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未成年”究竟有多难?现实比这剧更气人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5-22 15:18 3

摘要:“每个未检办(未成年检察工作办公室)接手的案子,都是已经发生的事实,受害人的伤痛已无法避免。我拍《无尽的尽头》时,其实很郁闷,很气愤,感到深深的无力,有时会跳脱角色。”演员高伟光告诉观察者网新潮观鱼栏目。

【对话/新潮观鱼 严珊珊】

“每个未检办(未成年检察工作办公室)接手的案子,都是已经发生的事实,受害人的伤痛已无法避免。我拍《无尽的尽头》时,其实很郁闷,很气愤,感到深深的无力,有时会跳脱角色。”演员高伟光告诉观察者网新潮观鱼栏目。

近日,“9岁围棋少年疑遭父亲家暴跳楼身亡一事”引发全社会关注,也让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话题再次提上议程,前不久完结的电视剧《无尽的尽头》正是聚焦相关话题。

高伟光在《无尽的尽头》中饰演白恩宇

开分8.1,收官8.2,播完一周涨至8.3,这部题材有野心但“可能吃力不讨好”的法治电视剧,如剧名一样,正在释放长尾效应。“三少年霸凌案”“逼迫儿童盗窃案”“游湖杀子案”“校园偷拍案”“无名少女遇害案”“舞校迷奸案”这6个改编自真实案件的单元故事,引发观众讨论。

近年来,一旦出现涉及未成年人的恶性案件,舆情都十分汹涌:对未成年犯罪现有惩戒力度和量刑的不满和误解,对家庭教育不当“种恶花结恶果”的痛心,对监护人职责缺失的担忧,对霸凌、家暴、性侵等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的愤慨,对“被告人还是个孩子”说辞的深恶痛绝……敢拍还不够,把大家感同身受但情绪复杂的话题放到阳光下,不是一件易事,“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的权衡难题从剧中投射到剧外。

近日,观察者网新潮观鱼独家对话演员高伟光,聊了聊这部剧的创作经历。他透露,制片人和出品方曾担心剧名不够响亮,但想来想去还是认为“无尽的尽头”最能表现该剧主题:未检工作有开头没尽头,保护孩子、引导孩子的工作永无止境。

剧集上线后,“三少年霸凌案”受害者家长迁怒并报复检察官的情节引发了讨论,有人质疑人物塑造与冲突设置“过于刻意”,但某市开放大学家长总校专家、长期撰写基层法治类文章的专栏作者Z女士告诉观察者网,有新一线城市检察官用“中肯客观”来评价该剧。

“确实道出了未检办朋友们的心声……里面的案件,能一眼看出改编自哪个案件,因为都是典型案件,像是某一类案件的缩影。”而且,现实远比影视剧更离谱,被当事人误解迁怒甚至报复的情况并不罕见。

“甚至一些案件中,双方当事人会联合起来对抗未检办,觉得有关部门多管闲事。比如有个15岁男孩使12岁女孩怀孕的案件,从法律角度看,男孩就是强奸幼女。但办案过程中,两家监护人互称亲家,已经在谈婚论嫁了,所以对于未检办的介入,双方反应都十分激烈。这种情况给他们释法说理根本没用,但能不判不诉吗?”

还有一位检察官提到,曾发生检察官在结案后被当事人跟踪数天,后被闯入家中行刺的恶性事件。

高伟光:看完剧本久久不能平静,拍出来是件有功德的事

《无尽的尽头》开播后,“高伟光选对剧本了”登上热搜,今年42岁的他继“东华帝君”“鹧鸪哨”后,终于迎来网友口中第三个代表性角色——白恩宇,一名未管所(未成年犯管教所)管教,因为自身成长经历看不得孩子误入歧途,对付不服管的少年犯有一套“拔刺”的管教方法,后来通过司法考试和面试成为一名未检办助理检察官,跟着林之桃(任素汐 饰)办案过程中加深了对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理解。

“我看到那条热搜了,挺开心的,感谢观众的认可。其实我很有感触,当时东华帝君演完,有人说高伟光就适合演古偶里的高冷角色,演完鹧鸪哨,又有人说他就适合演鹧鸪哨,现在老白能被大家认可,我真的非常开心,希望以后能带来更多代表性角色。随着年纪增长,阅历增加,塑造角色时我更放得开更坦然了,加上现实题材更贴近生活,演起来很舒服。”

高伟光透露,这次接到剧本就跃跃欲试,“看完剧本很激动,很气愤,久久不能平静,有一种深深的无力”,任素汐也是他一直想合作的演员。

进组前,主创们一起前往最高人民检察院香山院区参观和交流,直观感受到了检察官的工作和生活状态。高伟光回忆道,随组的两位检察官(一男一女,其中一位是“十佳公诉人”),给他的印象最深。

“他们平常说话,会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让我们不自觉想靠近,想仔细听,那位男检察官给我的这种感觉更强烈。而且他们逻辑性非常好,表达起来有条不紊,工作起来又雷厉风行。我们在剧中的一些台词还借鉴了那位女检察官办案时的‘金句’。在角色塑造方面,两位检察官给了我们很大帮助。”

参演这部剧,让高伟光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监护人的职责有了更深的体悟,他用剧中“舞校迷奸案”举例:“胡敏敏死后,我和林之桃去通知家属时,她妈妈第一反应竟然是问女儿有没有留下钱。我当时真的很气愤,觉得这个家庭太冷酷太残忍了,后来转念一想,可能就是这样的原生家庭注定了孩子悲惨的一生。我希望能够通过这部剧让那些父母意识到,要关爱自己的孩子。既然你把孩子生下来,就要好好对他们,要不然生他们干嘛。”

同剧演员也会因为代入案件而感到揪心,高伟光透露:“任素汐围读剧本时几度落泪,我们都能感受到她的情绪。”

所以在片场,主创们会活跃气氛,调和一下题材带来的沉重氛围,也把这种张弛有度的创作理念带到了剧中。高伟光表示,白恩宇的“碎嘴”风格和办公室三人组“现挂”的斗嘴台词都是大家走戏时碰撞出来的。

“咱们这个戏听起来比较沉重,所以我们就不能把它拍成一个教育宣传片,那肯定没人看。检察官也好,法官也好,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有幽默的也有严肃的,我们要展现的就是生活中的检察官。当然,如果剧组整体氛围都很严肃,我一个人那样演就有点像‘跳梁小丑’,但是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这个戏就活了。”

首次与任素汐合作,高伟光称搭档的表演方式给自己带来了启发,“素汐的表演很真实,情感很饱满,我们团队的人都说看她演戏就像生活中的姐姐在说话。正如网友所说,她‘不像演的’,这也是我想学习的地方。”

《无尽的尽头》播出后,不断上涨的评分让高伟光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参与了一部有意义的作品。“有朋友追剧时告诉我,他小时候没意识到自己遭遇了霸凌,但看完剧发现那就是霸凌。我真的希望大家哪怕不看这部剧,也多去了解未成年犯罪的法律常识和案例,希望孩子们能有勇气去阻止身边的恶行,也希望一些施暴者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别人造成的伤害,不要再做这种事。”

说到这里,高伟光不自觉提高了音调:“好人不能忍气吞声,坏人一定要付出代价,不能让好人去承受错误。我们就应该勇敢地站出来,不要被欺负。这种正义感大家都要有,因为这些事关系到未成年人,他们如果不好了谁都不会好,如果未成年犯没有被矫治,他们成人后,他们的孩子又会怎么样?这是一个连锁反应。”

小林之桃遇到郑检(刘琳 饰)后,勇敢举报自己的父亲家暴

他希望《无尽的尽头》能让更多人关注到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和犯罪预防,让受侵害的未成年人和周围的人有站出来指认罪犯的勇气和意识,“我觉得这是一件有功德的事。”

未检办检察官:有时受害女孩要经历七八次笔录,在我这里,只问一次

一位未检办检察官通过Z女士表示,《无尽的尽头》传达了一个重要却少有人知的点:

“一提到办案大家都会想到公安。公安办案作用固然很大,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特别是司法保护的过程中,公检法这三家里,检察机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成年人案件里,前期所有保护工作都是检察官牵头在做,如今涉及未成年人保护的许多理念,也是基层未检检察官在办案中发现的。”

未检办检察官林之桃(任素汐 饰)担心差点被父亲杀死的小孩继续受罪,提出变更监护人申请。

比如《无尽的尽头》多次强调,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要遵循“合适成年人到场制度”,就是检察机关引入的。

“有些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嫌疑人是父母,那自然不能再让父母本身作为监护人陪同未成年人进行调查取证。最初很多地方就让民辅警来充当这个角色,由此引发一些问题。后来由检察机关提出,请与公安机关没关系且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来充当‘合适成年人’。”

一位新一线城市的未检办检察官透露:“目前,如果你不是未检办承认的第三方库里的人,那我们就不认。这是倒逼大家一起努力,让程序越来越规范。”

询问的环境也非常重要,做得好的未检办一般会在当地医院设立“一站式”询问点。“如果所有有关性侵、强奸、猥亵未成年女孩的案子,检察官都能第一时间介入,其实对未成年是一种保护。比如女孩被性侵,在医院检查身体的过程中,一次就把提取精液、保留痕迹、询问和心理疏导同步式录音录像进行了,后面公检法人员就不会再反复询问,以免办案过程中对未成年人心理造成二次伤害。”

“因为这种案子,调查过程伤害真的很大。很多地方,一个受害女孩要经历七八次笔录,但如果在我们这里,只会问一次。”

此外,未检办检察官透露,工作中被误解、迁怒甚至报复的情况并不罕见。

“办理针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被侵害者是未成年人,但犯罪嫌疑人一方也是未成年人。这种情况下,很容易被其中一方投诉到纪委或上级监督检察机关。甚至一些案件,双方当事人会联合在一起对抗未检办,觉得有关部门多管闲事。”

比如前文提到的15岁男孩使12岁女孩怀孕的案件,两家父母并不是一开始就互称亲家,而是妇幼医院发现女孩怀孕后强制报告,“发案后双方父母觉得怀上了不如就在一起,办着办着案子在未检办直接喊上‘亲家’了,甚至打算让12岁的女孩把小孩生下来。检察官们气得够呛,最后男孩判了一年半左右,女孩堕胎了。”

“少管所被取消”的传言为何频频出现?

近年来,每次有涉未成年人的恶性案件出现,网上就会有人呼吁“恢复少管所”,其实“少管所”并未被取消,而是进行了名称变化、改革和功能调整,目前我国设有未成年犯管教,简称“未管所”,是我国监狱的一种类型,对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犯执行刑罚。

针对“少管所被取消”的传言,Z女士认为:“误解可能源自公众对法律变化的不熟悉,或者媒体报道的碎片化。从民众朴素的情感出发,这种误解更可能来自公众对现有未成年人犯罪处罚过轻的认知,实际上是对现有惩戒力度的不满。未成年犯管教所目前也面临资源及专业人员不足、矫治效果有限、理念分歧较大(如何平衡惩戒与教育的关系)等挑战。”

据Z女士介绍,目前,我国对罪错未成年人的行为会进行分级分类,比如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违法行为、犯罪行为等。针对不同情况,会有加强家校社联防、社区矫正、司法矫正、附条件不起诉、起诉+司法分流、刑罚执行等方法。总的来说,中国未成年人罪错行为治理正在从单纯的 “事后惩罚” 转向 “个性化矫治” 的全周期治理。

在刑罚执行中,也讲究策略。比如《无尽的尽头》中,未管所管教会瓦解违法犯罪团伙中的等级压迫关系,把从犯和主犯分开,消除主犯对从犯的操控,严惩重罪宽待轻犯,坚持宽严相济、惩防并举。

据Z女士介绍,这种“打破权力结构”的方法主要应用于团伙犯罪、校园欺凌等群体性违法犯罪行为的矫治。

“长期办理未成年案容易‘分裂’”,办案人员心理如何疏导?

新潮观鱼注意到,有观众看《无尽的尽头》时评论称“每次拍检察院的剧,都拍成了警察办案的样子”,那么现实情况呢?

几名非一线城市的未检办检察官表示,不会深度参与调查取证,主要起监督和建议作用,取证由公安独立完成,除非在看卷宗时发现问题,才会介入,要求补全或者纠正;但有一位检察官坚持未检办会深度参与案件侦查,其所在办公室是全国示范单位,具有一定代表性:

“关于检察官介入侦查,在刑诉法上有依据,叫‘提前介入’——经过公安机关商请,检察官会提前介入案件来引导侦查。从刑诉理论上讲,我国偏大陆法系,有个说法是检警一体追诉犯罪,检察机关本身具有侦查和补充侦查的权力,可以自行侦查,也可以要求公安机关侦查。”

在《无尽的尽头》中,办理未成年人案件尤其是恶性事件时,检察官一度上头,在法庭上因证据链不够有说服力被驳回时情绪激动,但未检办工作人员也是人,面对案件的残忍情节、罪犯原生家庭埋下的悲剧种子,难免会产生气愤等复杂情绪。

据Z女士介绍,目前,我国从制度保障、专业支持、强制干预三方面来设置“防火墙”,以保证未检办检察官在保持理性办案的同时,妥善处理自身情绪。

“首先,现在的入职心理筛查和定期的心理评估要求都很严格。如果出现不达标的,会有专业人员进行专业督导,也可能面临强制休假、调岗等情况。其次,日常会进行职业素养训练和脱敏训练。最后,办理具体案件时,会统筹安排,将恶性案件分流,避免某位工作人员长期暴露在极端恶性案件里。”

“在很多涉及未成年人尤其是儿童的案件中,办案人员容易出现‘过度补偿心理’,即跨越工作边界私下资助帮扶受害者。有未检检察官反馈,长期办理未成年人相关案件让自己变得很‘分裂’——一会儿要办理侵害未成年人的案子,一会儿要办未成年人犯罪的案子,两种理念,一个是从严,一个是从宽,就很矛盾割裂。”

一定程度上来说,《无尽的尽头》为国产法治剧探索出了新赛道,也让更多人透过检察官的视角思考未成年犯罪发生的原因和宣传未检办工作的意义,展现了我国未成年人司法现实图景,正如该剧结尾林之桃的台词:

“我原来觉得未检工作不能宣传,宣传出去,全是遗憾,现在我相信与其感化教育,不如提前预防,让罪恶在开始前就结束,让苦难在发生后被治愈。”

来源:观察者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