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折腰》是一部科普剧,从服饰到婚俗再到饮食,满满的知识点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5-24 12:02 2

摘要: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学到就是赚到,谁懂看剧学历史的含金量啊!从婚俗到服饰,从称谓到饮食,《折腰》真不愧是掌握细节的神,这么认真还原历史活该你会大爆。

天呀!我宣布人类对《折腰》的开发不足1%,这满满的知识点究竟还有谁没学到呢?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学到就是赚到,谁懂看剧学历史的含金量啊!从婚俗到服饰,从称谓到饮食,《折腰》真不愧是掌握细节的神,这么认真还原历史活该你会大爆。

最近播的《折腰》简直鲨疯了,不仅剧情张力满满,就连背景架构也堪比一部行走的《东汉生活指南》。先说婚俗,一个男人是不是良配,看他的聘礼就知道。

《折腰》第二集刘琰来求娶小乔,本来是喜事,但乔家人一看抬来的聘礼顿时笑不出来了,不仅五谷用梗米和粳米糊弄,就连聘兽也缩水了,拿鼠鼬来冒充猞狸,猞狸看见都得来一句:请苍天,辨忠奸!

刘琰的鼠鼬对比后来魏劭猎来的猞狸,哪个男人更能嫁不用多说了吧!

其实,鼠鼬和猞狸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首先从体型上看哪个更权威简直不要太一目了然。

其次猞狸十分难得,作为聘兽十分有排面,而且就单说寓意也是鼠鼬不能比的,猞狸象征着吉利和忠诚,魏劭猎得猞狸做聘兽也可以看出他对小乔的重视。

还有婚服也大有讲究,许多观众对剧中小乔和巍候大婚时穿的黑色婚服提出了质疑,在一些影视剧婚服不是轻易清一水的红色,就是像《知否》、《梦华录》那样采用“男红女绿”的配色。

但在《折腰》中男女主却都穿了黑色婚服,这其中门道到底有多深?

这种婚服可不是凭空捏造出来,这采用了周朝的“玄制度”,玄是黑色,是橙色,这种婚服色彩延续到了汉代,而汉代也演变成了黑红两种颜色。

这正是因为参考了历史,要是小乔和魏劭像明兰顾侯爷一样穿红绿婚服的话,那才是真的出BUG了呢?

除此之外,《折腰》的婚礼仪式也是很考究,虽然新郎不怎么配合,但剧组却不差事,每个环节都很到位。

夫妇食黍、饮汤、咂酱、合卺而饮都来源于周朝,大婚的每一帧都是知识点,一闪而过的“鸭礼”象征吉祥,“虎头铜鞋”象征白头偕老,就连女主穿的鞋子都大有讲究,裙裾下的翘头履是古人祭祀时才会穿的。

除了婚俗外,男女主的称谓也令不少人耳目一新,不同于其他古装剧中的“夫君”、“相公”,《折腰》中小乔唤魏劭“男君”,这究竟代表了什么?其实这代表了两人夫妻关系的生疏,在世仇的横亘下,显然太过亲近不太合适,不如客气尊重一些。

男放在君的前面,有明确的性别指向性,听起来更加敬畏。而魏劭也称小乔为“女君”,两人真是把不熟挂在了嘴上,看来剧组不仅参考了史料,还根据剧情做出了调整,这份用心简直太赞辣!
除此之外,“女郎”和“女君”究竟有什么区别?

剧中,小桃对小乔有过两种称呼,一种是“女郎”,一种是“女君”,其实“女君”是古代已婚女子的敬称,象征着正妻地位,而“女郎”则是对年轻未婚女子的统称。

不得不说,在称谓这一块,《折腰》还是很权威的。

都说民以食为天,《折腰》中的美食也很值得说道说道。东汉末年的百姓们到底吃些什么?从《折腰》中便可以窥见一二。对于剧中的食物许多小伙伴们都曾发出过疑问?魏劭为什么顿顿吃蛋炒饭?米饭就菜它不香吗?

其实,仔细看就会发现,魏劭吃的根本就不是蛋炒饭,而是一种发黄的米,这种米的个头也要比普通大米大一些,它不是精米而是粗粮。

要知道精米在宋代才被搬上餐桌,在宋代之前古人们吃得可都是粗粮。不仅魏劭小乔平时吃的是黍米,魏渠从博崖带回来的米也是高粱米,可见那个时代古人的主食都是一水的粗粮。

除了主食外,《折腰》中的酒是浑浊的米酒,喝酒用的杯子是耳杯,各种细节都是有历史依据的,看过《折腰》的我简直强得可怕。

把架空剧拍出了正剧的水准,就冲这个认真劲儿,《折腰》剧组你们做什么都会成功的。没看过的人还不赶紧去剧里补课,省得一提到东汉,就只知道那句“东汉末年分三国”。

我不允许还有人没get到《折腰》的用心,终于有剧不把观众当傻子糊弄了,我看谁还没去吃这碗细糠呢?

来源:湖北台剧场午班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