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场事故,双双殒命,死得惋惜,但不足以怀念。吴天白临死也想不到,他牺牲不是在革命事业,而是摧毁在另一个败家女人手里。
文/小航
菽红电器店意外爆炸
原因阿霞冲咖啡时刻,碰了吴天白炮制的新型炸弹雷管。多无辜,但永久分离
一场事故,双双殒命,死得惋惜,但不足以怀念。吴天白临死也想不到,他牺牲不是在革命事业,而是摧毁在另一个败家女人手里。
光复会同志封锁死讯,因为并不光荣,死不足惜。
一方面清廷北洋六军和皇家禁卫军对立,对于乱党忌讳,如果传出去,对各方都不友好。另一方面清廷大量捕杀革命党,梁乡之前在与菽红谈生意的饭局中,透露革命党杀他决心,对他的痛斥。不公布吴天白的死,源于对集体的人文关怀。
吴天白这一生不属于任何人,他最爱的事,化学研究,女人在他手里,是随之丢弃的“情感附属物”。直到菽红亲眼看着吴天白惨死,才知吴不顾被梁母庇护,爱不释手有多可笑
梁乡朵梅结婚多年,不曾有小孩
梁乡不和她生孩子原因,则是忘不了与菽红那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过往。虽然嘴上说的轻飘飘,淡漠,梁乡心里念着菽红,一夜狂欢,娶朵梅是梁母的心愿。
梁乡不爱朵梅,为了讨母亲欢心,逼不得已娶了他不爱的另一半,新婚夜,朵梅倾诉衷肠,原来五年前,梁乡在知府府背着宿醉的母亲回眸那一瞬间,朵梅已经动情
先动心的人,注定一败涂地。
更何况,朵梅妈希望女儿嫁贵族。两家妈妈结为亲家,朵梅更是认了梁母为干妈,梁乡不在的三年,朵梅与梁母母女相称。
朵梅嫁进梁家,表面上是清廷官员献媚的梁太太。
这块不得不说下,梁乡与载沣的职场友情,因为载沣,梁乡处处往上爬,建立陆军军官学校,皇家禁卫军,因为载沣,梁乡抗衡袁世凯,始终没有把传宗接代放在第一位。对生孩子,显然没当回事
梁母当真没有催梁乡,为梁府添“后代”
其实从梁乡一次次周旋于端方,庆亲王,醇亲王,载府兄弟,心中有答案。人生终点绝非培养儿女。梁乡抱负远大,不可能被孩子牵绊,与朵梅结缘,纯粹是梁母一厢情愿,梁母想要一个平等地位儿媳,婆媳矛盾少,直至吴不顾到梁家做客,梁母次次看着不顾笑口颜开,其乐融融,才明白她多么期望有那么乖巧,机灵,开心果孙子
吴不顾梁母一见如故,也许是后天的血缘情。
然而吴不顾早晚要回到梁家,改回梁姓。按照梁乡办事雷厉风行,手段凶残,他的骨肉必须认祖归宗,跟着菽红流浪,居无定所不合逻辑。
其次梁母非常喜欢不顾,见到不顾脸上的皱纹少了一半,格外开心,这份祖孙情上帝恩赐,梁乡必要的时候,”争,抢,夺“是仅有的方式,掀开“夺子大战”。
杨凯之接走吴不顾,接回菽红。
那时的他,看到菽红心事重重,闷闷不乐,菽红半天不发言,觉得一定出了大事。
他太懂菽红漂泊一路走来的艰辛,心里早已用永恒的爱,投其怀抱的纯爱,陪伴菽红。菽红的颠沛流离生活再度转折,过去曾爱吴天白,胜过爱自己。
当她道出心事,杨凯之才懵懂,吴天白究竟在菽红眼里的显赫地位。
革命伴侣阴阳分离,多么锥心的痛。死去的人远比活着的人痛苦,最主要的是吴天白真的拯救菽红,发掘了菽红经商细胞,俩人相恋那么多年,落得永久不再见结局,实为悲剧。
杨凯之是革命党的团魂,自从在东京和留洋日本学生创建报刊,错失朝鲜女孩,延吉再次碰见初恋李珠姬,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干革命的青年,心中不能被儿女情长牵绊,要有家国理念,迎接新中国的信仰。
听闻吴天白悲情下场,黯然神伤。
对整个革命党而言,失去了一名为革命献身,为中华民族崛起而战的”志士“,相当悲凉。最残酷的是,吴天白的死带着革命文人的悲喜味道。
杨凯之从战友惨死的悲惨现实中,苏醒。所以他才没允诺朵梅帮忙做的媒人,成婚不在他的规划之内,与梁乡不一样的一点,情爱这东西,在杨凯之看来,赋予了专情,挚爱如一。
三兄弟中,我最心疼杨凯之。
活得光明正大,有正气,坦荡率真质朴。不会受官场风气锐化,敢言敢语,爱憎分明,向着正确的路趟往黎明。博学多识,熟读诗书,这一点梁乡李人骏不及他的三分之一。
晓得见那类官员说什么话,通情达理。秋操阶段,张统制,段统制交谈,各有各的言论,不发表意见。不贪恋高官位,不会为腐朽的晚清下苦心。
杨凯之救国图鉴里,藏着最懂人情世道的扎心隐痛。
太重情义,太有原则,太关注国家前途,同行道路青年命运。他身上那种浑然而生的气派,担当,那个时代一浊清流
教导吴不顾,读《少年中国强》那一幕,像极了两个时代同盟者二次元碰壁。因为吴不顾是菽红的孩子,他才那么操心吴不顾的学业,吴不顾的成长。
菽红到北京开照相馆,给革命同僚传递情报,扭转格局。
这是菽红重获新生的端点,也是杨凯之“单恋”菽红,开花结果的起点。一块养娃,修炼养成爱恋模式,他们俩更多的是亲情,爱情糅杂,《人生若如初见》最甜,最虐,最戳人的恋人。
杨凯之主动关心菽红,照料吴不顾,这一刻起,他当不顾是亲生孩子,充当了不顾生命中最重要的导师。不顾的青春岁月,单薄人生有这样一位“爸爸”是荣幸,也是骄傲。
就算只有半路父子情,相处片段,几乎引人注目。在弥补不顾缺失的父爱,杨凯之扮演的重量级角色,无杂质,苦口婆心灌输革命文化,然而无声无息革命战火专挑痴心人,不言而喻的牺牲时的苍凉感,令故事落下帷幕。
完美的革命者,总要有离开的那一天
不完美,心底有劣根的供养者,总会尝到报应。从杨凯之干的事迹,同样的不受外界控制,坚守革命岗位,我认识到革命先烈的顽强意志。
初见时,再美好的情感也会被蚕食,对立的人生棋局,没有人是时代罪魁祸首。杨凯之输送给吴不顾的是革命勇士该有的意气风发,是那年代两个男人惺惺相惜的写照。犹如一壶老酒,经受时间的发酵,味道越浓。一场荡气回肠的史诗记忆,回荡轮廊。
,
来源:小航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