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最大赢家?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她,第一个手撕恩人全家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5-24 21:32 3

摘要: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人物解读第六百三十五期:今天,咱们来说说沈皇后这个“人才”。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人物解读第六百三十五期:今天,咱们来说说沈皇后这个“人才”。

01

都说越扒越有料。

沈家姐弟中,做了皇后的沈家大姐沈如萍,她身上的猛料,还真不少。只是,她是一个聪明的,只躲在众人的背后,就坐收了渔翁之利。

但是,当沈如萍的权益都到侵犯时,她也是第一时间就开始反击。

02

喊沈如萍“白眼狼”,一点都不冤枉她。

沈家姐弟的父亲沈旺,本是晋中名士,家族也是一方望族。

只是,沈旺与妻子早逝,沈家姐弟只能依附族人生活。后来,由叔父做主,将沈家如萍嫁给了在蜀中就藩的八王爷。

原著中,蓉姐和娴姐的闺学中有一位同窗,是郑四奶奶的外甥女,名唤庆姐儿。

庆姐儿的父亲是个秀才,屡试不第,只好给族中为官的兄弟做了师爷,跟着外地赴任去了。

父亲只是去外地了,不是死了。庆姐儿家里当家的大伯娘还常克扣她们母女的份例,衣裳吃用,不是慢一步,就是短缺了。

小秦氏的亲兄嫂,为了节省嫁妆,就把小秦氏塞给顾偃开,连个像样的婚礼都并没有。

而小秦氏嫁给顾偃开这件事,除了几家想好的知道内情,外人都以为顾偃开前后只娶了一位秦家女。

就是亲生父亲,拿儿女去攀高也有很多。其中,余嫣然的父亲为了攀上宁远侯府,要把她嫁过去。

余嫣然远嫁云南后,她的父亲还是舍不得这门好婚事,就把余嫣红嫁了过去。

但沈如萍的叔父没有拿她攀高,八王爷虽然不是得宠的皇子,但她嫁到八王爷府,也是堂堂正正的八王妃。

这样看来,沈如萍的叔父对沈家姐弟还是很好的。

但顾廷烨给明兰恶补沈皇后的事情后,明兰就断言:“沈家人肯定对他们兄妹不好!”

顾廷烨很愕然:“你怎么知道?”

明兰道:“皇上正值用人之际,沈家却没有其他人入仕的,显见是何等隐恨!”

顾廷烨用一个熊抱对她表示奖励和肯定。

可是,一个将他们姐弟养大,没有用沈如萍婚事的攀高的叔父。可沈如萍和沈从兴对他们的人态度,是疏远。

而且,那么一个大的家族,怎么可能没有出挑的人才呢?只是,沈家姐弟不想启用而已。

03

对于恩人,沈如萍的利益受损时,她第一个手撕恩人全家。

顾廷烨曾对明兰感慨过,沈如萍生了嫡长子,却因为嫡长子是早产儿,一时间,王府连个周正的奶母也寻不到。

此时,恰逢大邹氏产子。

为了姑姐沈如萍,大邹氏狠心撇下亲儿,先哺乳大侄子,悉心照料,妇人家月子里没休养好,那时,大邹氏便落下病根了。

另外,沈如萍十分信任大邹氏,王府里有个风吹草动,沈如萍也都是找大邹氏商量。

后来,八王爷进京,留在蜀中的沈如萍和孩子突然恶疾。

原著中的描述是:沈如萍和几个孩子突然恶疾,那会儿王府里人,也都是心惶惶的。

八王爷留下保卫王府的段刘二人,虽能抵御强敌擒杀刺客,却对内帷之事束手无策。

于是,大邹氏只好亲自入王府照料,那会儿,她已身怀六甲。

待八王爷成了皇帝,姑姐沈如萍成了皇后,夫婿也有了赫赫战功,大邹氏就一命呜呼了。

大邹氏过世后,沈如萍立刻为弟弟沈从兴,向夫婿皇帝求了英国公嫡女为填房,还急吼吼的把妹妹沈清萍嫁入郑家。

可以说,无娘家可依靠,还毫无根基的沈如萍,靠着弟弟和妹妹的婚事,稳固了后位。

只是,沈如萍不满足。

她还让弟弟沈从兴纳了大邹氏的妹妹小邹氏为妾,继续与邹家保持姻亲关系。

小邹氏进了沈家后,沈如萍,堂堂一国皇后,在弟弟沈从兴的一妻一妾中,明显更与妾室小邹氏亲昵。

直到邹家兄妹推倒张桂芬,朝堂内毫无例外全部觉得沈从兴宠妾灭妻,小邹氏祸乱后宅后,沈如萍才出手。

其一,打烂小邹氏的脸,褫夺她的敕封。

其实,国舅府是事,沈如萍早皇帝一步就知道了。但张桂芬平安产子,在沈如萍看来,只要处罚了小邹氏就可以。

至于怎么处罚,她就要好好琢磨了。

只是,沈如萍没有想到处罚小邹氏的方法,英国公府先一步动作了。

皇帝正是拥人之际。

正在西郊大营练兵的英国公,因女儿张桂芬,在国舅府后宅被妾室欺负,差点一尸两命。虽得上天眷顾,张桂芬有惊无险,平安产子,还是病倒了。

皇帝知道后,在朝堂上,就让太医去了英国公府。下朝后,皇帝又去了皇后寝宫。

夫妻二人商议一番后,宫里就给国舅府下了懿旨,褫夺了小邹氏的敕封,还让两个宫里的嬷嬷掌嘴小邹氏五十,勒令她以后安分守己,不得放肆。

沈如萍觉得,罚过小邹氏就够了。可是,在皇帝的心腹顾廷烨看来,他觉得这件事,还没有完结。

其实,顾廷烨本就不赞成沈家对邹家的态度,恩情归恩情,道理归道理,抬举的一个妾室比正房太太还体面,是乱家之源。

要报答大邹氏,有的是法子,走这条歪路,既害了小邹氏,又连累了自己,搞不好还会牵扯大邹氏的孩子。

其二,皇帝有意停了中宫谏表,沈如萍立刻认怂。

如顾廷烨所料,英国公夫妇要借着这件事,为女儿讨回公道,也维护张家的脸面。

毕竟,堂堂英国公府嫡女,国舅夫人,被妾室欺压,张家人却一直隐忍。时间长了,怕是外人觉得英国公府可以任人揉捏呢。

于是,沈家后宅中,英国公夫人开导女儿,为她分析其中的利弊。还用张桂芬的孩子慢慢引导她,让张桂芬重整气势,拿出英国公府嫡女的做派,管家里事,做好国舅夫人。

朝堂上,英国公轻松用张家满门只为皇帝尽忠,隐隐提醒皇帝,张桂芬与沈从兴是皇帝赐婚的,我张家不愿意,却也认真履行义务。

我那娇养大的女儿,被个小妾骑在头上,我们也一声不来抱怨,强自忍耐,只为尽忠!

沈家却恰恰相仿,接受了赐婚,沈如萍、沈从兴和沈清萍却处处抬举小邹氏,怠慢张桂芬。难道是对圣意不满么?

在朝堂上的时候,皇帝没有参透英国公的话,反而感到欣慰,待他思量过来后,立刻表明了立场——冷落皇后,斥责皇子。

此时,沈如萍觉得英国公一家不识抬举,她已经斥责了小邹氏,为何还要揪着这件事不放,就总是到婆婆圣安皇太后那里哭诉。

此时,皇帝突然觉得,这个皇后蠢钝至极。国舅府的事,他一个皇帝都表态了,怎么皇后还觉得委屈,四处哭啼。

于是,宫里传出风声,说皇帝有意停了中宫谏表,沈如萍才陡然惊觉,如今的丈夫已是九五之尊,而非在藩地时的王爷了。

为了保住地位,沈如萍立刻放下身段,去凤冠,脱凤袍,素服跪在乾清宫门口请罪,只说‘管束娘家无力,都是臣妾罪过’。

沈如萍的这一番操作,很多不懂得人,都觉得她丢人,有失母仪天下的身份。

懂的人,都会称赞沈如萍的做法太妙了。

正如剧版中太后的感慨:“你见过谁家的皇后,肯向臣子低头认罪的,又有谁家的皇后,肯哭于前廷的,她这叫自毁颜面,低得不能再低了……”

这样一来,皇帝觉得沈如萍顾全大局,当夜留宿在皇后的寝殿。英国公府再咄咄逼人,那就有失臣子本分。

到时候,英国公公府,没有错也就是错了。

不过,英国公的目的达到了,随即公上奏,荐两位当世名儒为大皇子二皇子之师,皇帝欣然准奏,并加封英国公为太子太保,张氏所生之子加封轻车都尉二等衔。

沈张两家涛声依旧了,买单的是邹家——邹家大舅爷流徙西南三千里,二舅爷三十大板,另罚没泰半家产以作赔偿。

至于渣男沈从兴,只受圣旨申斥,罚俸一年,并闭门思过三个月。

小邹氏被关在沈府后宅内。为了替兄长求情,她头发散乱,满身狼狈,嘴角也破了,顶着脸颊上浮着两大片紫色疤痕,天天哭求沈从兴为兄长们求情。

只是,沈从兴都尝到了英国公府的厉害,夹着尾巴做人了。小邹氏的哭求,他也只能视而不见。

甚至,将小邹氏关了起来。

其三,沈如萍亲自出手,收拾了小邹氏。

大哥被流徙西南,二哥屁股开花,家中的财产还被罚没大半,让小邹氏恨上了沈家兄妹。

她告诉大邹氏的儿女,他们的母亲是为皇后而死的。

这让沈如萍当即惊醒了起来,此时,沈从兴为了他与大邹氏的嫡子四处寻亲不顺。

心疼侄子和弟弟的沈如萍,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大侄子。

可小邹氏恨极了沈家人,公主过门后,小邹氏总是敲打亲外甥沈家嫡子,让他要求妻子把她这位小姨‘当正经婆婆待着’。

公主差点把鼻子气歪,把屋顶掀翻,沈家嫡子吓得满地乱窜。

小邹氏见拿捏公主这套路走不通,她就故意把邹家姑娘带到沈家,与大外甥培养感情。

公主气急,进宫告状。

为了给女儿出气,沈如萍派嬷嬷把小邹氏揍了一顿,她的二皇子还出了个馊主意,直接给邹家姑娘安排了一桩叫不出名目的婚事,据说邹家姑娘未来的夫婿不但歪瓜裂枣,家世也不怎么样。

如果,小邹氏还不死心,继续给沈家嫡子介绍女人,那他不介意为邹家姑娘,一一赐婚。

小邹氏气急,自然不服输。公主也不是省油的灯。从此,沈府从妾室闹腾转换为妾室和儿媳妇闹腾。

最后,沈如萍把沈从兴喊到身边一顿教训。

本想把小邹氏出沈府这件事,安在张桂芬头上的沈从兴,知道托不下去了。只好自己出手,在一个深夜,让人把小邹氏捆了,送进家庙,严加看管。

04

纵观,沈家的这场闹剧。

受伤的人是张桂芬、小邹氏,沈从兴纯属活该。但真正的幕后推动者沈如萍,她一直是温柔贤惠的皇后。

所以说,最大赢家沈如萍,她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当她的利益受到威胁的时候,她就第一个开撕。

关注我,下期更精彩。

来源:狐小仙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