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平台大剧对打,“史同女”最受伤?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5-24 21:31 2

摘要:截至5月23日,《折腰》《藏海传》《人生若如初见》三部大剧依然稳稳把控着近期网播剧集、电视剧集播放量大盘前列,背后的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三大平台同期对打继续如火如荼。

盼着盼着,长剧市场终于有救了?


截至5月23日,《折腰》《藏海传》《人生若如初见》三部大剧依然稳稳把控着近期网播剧集、电视剧集播放量大盘前列,背后的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三大平台同期对打继续如火如荼。


《藏海传》播出当日便刷屏霸榜热搜,《折腰》《人生若如初见》更是在经历积压、重剪后同一时间无宣发空降播出,也同样喜提高位热搜刷屏。不仅如此,新一代流量花生之间的良性竞争,也刺激到尚处冷盘的播放大盘在第二季度焕发新生。



只是在眼下,三部剧集也同时陷入了声量渐起的“史同”群体的抵制,即借鉴、融合历史人物原型算不算剧集创作黑点?非正剧模式的剧集创作到底能否缝合真实历史?

01


“真假爆剧”


截至目前,三部大剧正面对打的第一轮态势已可小观。


5月13日,腾讯视频空降开播由宋祖儿、刘宇宁主演、改编自女频头部古言同名IP的《折腰》,集结了先婚后爱、体型差等女频热门元素,成为了今年最快突破2.8万热度的剧集,同时开播六天后也达成该平台最快破3万热度纪录。而据灯塔数据显示,《折腰》仅凭借首日1951万播放量便已进入今年正片播放量排行榜TOP5,上线8天正片播放量达到4980万、市占率17.08%,连续7天位居全网网剧日播第一。


稍后一步的优酷,则在5月18日上档由郑晓龙执导,肖战、张婧仪等主演《藏海传》。该剧也在播出38小时内热度破万,创下站内自2024年改版以来最快破万热度剧集纪录。同时,作为台网双播剧集,《藏海传》也在央视八套首播日创下实时收视率峰值破2,刷新近三年黄金档段古装剧最高收视纪录。据灯塔数据显示,目前该剧仅上线3天,全网正片播放量已突破1亿。



相比之下,同在5月13日开播,由李现、春夏等主演的《人生若如初见》,作为豪华班底打造、积压三年之久的年代传奇剧,虽不如前两部声势浩大,但也凭借首日热度5810打入今年爱奇艺站内电视剧首日热度排行榜前十,目前热度已破7000档位。


更为直观的,截至5月22日,根据云合数据显示,更新至12集的《藏海传》正片有效播放市占率达到22%稳居第一,而播至21集的《折腰》市占率退至19.2%位居第二、同样剧情发展至中间阶段的《人生若如初见》也在更新至26集后,以市占率持续下降至5.7%位居第三。



众所周知,广告主投放广告会根据市场反馈进行调整。除了线上火热的播放数据,剧集的招商走势、商业化更直观反映了剧集是否真“热”。


据统计,《藏海传》目前均集8-9广,包括乐事、蒙牛、百威、荣耀手机、OPPO等。此前,优酷平台也曾表示,《藏海传》在开播前便与超过30多个品牌达成合作,创下2025年优酷大剧播前招商金额、数量两大纪录。


而《折腰》《人生若如初见》相对弹性,也在空降之后随着热度攀升加广。比如《折腰》最多已达到一集8广;而《人生若如初见》则在前三集1广、“萝卜(裸播,即无广)”11集过后,再度迎来了短暂的两集加广后继续“萝卜”中。


值得注意的是,此番为大剧热度而战的重担均来到了男主扛剧与否的论证。流量生们背后的粉丝经济托举抗剧的现象,也令来自于民间的云包场对打热况愈加猛烈。


据豆瓣小组“收视率研究中心”所统计公开的云包场(总)数据显示,截至5月22日,《藏海传》云包场便已投入超过1032万元,成为首个千万级云包场剧集;而《折腰》开播迄今,也已达到云包场投入超过707万元;即便是声量较小的《人生若如初见》,云包场金额也达超过105万元。


不过,据部分粉丝披露数据来看,三部剧集云包场投入甚至远不止于此。比如刘宇宁粉丝、肖战粉丝均被指仍在氪金为剧集热度添砖加瓦,仅粉丝云包场或也将突破千万大关。



有趣的是,在当下也流传有云包场这一疯狂砸钱买会员送路人的应援模式,除了粉丝、亲朋好友为艺人应援支持的原因外,也随着剧集播出效果逐渐“变味”,衍生出部分剧集主创、粉丝向平台献上的“赔罪礼”或是“长期合作礼”的说法。


尤其是对于流量艺人而言,云包场所反映的粉丝氪金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被看作与流量演员为剧集、平台能够带来短期高价值的反馈挂钩。而云包场大战的现象,一方面是出于拉高剧集播出数据、效益,另一方面则是辅助平台进行拉新、刺激月活,最终都是为了保证主创团队能够与平台维系良好关系。


此外,芒果TV也在这一波对打中抬上了由宋威龙、包上恩所主演的古言经典IP《小豆蔻》改编剧集《韶华若锦》,目前该剧也位居平台2025年首日热度第三,但同样“萝卜”。



不过,截至5月23日,根据云合数据走势,在云包场断下后,三部大剧目前也有走跌、横盘的趋势,甚至不乏有号召拒看、抵制的声音。对于市场而言,即便目前三部大剧仍处于真假、预制爆剧的舆论泥潭里争论不休,但直观能看到的是,市场确实被“盘”燥热了。

02


拒绝大剧的“史同女”


即便三部大剧上档博弈,搅热了略显平淡的长剧市场,但日益增长、多变的的观众需求,与新瓶装旧酒的影视制作之间所产生的矛盾,仍然是剧集市场的主要矛盾,且将长期存在。


尤其是在近期,这三部热剧也不约而同遭到了同样的争议——缝合历史人物的设定质疑。


在这之中,来自史同圈的抗议之音则是最为猛烈。顾名思义,史同便是指“历史同人”,即围绕着真实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二创,涉及领域包括绘画、游戏、文学创作、音乐、影视等。这些创作往往需要建立在对于“Pick”的历史人物有所严谨、深刻的考据与理解基础上,进而产出不脱离原有人物情况的虚构或重构,也常伴有一定的浪漫戏剧化表达。



而史同圈的活跃,也依托于泛二次元文化、饭圈文化的兴起,同样有着吃谷、粉丝应援、同人周边等内容。而除了借助互联网、社交媒体为“自推(泛指最喜欢支持的人或角色)”书写新时代的存在感外,令这一圈子逐渐走入大众视野的“史同女(指史同圈主要受众为年轻女性)”,则是通过嗑CP的推动力,来进一步二创历史名人。比如策瑜(孙策、周瑜)、李杜(李白、杜甫)、政斯(嬴政、李斯)等跨越性别、君臣好友乃至血缘关系的CP也成为史同圈热门,甚至为了维护自推掀起的饭圈骂战也是比比皆是。


同时,在史同圈,“嬷”历史名人、跨越时代的拉郎的现象却也允许存在,比如周瑜、卫青便是史同圈两大“嬷”出来的“人妻”,而周瑜与郑成功、刘彻与嬴政等邪门CP甚至大有源源不断的CP产粮。


客观来说,影视行业对历史人物关系进行打乱、重连的大刀阔斧改编,本质上也是历史同人创作的一种。但在如今,这类剧集受到史同圈的大规模抵制,集中在真人改编这一角度下的皮套论。


有史同女便对文娱先声表示,“很怕影视化后搜索自推出来的都是演员本人,自推成为皮套,很怕因为影视化爱上他们(历史名人)的人”。像是眼下对于研究三国时期的史同女而言,在社交平台搜索“曹操”相关tag,已然被《折腰》相关内容占领高位。



换言之,在这个圈子中,也有着正与野之分。当篡改人物、真人不贴史料,甚至存在一定丑化现象之时,被触犯情感、同人生意、梦女利益的史同圈的抵制渐起也就并不奇怪了。


比如《藏海传》肖战所饰演的“藏海”,虽改编自南派三叔《盗墓笔记》衍生作品《藏海戏麟》,却也被指魔改原型为明朝名臣吴中;而《人生若如初见》在拍摄时期便因李现饰演“梁乡”被指原型为清末保皇派核心人员“良弼”,春夏饰演“菽红”被指借鉴“秋瑾”与“萧红”且设定被多次强奸剧情引发争议。这也受到史同圈抗议,而该剧在前期下架后也进行了多个片段重新修改。


对此,《藏海传》导演近期也在豆瓣回应称,“这是历史传奇剧,有所参照那一时期留学者群像,没有特别的深意”,而“菽红”也并非具象,代表的是“顽强、自信、生生不息的中国人民”。


当然,现在最备受史同痛批的便是《折腰》,其被指出诸多人物原型取材自三国历史,而被痛批“古偶丑男”的刘宇宁饰演的“魏劭”还被指出为“拼好汉”,即“孙策的人设、孙权的背景、曹操的特征、袁绍的身份”。作为一番女主,宋祖儿饰演的小乔也被指伪大女主真娇妻,缝合魔改了三国时期女性历史人物大小乔、貂蝉,而《折腰》小乔从始至终未被作者给予大名的设定也遭到抨击。甚至,《折腰》原著作者蓬莱客更是因过往自认“曹操梦女”言论,进一步激化了缝合争议。


目前,此类偏向历史传奇、古装偶像剧集的影视化选角、剧情等内容,依然是面向女性受众的商业叙事,但真人化的存在难免为历史人物带来无法分离的刻板化的有色眼镜。这也与史同圈所奉行的非营利性质的、想象揣摩历史人物的同人创作之间存在矛盾。



简单来说,当历史人物成为了偶像剧中的“皮套”,这对于史同圈人尤其是史同梦女、腐女来说,不亚于是对自推的亵渎。尤其是近些年来,不管是历史正剧还是古偶剧,愈加倾向于使用流量演员重现、改动历史人物风貌,也令史同圈声量逐渐拒绝圈地自萌,为自推拿起投诉、举报、抵制拍摄和播出的舆论武器。


因此,这也迫使影视行业引起重视,于是不得不通过像改动为架空背景、角色名谐音、更换演员等做法,来维持剧集的拍摄与播出。即便是如积压8年、张若昀所主演《风起大漠》(原《霍去病传奇》)这般,根据《史记》《汉书》改编,也同样因真人化史同圈顶流霍去病、疑似扩容大量恋爱戏码、魔改霍去病生平受到史同圈抵制。


另一方面,正如过往言情小说男主榜TOP容止(《凤求凰》)、长孙无极(《扶摇皇后》)、容景(《纨绔世子妃》)等在影视化惨烈后导致角色人气一落千丈,史同圈也同样难以接受自推在影视化的揉捏中就此蒙尘。



说白了,史同女拒看、抵制大剧的行为,也不过是在只有史同女受伤的境地下,面对流量经济、粉丝经济乃至依赖借鉴与改变的影视市场,一次为爱冲锋陷阵的话语权争夺。

结语

但割裂的是,抛却历史正剧范围,有着大量流量花生、揉捏真实历史人物的影视化作品,普遍是以历史背景、人物、事件创作的“历史玛丽苏/杰克苏文学”。


其所折射的,往往也是套着古代背景外壳、融入现代爱情观、生活观的重塑解构。毕竟,此前就有鲜明例子——影视市场反响较好的《女医明妃传》《大明风华》便被指“全剧的男人都爱女主”、“洗白朱祁镇,抹黑朱祁钰”进入史同圈黑名单。


站在凝视角度来看,史同圈的这种迷恋也与喜欢“活体”名人一般,是基于投射效应下的向往与崇拜,也是受众宣泄情绪的载体。换言之,这与为偶像打投、安利、做数据等行为有着异曲同工,均是自发生产性、有着情感导向性的精神消费产物。


但其实,史同圈并非完全抵制真人化,而是拒绝无审美、纯资本性质的真人化。正如主推元白(元稹、白居易)、曹丕的史同圈网友“临江月”对文娱先声提到的, “我推就像跳板,给流量们镀金用”。


事实上,史同圈的产粮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主流影视市场灌入创作活力。比如“一寒呵”写南唐后主李煜与宋太祖赵匡胤的同人文《南唐旧梦:山河永寂》便在近期被改编影视化。


可以说,古装偶像或历史传奇题材的剧集缝合正史或野史,以及改编真实历史人物的现象只会相比过去愈加普遍。毕竟如上述所言,史同圈的“粮”都可成为影视化新IP挖掘地,史同圈的创作产品也不过是下一个合理的改编理由。

*本文图源网络,如侵权联系删改

来源:文娱先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