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偷”走用户?红果短剧月活1.7亿,中老年人都在刷什么?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5-21 20:21 3

摘要:2023年疫情之后,线下演出市场迎来了一场狂欢。张杰在北京连开12场演唱会,地铁站、购物中心满眼都是宣传物料;华晨宇在烟台养马岛海边带着粉丝看日出唱歌;周深在月牙泉的沙丘上与观众合唱……这些场景不仅是观众的视听盛宴,更是行业复苏的缩影。

2023年疫情之后,线下演出市场迎来了一场狂欢。张杰在北京连开12场演唱会,地铁站、购物中心满眼都是宣传物料;华晨宇在烟台养马岛海边带着粉丝看日出唱歌;周深在月牙泉的沙丘上与观众合唱……这些场景不仅是观众的视听盛宴,更是行业复苏的缩影。

数据显示,2023年大型演唱会票房同比增长几百percent,2024年在高基数下仍保持着百分之七八十的增长,2025年前四个月(除1月)同比增长超50%。这样的持续增长,源于“破圈”与“提频次”的双重驱动。

“破圈”体现在新观众的不断加入。以前觉得演唱会门槛高、可看可不看的人,在朋友圈、社交平台的“轰炸”下,开始尝试走进场馆。就像凤凰传奇,原本不是核心粉丝的人,也会因为网传的合唱氛围、热度而抢票,感受大型“KTV现场”的快乐。

同时,三四线城市的音乐节也逐渐兴起,2023年各地方政府为拉动文娱消费,大力支持音乐节,虽然2024年经历了供给过剩、观众审美疲劳的阶段,但2025年经过整合,像太湖湾、草莓音乐节等凭借独特的厂牌氛围,重新步入正轨。

“提频次”则是核心观众消费习惯的深化。最初只看自己最喜欢艺人的观众,开始因为舞台设计、现场氛围、朋友邀约等原因,观看更多艺人的演出。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行业在内容供给、需求匹配、场馆场地三个维度不断突破。

头部艺人不断开唱,仍难以满足需求;消费习惯养成后,更多人愿意为演唱会投入时间和金钱;场馆方面,一方面拓展新场地,如国家速滑馆举办大张伟演唱会,另一方面提升使用频次,像张杰连开多场不拆台,最大化利用场馆资源。

跨城观演数据也从侧面反映了行业的火热。2024年演唱会跨城观演占比达64.2%,音乐节为62.2%,大量观众愿意为一场演出奔赴其他城市,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交通、住宿等消费。从短期看,获批演出数量、售票速度、平台用户数等多维度数据都显示行业持续火热;从长期看,三四线城市的渗透空间、观众消费习惯的进一步深化,都为演唱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

与演唱会的火热相比,电影行业近两年显得有些“低调”。2025年五一档,多部电影撤档,马丽主演的《水饺皇后》等影片票房未达预期,但豆瓣评分并不低,这反映出电影行业面临的并非单纯的内容质量问题。

题材吸引力不足、营销亮点缺乏、假期出行分流是主要原因。《水饺皇后》以品牌创始人创业为题材,相较于喜剧、动画等类型,难以激发广泛观众的兴趣;缺乏像《哪吒》那样在抖音上刷屏的短视频营销亮点,使得影片话题度不足;五一假期大量观众选择出行旅游,在异地看电影的意愿降低,导致票房受到影响。

回顾行业发展,2023年电影市场因疫情后需求集中释放而火爆,2024年则受限于电影制作周期,优质供给不足。电影从立项到拍摄制作,通常需要一年半到两年时间,2024年的影片多是疫情期间规划的项目,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环境的影响。

2025年,随着2023年恢复后立项拍摄的影片陆续上线,供给端有所改善,《哪吒》等影片的成功,显示出优质国产电影仍有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从观众画像看,电影行业发生了显著变化。25岁到29岁仍是核心观影人群,但25岁以下人群占比快速下降,30岁以上人群占比提升,“爱看电影的人变老了”成为一种直观感受。

这一变化与文娱消费习惯的养成周期有关,青少年时期形成的观影习惯往往能长期持续,就像游戏行业,早期的青少年用户长大后成为消费主力。电影行业早已完成需求端的全面渗透,如今更多是“有好片就看,没好片就少看”的状态,虽不像演唱会有爆发式增长,但仍是稳健的长期行业。

爱优腾等长视频平台的盈利模式以会员收入为主,广告收入为辅。会员收入占比接近70%,不同平台根据自身内容特点有所差异,如芒果TV近两年会员收入逐渐超过广告收入。

平台为提升会员收入,推出了SVIP、点播剧集、加量包等多种形式,像《国色芳华》等热门剧集对会员增长有明显拉动作用。但观众的会员粘性差异较大,有人为了追特定综艺或剧集选择年费会员,也有人根据当下需求灵活切换平台。

综艺和剧集的盈利模式有所不同。综艺的毛利率较高,通常能保持30%以上,核心收入来自广告冠名,同时也能带动会员增长;剧集的毛利率相对较低,约10%多,爆款剧集能显著提升收益,但不确定性较大。

平台在竞争中,核心竞争力在于内容质量,自制剧和采买剧的策略不同,自制剧如腾讯视频有一定优势,采买剧则依赖平台的投入意愿和眼光,爆款剧的出现既需要内容底子,也离不开宣发推动。

短剧的兴起是线上内容市场的一大亮点。短剧分为付费小程序短剧和免费短剧两类,产业链包括内容版权提供方、承制方、版权商与分销商、平台等环节。

付费短剧制作成本低、周期短,投流成本占比高,通过设置付费点吸引用户;免费短剧多先跑付费,效果不佳后转卖免费平台,或直接在免费平台上线,靠广告分成盈利。

红果免费短剧等平台凭借背靠大流量平台、整合优质短剧内容,实现了快速增长,2025年3月红果月活达1.73亿,同比增长220.28%。

短剧的用户画像更下沉、更广泛,男女比例均衡,吸引了不少中老年用户,与长视频形成了增量互补。对于普通人来说,短剧制作门槛相对较低,AI写剧本、低成本拍摄等现象普遍,但由于供给同质化严重、投流成本高,想打造爆款仍需内容和资金优势。

从演唱会的火爆到电影行业的调整,从长视频平台的盈利探索到短剧的崛起,文娱行业的每一种内容形式都在适应市场需求、技术发展和消费习惯的变化。

这些变化背后,是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持续追求,也是行业在不同阶段寻找发展平衡点的必然过程。未来,无论是线下演出的品质提升,还是线上内容的创新突破,都将继续为我们带来更多元的文娱体验。

文本来源 @大方谈钱 的播客内容

来源:动物形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