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严嵩怎么就知道,下午徐阶对陈洪在内阁说的话?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5-23 11:42 2

摘要:《大明王朝1566》中,看似老迈昏聩的严嵩,却是朝中掌握信息最全面的那个人。

《大明王朝1566》中,看似老迈昏聩的严嵩,却是朝中掌握信息最全面的那个人。

严嵩,二十年首辅不是白做的,自己有着发达情报系统,信息的容量大,有利于他做出判断。

下午张居正和徐阶在宫里见面的细节,半个时辰后,他就知晓了。

严嵩情报网络的情况,剧中没有正面描写,但肯定有在宫里、宫外的消息渠道,并且使用多年,很安全。

当然西苑嘉靖面前的宦官,他还不敢。

只是宫中十万太监,有一些信息输送渠道是正常的。

可见明代权相政治中,有着令人窒息的监控网络与信息霸权。

这场看似神秘的“信息窃取”,实则是严嵩集团,数十年经营的情报体系的一次常规运作。

司礼监与内阁的缝隙

晚上严嵩让管家将儿子严世蕃叫来,并让他背诵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吾自今年来那六句。

居然和下午徐阶背诵的句子一模一样,说明严嵩知道的信息,是非常完整的。

那么传递信息的人,从头到尾都参与了,不是听了一耳朵的人。

内阁作为行政中枢,本应是密议国策的禁地,但严嵩通过“门生故吏”织就了无孔不入的情报网。

从殿外洒扫太监,到内阁书办,皆可能是严党的眼线。

大明朝各地的奏疏,先过严府再进司礼监”,这绝非虚言。

严党的核心人物,罗龙文掌控了通政司,在那里可以筛选全国各地奏章,先送去严府。

严府俨然成为朝廷主要办公地,百官都是去严府听信。

现实中严嵩确实建立了,覆盖六部九卿的情报系统。

《明史》记载其子严世蕃“熟谙中外官饶瘠险易,责贿多寡,毫发不能匿”。

这种信息掌控力,在剧中转化为对徐阶密谈的即时监控。

权力黑箱中的信息战

严嵩对信息的垄断,本质是维持权力生态的生存策略。

能帮助严嵩实现信息传递的是,宦官集团。

嘉靖一朝,嘉靖重用大臣,将权力交给内阁,只是将司礼监作为自己权力的延伸,起到制衡的作用。

明代宦官与文官的对抗表象下,暗藏着复杂的利益勾连。

宫中的信息一般人是无法知晓的,哪怕是裕王。

在冯保进入裕王府后,裕王就有了和宫中的沟通渠道,知道了更多的动向和信息。吕芳掌权时,尚能维持司礼监的相对独立;

而陈洪上位后,急于立功的心态使其沦为严党附庸。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的论断:“太监集团从来不是独立势力,而是皇权与文官博弈的衍生品。

徐阶与陈洪的密谈内容泄露,不过是这套机制的日常应用。

严嵩根本不需要亲自监听,自有整套官僚机器,为其捕捉风吹草动。

信息垄断与权力异化

孟德斯鸠:“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

嘉靖不上朝,将权力交给内阁。

在嘉靖帝“无为而治”的纵容下,权力寻租,必然催生信息黑市。

因此就会产生各种信息的真空,而掌控权力的人,必然会获得各种信息。

严嵩坐在家中,就会得到一切他想得到的信息。

晚上严嵩和严世蕃见面,严嵩告诉儿子,徐阶目前根本坐不稳那个位子,所以他不可能跟陈洪联合起来把他扳倒。

得出这个结论,都靠着信息差。

正如剧中嘉靖帝敲响的铜磬,每一次清脆声响都在叩问:当权力失去监督,信息沦为私产,谁又能避免成为严嵩棋盘上的棋子?

唯有打破信息垄断,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是终结历史周期律的必由之路。

来源:落水的焱燚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