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父母爱情》原著后才知,为什么江德福至死都不肯看张桂兰一眼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5-23 06:47 1

摘要:很多小说或电视剧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主要是里面的人物特别鲜活,他们不是纯粹的好人或者纯粹的坏人,他们有自己的缺点有自己的性格。

很多小说或电视剧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主要是里面的人物特别鲜活,他们不是纯粹的好人或者纯粹的坏人,他们有自己的缺点有自己的性格。

就比如《父母爱情》中的安杰,在电视剧中我们一直羡慕安杰和江德福神仙眷侣般的爱情。

在原著里,安杰始终对江德福的“乡巴佬”身份心存嫌弃,这让我在阅读小说时,内心充满了压抑与纠结,仿佛被一根无形的绳索紧紧束缚。

安杰始终无法接受嫁给“乡巴佬”的现实,因此她从未踏足过江德福的家乡一步。

可能小说的原作者也是这部剧的编剧也觉得把安杰设定成这样一个嫌弃“乡巴佬”角色有些不妥,所以在剧中,情节却有了截然不同的走向。

江德福带着安杰和女儿江亚菲回到了故乡,受到了乡亲们的热情款待,大家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安杰也从原著中婆家人眼中的“那个操蛋娘们”,变成了乡亲们交口称赞的“三大娘”。那一刻,我看到了夫妻相伴三十年,从最初的排斥到最终的相互理解与融合,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父母爱情。

就在这一温馨场景中,却出现了一个令人唏嘘的小插曲。江德福曾经的妻子张桂兰,如今已是一个老态龙钟、行将就木的老妪。她在生命的尽头,渴望再看一眼自己曾经深爱的男人,却被“识趣”的小儿子赶回了家。

张桂兰那落魄的背影、蹒跚的脚步,以及那张饱经风霜的脸,无不让人感慨万千。其实,原本这一切的荣耀与风光,本应有她的一份。

在女儿江亚菲的怂恿下,安杰终于见到了那个让她一直耿耿于怀的“情敌”。然而,就在那一刻,她却释怀了。临别时,她甚至要求江德福回头看一眼那位在门口遥遥相望的老人。

但江德福却仿佛受到了极大的侮辱,坚决不肯回头,至死都不愿再看一眼曾经与他有过肌肤之亲的前妻。

过去,我以为是张桂兰的背叛,让江德福对她充满了怨恨,所以才不愿再见到她,哪怕只是匆匆一眼。

然而,当我十年后重新回看这部剧时,却突然领悟到刘静老师创作这一幕的良苦用心。她用江德福的“决绝”,揭示了婚姻中最残酷的真相。

张桂兰是江德福年轻时通过包办婚姻娶的妻子,按照当地“女大三抱金砖”的习俗,她比江德福年长许多。

然而,懵懂的江德福还是与她完成了婚礼。如果没有后来老六团的出现,江德福或许会像他的父辈一样,与张桂兰生儿育女,为孩子操劳一生,延续家族的血脉。

但命运的轨迹往往因时代的变化而被改写。老六团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江德福和张桂兰的命运。江德福抛下新婚妻子,跟随路过村子的老六团离开了家乡。这一走就是五六年,音信全无,生死未卜。

起初,张桂兰还在等待丈夫的归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渐渐失去了耐心和希望。五六年后,她与江德福的哥哥——也就是她的大伯哥——发生了感情,并怀上了孩子,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给江家带来巨大风波的江昌义。

就在张桂兰怀孕之时,江德福却意外归来,此时的他已是一名功勋卓著的英雄团长。张桂兰的“出轨”被江德福撞见,二哥甚至跪地求情,希望他不要将此事公之于众。

为了家族的面子,江德福选择了隐瞒,但他无法忍受张桂兰的背叛,将她赶出了家门。在那个年代,赶走一个女人并非难事,甚至无需一纸休书。

张桂兰回到娘家生下了江昌义,并独自将他抚养成人,还将当年的往事都告诉了他,这才有了江昌义后来“认爹”的情节。

在剧版中,江昌义与安杰的外甥女相恋后,向江德福和安杰坦白了自己的身世,并最终获得了他们的谅解,真正融入了江家这个大家庭。

在原著里,江昌义后来成为了一位成功的大老板。他从未认为自己的母亲张桂兰做错了什么,反而深刻理解她作为女人的无奈与苦衷,并且对江德福的无情感到愤恨。

原著中,江昌义曾对一直对他友善的小妹说:

“我知道这听起来很卑鄙,但没有当年的那些卑鄙,哪有今天的我?为了这些所谓的卑鄙,我已经付出了太多代价。小妹,你可能已经忘了我曾经在你们家度过的那一个月,但我永远不会忘记!

在你们家,我最恨的人就是你的母亲。她看我的眼神,就像看待一个小偷、一个无赖。她认定我是偷走了她正房太太地位的罪魁祸首。但在我的眼里,她才是真正的小偷,她偷走了本该属于我母亲的一切!

没错,我母亲的选择确实有问题,她不该出轨。但如果她没有出轨,你父亲回来后就不会休了她吗?他会不会带着一个裹着小脚、目不识丁的农村女人进入城市生活?你觉得可能吗?

过去,看到江昌义说出这些话,我会感到非常愤怒,觉得他是在颠倒黑白,简直无耻至极。但如今,经过岁月的沉淀,我突然意识到,江昌义的这些话,其实揭示了婚姻中最为残酷的真相。

所以,当小妹面对这样的“攻击”时,她久久无言以对,因为她确实不知道该如何反驳。因为,这些话虽然刺耳,但却是事实。

她仿佛置身于一场审判之中,替自己的母亲,替那些从农村女人手中夺走优秀男人、破坏她们幸福的城市女性承受指责。

江昌义的那些话,如同一条吸饱了水的湿鞭子,抽在心上,虽沉重却无比真实。

《父母爱情》之所以成为一部深受各年龄段观众喜爱的“神剧”,是因为它将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小细节,拍出了极致的美好与温情。

因此,许多人在观看这部剧时,都感到轻松愉悦。无论从哪一集开始看,都能收获无尽的欢乐,也能从中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

这正是作家刘静的高明之处。她当然知道生活中存在阴暗面,但她更愿意挖掘和展现生活中的温暖与美好,而对那些人性中的灰暗之处选择了忽略。

然而,这样的处理方式似乎又与现实主义题材的定位有所出入。于是,刘静巧妙地安排了一些情节:张桂兰出轨,老丁的妻子王秀娥因难产去世,甚至连王振彪的媳妇也突然离世。

这样一来,剧中的男主人公们便可以光明正大地按照自己的心意寻找新的伴侣,而不会引发撕扯和狗血的冲突。

剧中三位男性角色还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前妻,无论是去世还是背叛,都是农村妇女,是那些目不识丁、性格粗鲁、言行粗俗的女性。

因此,当老丁和王振彪看到美丽优雅、气质非凡的安杰时,他们内心的复杂情绪可想而知。

人性中往往潜藏着自私与贪婪。当年他们还是农村的穷小子时,能娶到老婆就已经心满意足了。然而,如今他们功成名就,却开始嫌弃身边的“老女人”,渴望像江德福那样,从“农村包围城市”,追求更高层次的伴侣。

这正是人性的劣根性——人们在发达之后,总是试图摆脱过去的一切,包括不堪回首的往事,当然也包括曾经陪伴自己的人。他们在羡慕江德福的“好运”时,也开始对自己的发妻表现出嫌弃和冷漠。

剧中,老丁是个很有人缘的角色,他对朋友仗义,对孩子们慈爱,唯独对妻子王秀娥总是动辄发火,大喊大叫。

虽然王秀娥为他生了几个儿子,也毫不示弱,常常在争吵中占上风,让老丁哑口无言。

但她心里清楚得很,老丁已经看不上她了,嫌她给他丢脸。她用一句“你以为我不知道你的那点小心思”,直接戳穿了老丁的伪装。

老丁对王秀娥虽算不上体贴,但两人之间打打闹闹,也有一番老夫老妻的烟火气。相比之下,王振彪则完全不屑与张桂英交流,两人之间总是冷言冷语,针锋相对,谁也看不起谁。

从人品上来说,王振彪不如老丁,但在前妻去世后,两人却做了一件相同的事——都曾打算迎娶“岛花”葛美霞。最终,官职更高的王振彪如愿以偿,抱得美人归。

葛美霞是岛上难得的有文化、长相出众的女性,可以说是安杰的“平替版”。若非出身问题,她断不会等到四十岁才嫁给王振彪做“填房”。

剧中,王振彪娶了葛美霞后,一改往日的大男子主义作风,对“娇妻”温柔体贴,还主动承担了大部分家务。曾经,张桂英是岛上最能干的女人,挑水种菜、下海捉鱼,样样精通,却被王振彪贬低。他还向江德福抱怨道:

“女人,要那么能干干嘛!”

瞧瞧,男人有时候真是既可笑又可鄙。看来当初王振彪搅黄了老丁和葛美霞的婚事,早就别有用心了。他大概是嘴上和张桂英同吃一锅饭,心里却盘算着将来找个年轻漂亮的来取代她。

这么一想,还真有点让人不寒而栗。幸好张桂英是自然离世,成全了王振彪,否则以他的精明算计,真不知道他会干出什么来。

老丁的善良之处在于,他从未算计过王秀娥。他心里始终有一把道德的标尺。所以当王振彪要娶葛美霞时,老丁非常生气。他生气的不是老王抢走了他曾经心仪的人,而是懊恼自己怎么会看上这种喜新厌旧的女人。

但即使是老丁,也无意中揭示了婚姻中一个残酷的真相:原来人性都是一样的,当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时,就会不自觉地要求身边的人也越来越好。

要么一起进步,要么就只能换人。

现实告诉我们,不要对婚姻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本质上,婚姻就是男女双方的一次深度合作。如果一方不断前进,而另一方却停滞不前甚至倒退,那么被抛弃几乎是必然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的欲望都是向上攀爬的,也可以说是对更美好生活充满向往的,这正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原始动力。

江德福和安杰的婚姻之所以让人觉得美好,正是因为两人旗鼓相当、相互成就。江德福给了安杰一生的安稳,而安杰则给了江德福精神上的慰藉。

在原著中,江德福有一次酒后,颇为自得地说:

“农村包围城市能解放全中国,城市包围农村能过上新生活!”

此时此刻,他或许应该感激当年张桂兰的所谓“背叛”。若没有那次变故,他或许永远无法摆脱那个旧生活的枷锁,更不可能开启如今这般美好的生活。

即便他抛弃了张桂兰,娶了安杰这样的城市小姐,过上了全新的生活,他的内心也始终会背负着道德的沉重负担。

多年后的江德福,早已对张桂兰的背叛毫无怨恨。然而,正是那些深埋心底、难以对人言说的“小秘密”,让他自欺欺人地拒绝再看一眼曾经的妻子。他更愿意相信,正是因为张桂兰的背叛,才导致了他们的分离,而她如今的落魄,完全是她咎由自取的结果。

他不敢去想,如果张桂兰当年坚守妇道,等待他的归来,他是否真的能够对这个裹着小脚的农村女人不离不弃,白头偕老?

他深知这是不可能的。无论张桂兰如何选择,她都难逃被抛弃的命运。她的悲剧,从嫁给江德福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

这里不得不提到人性中的一个复杂之处:有时候,怨恨和愤怒,也能成为一个人维持道德感的支柱。江德福没有勇气正视自己,更不敢剖析自己的内心。

他非常清楚,自己早已不再怨恨张桂兰,甚至理解了她当年的无奈与苦衷,但他却不愿意从这个用怨恨搭建的道德高地上走下来。因为一旦走下来,他就必须面对自己内心的自私与卑劣。

他拒绝再看张桂兰一眼,恰恰暴露了他的心虚。

你看,人性真的是自私的,婚姻也往往是残酷的。

但值得庆幸的是,剧中背叛了江德福的张桂兰,最终重新拥有了自己的家庭,还有孝顺的儿子和儿媳。这才是命运对她的真正救赎,指望江德福来拯救她,显然是不可能的。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说那样:

婚姻的枷锁不在法律文书,而在将就的灵魂失去破茧的勇气。

确实,女人无论婚前婚后最好的投资,永远是投资自己,别指望别人能成为你的依靠!

你可以选择进入一段婚姻,也可以选择离开一段婚姻,但千万不能停止自我成长。因为只有不断成长,才能在那些充满挑战甚至有些残酷的婚姻里,一路绽放出美丽的花朵,陪你走向幸福的彼岸。

来源:依海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