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京圈顶级名媛张桂芬,她在儿子的名字里藏着遗憾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5-23 06:01 2

摘要:而且女主明兰的母亲就是因为其父盛纮宠妾灭妻,对林小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致,这才导致明兰的母亲因胎大难产而死。

我当初在看《知否》这部剧的时候,让我印象最深的四个字,就是“宠妾灭妻”。

而且女主明兰的母亲就是因为其父盛纮宠妾灭妻,对林小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致,这才导致明兰的母亲因胎大难产而死。

这成了明兰一生的痛。

明兰和祖母都以为“宠妾灭妻”一直是盛家的传统项目,但是当明兰成婚以后,明兰才发现原来京城的贵族圈内的男子大多都偏爱妾室。

毕竟家里的大娘子都出身良好,有强大的娘家撑腰,而家里的小妾柔柔弱弱,没有身份背景,这就激起了男人的保护欲,所以这些贵族男子总是更偏向家里的小妾。

其实别的男人宠幸家里的小妾,这和明兰本无关系,但是她的好朋友张桂芬在生产时妾室小邹氏故意扣留稳婆和郎中,导致其遭遇难产险境,生命垂危。

这让明兰想起了母亲。

年幼的明兰保护不了母亲,而成年后明兰看到好友张桂芬有了和母亲一样的遭遇,这让她不顾自身孕肚,携带兵器强行闯入沈府,并派人请回英国公夫妇。

她不仅亲自镇场稳定局势,还持剑威慑小邹氏及其同党,阻止对方继续干扰生产。

最终张大娘子平安诞下孩子,英国公夫妇及时赶到化解危机。

在《知否》的原著里,张桂芬与明兰有一番闲谈。明兰敏锐地察觉到,张桂芬对丈夫沈从兴毫无敬意,甚至言语间还夹杂着轻蔑。

事情的起因是小邹氏推倒张桂芬,导致她早产。英国公将这场后宅妻妾的争宠闹剧,上升到关乎国家忠诚的高度。

沈从兴趁机谋划,打算给小邹氏一份切结书,帮她另觅良缘。他的如意算盘是:张家既然已经闹出事端,沈家就顺势将小邹氏打发走。

这样一来,日后便无人能指责他偏宠小妾、冷落正妻了。时间久了,反而会有人暗中猜测,是张桂芬嫉妒心强,张家倚仗权势,不容他人。

至于小邹氏背后的邹家,沈从兴早已将其牢牢掌控,只待日后好好管束。就连顾廷烨都忍不住腹诽,这对夫妻相互猜忌、彼此算计,沈张两家倒是“门当户对”。

然而,许多人误以为女人只要嫁给有权有势、不缺钱的男人,便能一生幸福。却无人察觉,张桂芬的遗憾早已深藏在她儿子的名字之中。

张桂芬出身显赫,父亲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母亲则是名门望族的贵女,她自幼便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小公主。张家是武将世家,张桂芬自小习武,性格爽朗利落,做事干脆果断。

如此明媚的女子,本应嫁给门当户对的良人,夫妻和睦,幸福一生。可张桂芬却在婚姻上栽了跟头。她历经九死一生,生下儿子后,明兰看着那气色红润的孩子,感叹道:“那时候还跟小猫一样,这么些日子就长这么大了。有名字了吗?”

张桂芬望着儿子,眼中满是慈爱与满足:

“起了个小名,叫望哥儿,盼望的望。”

在这名字背后,其实藏着张桂芬的三重遗憾。

第一个遗憾是她看着自己的青梅竹马另娶他人。

英国公府的张家,乃是开国功勋,手握丹书铁券,地位尊崇。而初代宁远侯府虽也是开国功臣,但其爵位比张家略低一筹。至于初代襄阳侯府,同样是开国功臣,即便平宁郡主的父亲曾救过老皇帝,他们家也早已失去了丹书铁券。

一个家族能够历经风雨而屹立不倒,足以说明张家的家主不仅善于治家,其子孙也个个努力奋进,为家族的荣耀而拼搏。

张桂芬是英国公夫妇的掌上明珠,家中唯一的女儿。在与明兰闲聊时,她曾感慨道:

“我有四个兄长,从小一道顽得跟猴儿似的,日子好不快活。当初,皇后娘娘透出结亲的意思,娘哭着只是不肯。张家人丁兴旺,我光是嫡亲的堂姊妹就有七八个。母亲便想叫叔父们的女儿去,可爹说,从小到大,堂房姊妹中数我最尊贵,如今家族有急,我不去,谁去?!……我也怨过,可……可我晓得,爹爹做的没错,实则他比娘还心疼……”

由此足见,张桂芬在父母心中的分量非同一般。

顾廷烨也曾对明兰提及过:

“英国公夫妇为了多留女儿几年,她十七岁的时候,才给她相看婆家。”

以张桂芬的家世背景,她本有资格站在更高的位置,甚至有人开玩笑说她当皇后都绰绰有余。

然而,英国公夫妇并不希望女儿深陷宫廷的纷争之中,他们为张桂芬精心挑选了忠敬侯府旁支的嫡次子作为婚配对象。

这位嫡次子姓郑,人称小郑将军,他性格豪爽干练,与张桂芬自幼青梅竹马。在申辰之乱爆发前,两家已经就他们的婚事达成了初步意向,只差正式过小定。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祸乱加上老皇帝驾崩,刚刚登基的八王爷颁布敕令:凡有爵位之家和六品以上官宦家庭,一年内不得宴饮作乐,一年内不得婚嫁;百姓则需停办喜事半年,所有诰命夫人都要随朝按班守制。

于是,张桂芬与小郑将军的婚事被搁置了下来。眼看一年之期将至,崇德元年十月,北疆的羯奴五支又起兵作乱,联合草原鞑靼残部,兵锋直指京畿重地。嘉峪关总兵紧急奏报,五军都督府随即调派两路大军前往支援。

同年十一月,仁宗皇帝的第五子、皖藩荆王谋反,亲自率领府兵及谋逆卫所的十万兵士,以“反正”为名北上。

直到崇德二年正月,叛乱才得以平定。张家和郑家终于可以为孩子们重新议亲,但皇帝却亲自下旨赐婚。

他将小姨子小沈氏嫁给了小郑将军,生生拆散了张桂芬与她的如意郎君;而张桂芬则被皇帝指婚给了沈从兴。

华兰曾经说过:

“鳏夫也分三六九等,那种七老八十,已有嫡子的鳏夫自娶不到什么好的;可像顾二郎这般,年轻英武,又无嫡子,如妹妹嫁过去只消生下儿子,那便与原配一般无二,还有谁来说什么不成?”

沈从兴虽然正值壮年,但他的前妻却留下了一儿两女。张桂芬嫁入沈家后,不仅要面对后妈的尴尬角色,更糟糕的是,沈家的爵位与她的孩子毫无关系。

相比之下,明兰进门时也是后妈,但她的处境要好得多。昌哥跟着曼娘生活,早已被顾廷烨赶出家门,而蓉姐虽然是庶女,但她在澄园过得安分守己,对明兰的子女构不成任何实质性威胁。

张桂芬的第二个遗憾,是她的丈夫沈从兴脑子不清醒,而他的妾室小邹氏更是个搅家精。

张桂芬的性格与盛老太太颇为相似,她看不惯妾室们争宠吃醋的那些小手段。因此,当沈从兴纳小邹氏为妾时,张桂芬就看不起她;即使皇帝敕封小邹氏为诰命,张桂芬也毫不在意。

即便小邹氏联合大邹氏的子女与她为敌,在沈家后宅争夺家权,张桂芬也从不理会。因为在她从小接受的教育中,主君宠妾灭妻这种事是绝对不存在的。在她看来,“妾”不过是个摆设罢了。

张家原本觉得小邹氏是沈从兴原配妻子的妹妹,身份还算尊贵,只要她安分守己,张家也会善待她。

然而,小邹氏却是个不安分的主儿,她上蹿下跳,胡作非为,张桂芬一看到她就心烦。于是,张桂芬下令,禁止小邹氏踏入她的院子半步。

张桂芬的第三个遗憾,是她的父母让她忍耐。

在家时,张桂芬是最受尊重的嫡女,家中的姐妹们都以她为首,她的字典里根本就没有“忍”这个字。

然而,嫁入沈家后,面对小邹氏的胡作非为和沈从兴的偏宠,她感到十分委屈,也曾回娘家哭诉。但她的母亲却只让她忍耐。

张桂芬心中满是委屈,但她深知父母绝不会害她,因此她一直默默忍耐。然而,当她发现小邹氏的胎象不稳,根本保不住孩子时,事情开始有了转机。

为了博取沈从兴的同情与关注,小邹氏心生一计,故意欺骗大邹氏的儿子,声称自己的亲外甥落水。她不顾自身安危跳入水中救人,结果意外小产。这一举动让沈从兴心疼不已,皇后更是赏赐了她不少珠宝。

张桂芬本以为这是扳倒小邹氏的绝佳机会,却被母亲劝阻,让她不要轻举妄动。于是,张桂芬陷入了深深的抑郁之中。

在沈家后宅,她如同出家为尼一般,独自礼佛度日,既不理会威北侯府的事务,也懒得应酬各家亲朋。即使有人邀请她赴宴交际,她也大多以身体不适为由推辞,甚至连娘家都很少回。

然而,一切的转机都发生在小邹氏推倒张桂芬,导致她早产之后:

首先,小邹氏被剥夺了诰命,还受到了惩罚。帝后得知张桂芬被小邹氏推倒并早产后,立刻下旨褫夺了小邹氏的敕封,并命两个宫里的嬷嬷掌嘴五十,勒令她以后安分守己,不得再放肆。张桂芬心中那个不省心的妾室,就这样被收拾了。

其次,张桂芬的父母为她撑腰。英国公得知女儿受了如此委屈后,气得病倒了。待他病愈上朝后,还没等皇帝开口宽慰,他就大声说道:

“陛下乃天下之主,便是要张家血战沙场,以命死搏,儿郎们哪个又会皱下眉头?!无论何时,陛下意之所向,老臣剑锋指向,本是臣子应尽的本分。何况区区儿女婚嫁之事,陛下莫要为妇人哭啼所扰。”

从表面上看,英国公的这番话似乎是在劝慰皇帝,不要因张家女儿与妾室之间的小事而烦心。然而,话里话外却暗藏深意:

同样是桩婚事,张家虽不情愿,但依然尽职尽责地履行义务。英国公府的嫡出小姐被一个小妾欺负,张家却从未抱怨,默默忍耐,这背后究竟是什么?

这是在为朝廷分忧,是忠心的体现!

反观沈家,情况却截然不同。

与张家联姻是皇帝的旨意,而报答邹家则是沈家自己的想法。如今,沈家姐弟却处处抬举小邹氏,冷落张氏,这究竟是何居心?难道是对皇帝的旨意心怀不满,不敢明目张胆地反抗,却在背地里搞小动作?

这番话让皇帝心情大坏,他开始冷落皇后,斥责皇子。

在朝堂上,父亲为张桂芬讨回了公道,且滴水不漏,毫无破绽。而在后宅里,母亲对张桂芬说:

“我们非歹毒之人,本来想着邹夫人死的早,你与她妹子好好处着,也不是不成。谁知这贱.人居然敢拿姐姐的孩儿来来做戏,那时我便知这贱.人心不好,非得收拾了……”

张桂芬忽抬头道:“娘,当初我要告诉侯爷,你为何不叫我说?”

母亲心疼地对她说:“傻丫头,当时说顶什么用。到底是她是失了孩儿,没准国舅爷还心疼呢。这种把柄,就要留到要紧关头,方能一击即中!”

直到这一刻,张桂芬才恍然大悟,原来后宅中妇人之间的事,也如同战场一般,需要耐心等待时机,一击必中。

她也终于明白,如果自己稍有委屈,父母就立刻为自己出头,虽然张家势力强大,邹家相对较弱,但难免会被人诟病张家仗势欺人,反而让父母因她而陷入被动。

至此,张桂芬心中关于妾室带来的烦恼,以及曾以为父母不爱她的遗憾,都如同晨雾般消散无踪。

然而,张桂芬心中最大的遗憾,却依然无解——那就是她与夫婿之间的关系。

张桂芬与沈从兴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一场政治联姻。她从未奢望沈从兴会对她有多少爱意,但哪个女人不想夫妻和睦、举案齐眉呢?

张桂芬如此聪慧的女子,又怎么会看不出沈从兴对她处处提防呢?就连顾廷烨也曾对明兰感叹道:

“沈兄每每与我说时,防张氏夫人跟什么似的。”

所以,张桂芬心里最大的遗憾,就是夫妻俩感情一直不好。

当然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夫妻都是日久生情,小说中沈从兴也因为实在受不了小邹氏天天带着大邹氏留下的孩子,不是哭闹就是折腾,干脆搬到了张桂芬住的院子。

打那以后,沈从兴再没碰过其他妾室通房,还和张桂芬先后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

这样一来,张桂芬有了四个儿子、两个女儿,生活一下子热闹起来,她也不再纠结夫妻之间能不能和和美美了。

而且人到中年,再去计较那些情情爱爱,实在提不起劲。只是到最后,张桂芬还是带着这份遗憾,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看到这里,我想问,对于女人来说这样的人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福呢?

来源:阳光解说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