在今天或许有更优解,但在80年代物资匮乏、演员储备有限的条件下,已是剧组的最优解。

更值得玩味的是,这些「不完美」的演员,后来都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姬玉出家修行,将妙玉的「空」融入生活;东方闻樱成为金牌制片人,监制《任长霞》等佳作;田韵春继续深耕剪辑,让镜头语言更懂人心;王羊转型配音,成了《还珠格格》里的令妃娘娘。

正如王扶林晚年所言:「选角如弈棋,落子无悔。」87版《红楼梦》的伟大,从来不是因为「完美」,而是它用真诚和匠心,在时代的局限中拼出了最接近曹雪芹笔下的「太虚幻境」。那些争议声中的角色,早已随岁月沉淀为经典的一部分——毕竟,真实的人生,本就充满不完美的遗憾。

来源:影视大哼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