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古言顶流 IP 选角撞上 “熟脸 CP”:内娱选角困局比剧情还狗血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5-26 00:01 2

摘要:这条在《折腰》热播期间冲上热搜的评论,背后是一场持续三年的选角拉锯战。作为与《长月烬明》《永夜星河》并称 “古言三巨头” 的顶流 IP,《重生之将门毒后》的选角争议比剧情还跌宕 —— 书粉列出内娱所有一线艺人,却挨个被批 “适配性零分”,甚至衍生出 “沈腾马丽

“建议《将门独后》直接按宋祖儿吴磊的拉郎视频开机!”

这条在《折腰》热播期间冲上热搜的评论,背后是一场持续三年的选角拉锯战。作为与《长月烬明》《永夜星河》并称 “古言三巨头” 的顶流 IP,《重生之将门毒后》的选角争议比剧情还跌宕 —— 书粉列出内娱所有一线艺人,却挨个被批 “适配性零分”,甚至衍生出 “沈腾马丽出演才能服众” 的荒诞梗。当网友发现《永夜星河》《九重紫》等爆款剧都是同一批演员 “换乘恋爱”,终于忍不住灵魂拷问:内娱选角,真的到了 “无人可用” 的地步?

在《将门独后》的超话里,“选角塌房” 是永恒的热搜关键词。原著中 “恣意少年谢景行” 和 “重生毒后沈妙” 的人设,被书粉视为古言天花板,可当网传名单从肖战、王一博换到王鹤棣、陈星旭,评论区清一色 “他连谢景行的扇子都拿不明白”。某影视博主做过统计,三年内关于该剧选角的争议热搜超过 50 条,每次都伴随演员粉和书粉的混战,甚至逼得官微发文 “选角未定则,请勿轻信谣言”。

说白了,这场拉锯战是 “内容信仰” 与 “商业安全” 的对抗。原著广播剧播放量破 10 亿,证明 IP 本身自带 “国民度”,但资方更在意的是演员的 “数据安全”—— 某业内人士透露,某新生代演员试戏时被导演盛赞 “演出了谢景行的破碎感”,却因微博粉丝仅百万遭资方否决:“PPT 上写着‘拟邀千万粉艺人’,你让我拿什么跟金主爸爸交代?”

打开 2024 年的待播剧片单,观众会发现一个魔幻现实:张凌赫在《宁安如梦》里刚跟白鹿虐完,转头就在《云之羽》里爱上虞书欣;虞书欣这边跟王鹤棣组完 “棣欣引力”,那边又要和何与在《双轨》里谈 “跨时空恋爱”。有网友做过统计,头部古偶剧的主演阵容里,80% 是张凌赫、虞书欣、白鹿等 “换乘常客”,三年内搭档重复率超过 3 组。

这种 “铁打的主演,流水的 IP” 现象,让观众患上 “脸盲症”。张晚意凭借《长相思》里的涂山璟走红后,接连三部古偶《柳舟记》《锦绣安宁》《似锦》被指 “造型一样、语气一样、眼神一样”,网友调侃:“建议剧组共用一套服化道,还能省点成本。” 平台每月推出 2-3 部重磅剧的高频次,更让这种同质化雪上加霜 —— 观众月初刚看完 “某王爷追妻”,月底又要围观 “某世子追妻”,难免发出 “古装剧怎么永远在谈恋爱” 的灵魂拷问。

内娱选角的 “无人可用”,本质是平台筑起的 “流量护城河” 在作祟。打开天眼查会发现,爱奇艺控股的果然天空、超级向上等经纪公司,旗下艺人如陈哲远、丞磊主演的剧集超 80% 出自爱奇艺;

腾讯力捧的吴磊、迪丽热巴,则垄断了《星汉灿烂》《狐妖小红娘》等 S + 级项目。这种 “分约制” 下,非平台签约艺人很难触达头部资源,某选角导演无奈透露:“资方直接放话,前四番必须用平台艺人,新人连试戏机会都没有。”

资本的保守更让选角生态雪上加霜。业内流传的 “六大过会保障演员” 名单(刘亦菲、杨紫、赵丽颖等),本质是平台用数据搭建的 “安全网”—— 某项目策划坦言:“一部剧投资 1.5 亿,资方要求主演微博粉丝总量必须过亿,否则过会都难。你敢用新人?亏了算谁的?” 于是乎,即便《将门独后》书粉呼吁 “给新人机会”,资方仍执着于在 “三千万粉俱乐部” 里挑演员,哪怕适配度只有三成。

当长视频平台困于流量逻辑,短剧赛道却成了新人的 “逆袭窗口”。去年爆火的《无双》,让籍籍无名的周翊然从网红转型为古装男主;《虚颜》里的丞磊,更是从龙套演员一跃成为 “古偶新贵”。这些成本不足千万的短剧,用 “适配性优先” 原则打破数据迷信 —— 周翊然饰演的 “病娇王爷” 靠眼神戏出圈,丞磊的 “冷面将军” 凭打戏获赞,证明观众并非只认流量。

业内开始出现反思声音。某资深制片人在论坛直言:“20 年前《还珠格格》用新人成就经典,如今却要用‘微博粉丝量’丈量演技,这是行业的倒退。” 不少网友建议借鉴动画《长安三万里》的选角模式,通过 “试拍小样 + 用户投票” 降低风险,让真正适配角色的演员脱颖而出。毕竟观众走进剧场,想看的不是 “微博数据完美” 的偶像,而是 “能让角色活过来” 的表演者。

《将门独后》的选角争议,不过是内娱生态的一个缩影。当平台用分约制圈养艺人,当资本用粉丝量替代艺术标准,当观众被迫在 “熟脸 CP” 中寻找新鲜感,这场选角困局早已不是某一部剧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的 “慢性病”。或许正如书粉在超话写的:“我们不是反对流量,而是希望流量能成为角色的加分项,而不是唯一选项。” 毕竟在 “颜值即正义” 的滤镜下,观众更需要的,是能穿透屏幕的 “角色灵魂”。

你如何看待内娱选角的 “熟脸现象”?如果《将门独后》选新人,你愿意给机会吗?快来评论区聊聊那些年被选角 “伤害” 的 IP!

来源:乍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