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往今来,无论多么聪明的人,在复杂的权谋斗争中也可能因自负而犯错,而看似愚钝的人也可能抓住机会反制。
《史记》中有言:“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古往今来,无论多么聪明的人,在复杂的权谋斗争中也可能因自负而犯错,而看似愚钝的人也可能抓住机会反制。
当一个人自以为掌控全局时,往往容易忽视潜在的威胁,最终被他人算计。
庄芦隐明明谨慎多疑,武功高强,为何跟他之间隔着血海深仇的藏海却能接近他,还轻易地获得他的信任和重用?
除了藏海纵横之术了得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庄芦隐太自傲了。
剧中有一个细节。
第一次见面时,藏海在众多“风水先生”中脱颖而出,仅用“一个梦”就解决了太后下葬一事,庄芦隐对藏海明显充满警惕和防备。
但当庄芦隐把手放在藏海的肩膀上,试探出藏海就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时,庄芦隐放松了警惕。
为什么?
因为庄芦隐对自己的武功有着足够的自信。
以至于在他眼里,藏海这样的人根本不可能对他造成威胁。
可偏偏就是这样一个他不放在眼里的人,却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除掉了他身边的两名得力干将,并且轻易地成为了他唯一的幕僚。
庄芦隐以为自己才是执棋之人,却不知道他早就掉进了藏海设的圈套里。
藏海隐藏多年的身份无意间被庄之行识破。
意味着只要庄之行向庄芦隐说出实情,藏海多年的隐忍、筹谋都会前功尽弃。
但藏海并没有自乱阵脚,而是静待时机,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化解危机。
藏海为什么会挑上庄之行,并与之结盟?
一,庄之行十分重情重义,沈宛被害的真相,成为藏海转危为安的突破口;
二,庄之行表面上是一个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纨绔,实则聪明机敏,有可利用的潜力;
三,庄之行在侯府被边缘化,渴望得到关注和认可,容易接近且需要盟友;
四,双方有共同的敌人,利益互补,各取所需,藏海有谋略,庄之行有天赋。
用一年时间,毁掉庄之甫,帮助庄之行成为庄芦隐最器重的儿子,查出第三个仇人的身份,是藏海在身份被识破之后的计划之一。
而敌人太过强大,要想成功复仇,单打独斗肯定是行不通的,只有找到目标一致的盟友,事情才能进展的更顺利。
正如孙权所说: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最初,香暗荼看重藏海的才能,想要与之结盟,各取所需,藏海选择了拒绝。
为什么拒绝?
一是因为藏海刚到京城就被香暗荼“上了一课”,正所谓吃一蛰长一智,对于香暗荼,藏海只想与之井水不犯河水。
二是因为藏海身上背负着血海深仇,接近庄卢隐,不为名利地位,只为复仇,就算香暗荼开的条件十分诱人,藏海也不感兴趣。
后来,藏海为何又改变了主意,主动找上香暗荼,想与之达成合作?
因为香暗荼只用了三首民谣就差点毁掉了藏海的计划。
藏海见识到了香暗荼的手段,也知道香暗荼并不简单,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好。
曹静贤为什么会突然盯上藏海?
一次告状,一次见面。
杨真和瞿蛟死后,褚怀明慌了,生怕下一个死的就是自己。
一开始,无论是杨真还是褚怀明,都下意识地觉得藏海就是一个为了名利拼命往上爬的穷小子,不足为惧。
然而,当杨真想要算计藏海殉葬却反被射杀在皇陵中,当瞿蛟想要除掉藏海这个祸患却反而暴毙在侯府,褚怀明就再也不敢小瞧藏海了。
褚怀明深知,自己不仅堪舆之术比不上藏海,就连算计谋略也不是藏海的对手。
更何况,杨真和瞿蛟一死,庄芦隐就将藏海提拔为侯府长史,并且安排藏海住进了内院,还遣散了所有的幕僚。
褚怀明很清楚,藏海如今在庄芦隐心中的地位越发重要,就算他辛辛苦苦为庄芦隐卖命十多年,也是比不上的。
如何除掉藏海?
褚怀明提着礼物,求到了曹静贤面前,本以为褚怀明此举是想背叛庄芦隐,转而投靠曹静贤,为曹静贤卖命,但从剧中的三个细节就可以看出,褚怀明明显“醉翁之意不在酒”。
第一,褚怀明投靠的人明明是庄芦隐,可为何偏偏跑去找曹静贤告状?
第二,褚怀明嘴上说想让曹静贤替他做主,可为何没说自己的委屈,反而特意提及藏海手段卑鄙,阴狠狡诈?
第三,褚怀明既然想求曹静贤庇佑,可为何送的礼物却不贵重,根本入不了曹静贤的眼?
其实,褚怀明告状是假,想要借曹静贤的手除掉藏海是真。
如果不是褚怀明特意跑去曹静贤面前说藏海的各种不是,曹静贤根本不会那么快注意到藏海。
庄之行比赛拔得头筹,本就在藏海的计划之内。
自从得知曹静贤也是参与蒯家灭门案的人时,藏海就一直在找机会接近曹静贤。
而庄之行赢得比赛,曹静贤替皇帝对其进行封赏,就是藏海的一个机会。
然而,曹静贤早就在褚怀明的刻意引导下,把藏海当作一个威胁了。
所以,曹静贤见到藏海的第一眼,就产生了一种危险的直觉。
曹静贤为何会说藏海似曾相识?
究其原因,藏海的身上有父亲蒯铎的影子,又同样是堪舆之才,曹静贤自然不敢掉以轻心。
更重要的一点是,十年前,蒯家之所以会被灭门,就是因为无论是庄芦隐,还是曹静贤,都想从蒯铎手中得到“鬼玺”。
哪怕十年过去了,庄芦隐和曹静贤想要得到“鬼玺”的心思都还未打消。
藏海精通堪舆之术,又懂布局谋略,曹静贤既不想庄芦隐有如此助力,也不想让藏海成长起来对自己造成威胁。
所以,才会派义子陆烬去查藏海的身份,想要尽快除掉藏海。
藏海在得知曹静贤对自己的身世起疑后,找到香暗荼,联手下了“一盘棋”:截杀陆烬,并利用尸体制造离间计,成功挑起曹静贤和庄芦隐的矛盾。
曹静贤让陆烬前往青泉镇调查藏海的底细,并非只是想证实自己的直觉,而是想要找一个理由彻除掉藏海。
也就是说,不管藏海的身份有没有问题,藏海都必须得死。
虽然星斗大师在藏海离开时就做了周密的安排,以防藏海的真实身份暴露,但陆烬在青泉镇遭到围杀,彻底坐实了藏海身份的确有问题。
要想不引起曹静贤的怀疑,就必须除掉陆烬。
陆烬死后,藏海和香暗荼又联手演了一出戏。
庄之行拖住庄芦隐;
香暗荼假扮陆烬;
藏海假扮庄芦隐;
高明假扮藏海。
随后,故意让跟踪的厂卫误以为庄芦隐和陆烬密谈了一整晚。
藏海此举,有两个目的:
一是让曹静贤误以为陆烬背叛了自己;二是让曹静贤打消对自己的怀疑,把注意力都放在庄芦隐身上。
有了之前的事做铺垫,陆烬的死,曹静贤已经对庄芦隐产生了怀疑。
曹静贤过后势必会查清楚真相。
为了彻底扰乱曹静贤的思路,藏海特意模仿陆烬的字迹写了一封信。
而也正是这封信,让曹静贤脸色大变,甚至都来不及质问庄芦隐,就带人急冲冲的走了。
信的内容是:
平津侯窥知那物,卑职假意投诚以探消息,若卑职身死,则其不可信。
曹静贤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反应?
十年前,庄芦隐、曹静贤等人为了此物可以对蒯家满门痛下杀手,足以说明无论是庄芦隐还是曹静贤都想得到它。
藏海正是摸准了曹静贤的心思,才能在除掉陆烬之后撇清关系,全身而退,顺便还把陆烬的死嫁祸给庄芦隐,成功引起曹静贤的怀疑。
不得不说,相比星斗大师和高明,藏海无论是堪舆之术,还是纵横之术,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更难得的是,藏海在布局谋略中始终保持“局外人”的清醒。
藏海将“攻心为上,顺势而为”这句话体现得淋漓尽致。
来源:岁寒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