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宅门》这部电视剧,相信不少人都看过,讲的是白家从清末到民国几十年间的故事。里面的人物个个有血有肉,尤其是七爷白景琦,那是大手大脚、豪气冲天的主儿。而剧中这个郑老屁,在剧里没啥存在感,可他死得却让人忘不了。为了讨好七爷白景琦,他硬是吃了两斤大饼,最后撑死了。
《大宅门》这部电视剧,相信不少人都看过,讲的是白家从清末到民国几十年间的故事。里面的人物个个有血有肉,尤其是七爷白景琦,那是大手大脚、豪气冲天的主儿。而剧中这个郑老屁,在剧里没啥存在感,可他死得却让人忘不了。为了讨好七爷白景琦,他硬是吃了两斤大饼,最后撑死了。这事儿听起来挺荒唐,但背后藏的东西可不简单。
郑老屁,名字听着就土了吧唧,剧里也没给啥正经名字,就这么叫着。他是白家的马夫,赶车拉货的,干的是最底层的体力活儿。出身呢?更惨,乡下穷苦人,家里遭了灾,活不下去才投奔白家来的。没文化,大字不识一个,能靠的就一身力气和一个好胃口。搁那个年代,这算是底层人活命的本钱。
郑老屁这人吧,性格挺老实,憨厚得有点傻乎乎,但也有点倔劲儿。他刚到北京那会儿,跟白景琦抢道,还打了一架,连白景琦的头发都揪掉一撮。这说明啥?他不是那种逆来顺受的主儿,骨子里有点硬气。可后来一知道白景琦是大少爷,立马就服了软,变得恭恭敬敬。这不光是怕,也是因为他明白,自己这种小人物得靠着有钱有势的人才能活下去。
在白家,郑老屁地位低得不能再低,就是个干活的工具人。可他不抱怨,对白景琦忠心耿耿,把白景琦当恩人看。白景琦给了他饭吃,给了他一份活计,这对郑老屁来说就是天大的恩情。所以,他干活卖力,啥脏活累活都扛,从不偷懒。
郑老屁跟七爷白景琦的关系,说白了就是主仆关系,可又不完全是那种冷冰冰的雇佣关系。白景琦这人,虽然是大少爷,但不摆谱,喜欢跟下人打成一片。他看郑老屁能吃,觉得有意思,经常拿这事儿逗乐。郑老屁呢,也乐意配合,吃得满嘴流油,逗得白景琦哈哈大笑。时间长了,俩人之间多少有点特殊的情分。
白景琦对郑老屁不算坏,甚至还有点恩情。郑老屁家乡闹饥荒那会儿,白景琦收留了他,给了他一份稳定的差事。搁清末民初那兵荒马乱的年头,能吃饱饭就不错了,更别提有个安稳活路。对郑老屁来说,白景琦就是救命恩人,比天还高。所以,他对白景琦的忠心不是装出来的,是打心底里感激。
郑老屁在白家还有个“功能”,就是当“开心果”。白景琦心情不好,或者家里生意不顺的时候,就爱叫郑老屁来吃饭,看着他大口大口吃东西,心情就舒坦了。郑老屁也明白自己的角色,知道白景琦喜欢看他吃,他就使劲吃,哪怕撑得难受也不吭声。这不光是讨好,也是他觉得自己欠白景琦的,得用命去还。
郑老屁吃撑死那段,发生在白景琦出狱后不久。白景琦因为被人诬陷通敌,蹲了趟大牢,出狱后郑老屁带着孙子来看他。白景琦挺高兴,说老伙计来了,得整点好吃的,就让人做了两卷大饼卷肉。
郑老屁接过来,站着吃,吃得特别费劲,脸上的笑都僵了。白景琦和旁边的人看着乐呵,笑声没停过。郑老屁吃完没多久,走出门房没几步,就倒地上了,疼得满地打滚。后来才知道,他家里三天没吃东西了,身上还带着病。临死前,他跟白景琦说了几句话,说自己跟了他三十年,值了,还提了当年打架的事。没等说完,他就咽气了。
这事儿乍一看挺搞笑,一个能吃的人居然撑死了。可仔细一想,太心酸了。郑老屁明明病得不行,吃不下东西,却还硬撑着吃大饼,就为了让白景琦高兴。这背后,是他对白景琦的忠诚,也是他作为一个小人物的悲哀。
郑老屁为啥明知吃不下去还硬吃?第一就是忠心和报恩。白景琦是他的恩人,给了他活路,他把白景琦当再生父母看。中国人讲究滴水之恩涌泉相报,郑老屁就是拿命去报答。他知道白景琦喜欢看他吃大饼,哪怕自己病得要死,也得满足白景琦的心愿。这种忠心,已经不是理智能控制的了,完全是本能。
你说这值不值?从现代人角度看,太不值了。可搁那个年代,这种忠心被当成美德,郑老屁自己也觉得值。他临死前那句“跟了你三十年,值了”,就是他心里的真实想法。对他来说,能报答白景琦,哪怕搭上命,也没啥遗憾。
再往深里挖,郑老屁的悲剧跟那个年代底层人的生存压力脱不了干系。清末民初,社会乱得不行,灾荒、战乱一个接一个,穷人活不下去,只能投奔有钱人做下人。郑老屁就是这样,他家乡遭灾,家里人都熬不下去了,他才跑来北京投靠白家。在白家,他虽然能吃饱饭,可地位低得可怜,随时可能被赶走。
为了保住这份活路,他得拼命讨好白景琦。吃大饼这事儿,不光是满足白景琦的乐子,也是他证明自己“有用”的方式。在那个时代,底层人没啥选择,活下去就得靠主子赏饭吃。郑老屁不敢说不,只能硬着头皮上,最后把命搭进去了。
郑老屁跟白景琦的主仆关系,也是这悲剧的一大原因。封建社会里,仆人对主人得绝对服从,生死都捏在主人手里。郑老屁作为仆人,没啥自主权,白景琦让他吃,他就得吃,哪怕明知吃不下去也不敢拒绝。因为拒绝就可能丢饭碗,甚至被赶出去。
这种权力不平等,让郑老屁完全依赖白景琦。他不是不想活,是实在没得选。白景琦虽然对他不错,可本质上还是主子,郑老屁的命在他眼里没那么值钱。吃撑死这事儿,表面是郑老屁自愿,其实是被动的,是主仆关系逼出来的悲剧。
还有一点不能忽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对郑老屁的影响。咱们老祖宗讲究忠孝,忠不光是对皇帝,对主子也得忠。郑老屁受这观念影响,把对白景琦的忠诚看得很重。他觉得自己吃了白家的饭,就得用命去还,这种想法在当时不算稀奇。
这种文化传统,把忠诚捧得很高,可也让底层人没了自我。郑老屁不是没脑子,是被这种观念绑住了。他用命去践行忠诚,成了别人眼里的“忠仆”,可代价却是自己的命。
郑老屁的死,不光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折射出清末民初社会的毛病。那时候,阶层固化得厉害,有钱有势的人高高在上,底层人只能依附他们过活。贫富差距大得吓人,穷人没饭吃,有钱人却能随便糟蹋粮食。郑老屁三天没吃饭,白景琦却随手让人做了两斤大饼,这对比多刺眼。
他的死,还让人看到底层人的卑微和无奈。那个年代,社会动荡,普通人没啥保障,活下去全靠运气和忍耐。郑老屁这种小人物,拼尽全力也换不来尊严,最后还落了个荒唐的结局。这不光是他的命,也是那时候无数底层人的命。
郑老屁为讨好七爷吃撑死的背后,藏着忠心和报恩,藏着生存的压力,藏着主仆的不平等,藏着文化的束缚。他的故事看着可笑,其实特别沉重。一个小人物,用命去讨好主子,换来的却是一场悲剧。这事儿提醒咱们,忠诚是好,可不能没底线地牺牲自己。放到现在看,郑老屁的死也让我们想想,社会得公平点,人得有点尊严,别再让这种悲剧重演了。
来源:海大富富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