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微短剧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其市场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行业内的盗版乱象也日渐凸显。比如在多个电商平台上,消费者只需要花费1元钱就可以买到上万部盗版的微短剧,其中不乏一些刚刚上线或更新的剧集。这些盗版的微短剧严重损害了创作者们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微短剧行业正
海报新闻评论员 朱延鲁
近日,据央视新闻报道,随着微短剧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其市场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行业内的盗版乱象也日渐凸显。比如在多个电商平台上,消费者只需要花费1元钱就可以买到上万部盗版的微短剧,其中不乏一些刚刚上线或更新的剧集。这些盗版的微短剧严重损害了创作者们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微短剧行业正常的市场秩序,并且容易误导消费者形成不当的消费认知,更重要的是,盗版乱象还会削弱整个行业的创新活力,进而阻碍全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微短剧作为依托互联网技术迭代和用户需求成长起来的一种新的文化载体,与那些大制作的电视剧、电影相比,其显著特点就是投入成本相对较低,而且内容上更偏重“短平快”。也正因如此,对微短剧来讲,要想在有限的时长内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和价值传递,就需要更加密集的创意。此外,由于微短剧内容生产周期短、投资回收窗口窄、IP沉淀价值相对较弱等原因,致使其对即时流量转化或变现的依赖程度更高。盗版剧集的出现和增多,不仅截流和稀释了正版剧集的流量,而且让正版剧集流量变现的效率和质量大打折扣,最终影响的必然是微短剧的整体收益和创作者们的创作积极性。
目前来看,微短剧爆火之后,出现的诸多盗版乱象,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这里面既有微短剧自身的制作和传播特点,让盗版者们有了更多可乘之机;也有盗版侵权成本太低与维权难度之大形成的鲜明对比;还有部分消费者版权意识较弱、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够完善、行业自律性不足等原因。就拿目前的盗版手法来说,因为微短剧的整体投入有限,剧集的时长较短,这就意味着盗版者不需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等成本就能快速完成对剧集内容的复制与传播。再加上微短剧基本上都在快手、抖音等开放的互联网平台播放,通过下载、录屏就可以获取剧集内容,又进一步降低了盗版侵权的技术门槛。除此之外,AI技术的应用、视频的切片化传播等,也为微短剧的盗版乱象提供了“便利”。
鉴于此,要想让微短剧行业的盗版乱象得到有效遏制,让微短剧创作者们的合法版权得到有力保护,就应当从技术、法律、平台、用户等多个方面发力,共同构建起立体化的微短剧版权保护体系,从源头上切断盗版的低成本侵权链条。从技术防护上来讲,针对微短剧本身易复制、传播快的特点,可以借助区块链存证和数字水印技术。制作团队在完成剧本、分镜设计等关键节点时,可以应用区块链存证,形成不可篡改的“时间戳”证据链,而在成片完成时嵌入数字水印,即便盗版者对视频进行去字幕、裁剪等处理,根据播放数据仍可以追踪到侵权源头。此外,还应当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强化平台内容审核以及加强对版权保护知识的宣传、提升消费者的版权意识等。只要各方形成有效合力,盗版微短剧定然会失去生存的市场和空间,整个微短剧行业也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文来自【海报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