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位看官好啊!今天咱们来聊聊《甄嬛传》这个老剧新玩法的那些事儿~谁能想到,一部11年前的古装剧,现在居然成了二创圈的"顶流"?从表情包到鬼畜视频,从同人文到AI换脸,这届网友简直把甄嬛传玩出花来了!
各位看官好啊!今天咱们来聊聊《甄嬛传》这个老剧新玩法的那些事儿~谁能想到,一部11年前的古装剧,现在居然成了二创圈的"顶流"?从表情包到鬼畜视频,从同人文到AI换脸,这届网友简直把甄嬛传玩出花来了!
一、当"臣妾做不到"变成"卷王本王"
还记得当年那句"臣妾做不到啊"火遍全网的时候吗?那时候的甄嬛传二创还停留在简单的表情包和台词梗阶段。谁能想到,现在的二创作者们已经进化到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最近在B站看到一个视频,up主用AI技术把《甄嬛传》全员换脸成了《武林外传》的角色,佟湘玉变成了甄嬛,白展堂成了皇上,郭芙蓉化身华妃...这脑洞,这技术,看得我直呼内行!
更绝的是,有人把整部剧用Rap重新配音,押韵押得比专业rapper还溜;还有人做了"如果甄嬛传是职场剧"系列,把后宫争斗完美对应到现代办公室政治...这创意,这执行力,难怪网友都说:"以前是'臣妾做不到',现在是'卷王本王'!"
二、二创赛道有多卷?看看这些神操作就知道
现在的甄嬛传二创圈,那叫一个百花齐放、百舸争流!光是分类就能把你绕晕:
技术流:AI换脸已经不算啥了,现在流行的是用AI生成"甄嬛传续集",连剧本带分镜一气呵成。有团队甚至做出了"甄嬛传元宇宙",让你VR体验当一天皇上是什么感觉!文化流:把甄嬛传和红楼梦对比分析的,用经济学原理解读后宫生存法则的,甚至有人写了《甄嬛传中的管理学》...这学术精神,让多少研究生自愧不如?生活流:最接地气的要数"甄嬛传美食复刻"系列,从藕粉桂花糖糕到蟹粉酥,网友们不仅还原做法,还要考证历史上是不是真这么吃。看完视频我都想穿越去清朝点外卖了!脑洞流:比如"如果甄嬛传发生在现代",华妃开直播,皇后搞微商,安陵容当网红...最绝的是有人设想"甄嬛传×漫威",让灭霸来当皇上,复仇者联盟集体进宫选秀...这脑洞,编剧看了都沉默!三、为什么甄嬛传能火这么久?
11年了啊朋友们!一般电视剧热度能维持两年就不错了,甄嬛传凭什么成为"二创常青树"?我总结了几个原因:
第一,角色太经典。每个角色都有血有肉,没有绝对的好人坏人。华妃嚣张但痴情,皇后阴险却可怜,就连浣碧这样的小配角都有完整的人物弧光。这种复杂性给二创提供了无限可能。
第二,台词太魔性。"就是矫情""臣妾要告发熹贵妃私通"这些台词,既古典又现代,既正经又搞笑,特别适合玩梗。现在年轻人聊天,没几句甄嬛传台词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冲浪!
第三,剧情太耐品。76集的体量,细节多到令人发指。有人统计过,光是对着镜子说话的镜头就有37处,每次含义还都不一样!这种信息密度,让考据党们永远有新鲜素材。
第四,观众基础太强大。从80后到00后,哪个年龄段没有甄嬛传的忠实观众?我妈现在还会突然来一句"今年的枫叶好像不够红啊",吓得我赶紧给她削苹果...
四、二创作者们的"宫斗"日常
你以为搞甄嬛传二创很轻松?Too young too simple!现在的二创圈内卷程度,堪比真实的宫斗现场:
抢热点比抢恩宠还难!一个新梗出来,半小时内就能冒出几十个版本。上次"粉色娇嫩"梗爆火时,有up主凌晨三点爬起来剪辑,就为了赶第一波流量。
技术门槛越来越高。以前会做个表情包就能火,现在没点AI技术、影视特效的硬实力,根本出不了头。听说有个大学生为了做甄嬛传鬼畜视频,专门去学了三个月AE...
版权问题如履薄冰。虽然剧方对二创比较宽容,但稍不注意就会踩线。有团队花一个月做的AI续集,因为用了原剧音乐被下架,哭得比安陵容失宠还惨!
最夸张的是,现在连二创都有"鄙视链"了:做深度解读的看不起玩梗的,技术流的看不起混剪的,原创剧情的又看不起所有搬运工...这不就是现实版的"本宫是正宫,尔等都是妾"吗?
五、普通观众如何在这场"宫斗"中生存?
看到这里,可能有小伙伴要问了:我就想安静地看看甄嬛传二创,怎么避开这些"腥风血雨"呢?作为资深吃瓜群众,我给大家几点建议:
关注几个高质量up主就行,别想着追完全网更新,你会累死的!推荐几个经得起考验的:专注细节考据的"钮祜禄·显微镜",脑洞清奇的"乌拉那拉·鬼才",还有技术流代表"年·AE·羹尧"。学会使用合集功能。B站、抖音都有甄嬛传二创合集,比你自己大海捞针强多了。最近我发现一个"甄嬛传二创宇宙"合集,按照朝代、角色、类型分门别类,简直不要太贴心!别太较真。记住二创的本质是娱乐,看到离谱的设定就当平行宇宙。有人非说果郡王是外星人,你就当科幻片看呗,较真你就输了!适度玩梗。朋友圈发一两句甄嬛传台词是情趣,但要是每句话都带"本宫""哀家",小心被同事当成深井冰!别学我那个朋友,开会时说"此事容后再议",领导当场脸就黑了...六、甄嬛传二创的未来在哪里?
这场持续了十一年的二创狂欢,到底还能火多久?业内人士给出了几个预测:
短期的风口是AI技术。现在已经有用AI生成"甄嬛传英文版""甄嬛传动画版"的了,未来可能会出现完全由AI创作的"甄嬛传新番",连演员都不用!
中期的趋势是跨次元联动。听说有平台在策划"甄嬛传×知否""甄嬛传×琅琊榜"的梦幻联动,让明兰和甄嬛来场穿越时空的茶话会,想想就刺激!
长期的出路可能是IP授权。如果官方能开放更多二创授权,说不定真能孵化出一个"甄嬛宇宙"来。到时候我们看到的可能不只是视频,还有甄嬛传主题密室逃脱、剧本杀、甚至主题餐厅!
不过话说回来,无论形式怎么变,观众爱的始终是那个勾心斗角又真情流露的后宫世界。正如一位up主说的:"我们不是在消费甄嬛传,而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致敬一个时代的记忆。"
(七、写在最后:内卷时代的快乐哲学
看着甄嬛传二创圈越来越卷,我突然悟了:这不就是现代社会的缩影吗?大家都在拼命输出创意、争夺流量,生怕被拍死在沙滩上。
但转念一想,这种"内卷"背后,其实是无数人用爱发电的热情。有人熬夜剪视频就为博君一笑,有人花几个月考证就为还原一道清宫点心...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能对一件事保持十一年的热爱,本身就是件很酷的事情不是吗?
所以啊,下次当你看到第1001个甄嬛传鬼畜视频时,别急着说"又来了",不妨点进去看看。也许up主清奇的脑洞,能让你在疲惫的生活里,收获一份纯粹的快乐。
毕竟,生活已经够难了,能在"那年杏花微雨"的回忆里找点乐子,不也挺好?
来源:聊点电视剧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