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0日,由惠楷栋执导,张蝉娟、周宇、杨宏、孙小涵担任编剧,白宇帆、辛柏青、王鹤润、富大龙、尤勇智主演的文物保护题材剧《护宝寻踪》在CCTV-1首播,引发观众热议。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新怡
《我是刑警》的余温未散,原班人马又齐聚新剧《护宝寻踪》,这次,他们上演的是一场“考古版”的《扫黑风暴》。
5月20日,由惠楷栋执导,张蝉娟、周宇、杨宏、孙小涵担任编剧,白宇帆、辛柏青、王鹤润、富大龙、尤勇智主演的文物保护题材剧《护宝寻踪》在CCTV-1首播,引发观众热议。
以陕西关中平原为背景,《护宝寻踪》围绕秦川大学考古系研究生方堃(白宇帆饰)追索海外流失文物展开。方堃与导师发现疑似汉代高等级陵墓后,遭遇文物犯罪团伙盗掘,随后与刑警齐大仓(富大龙饰)、考古队长雒青(王鹤润饰)及村民联手护宝,最终破解千年帝陵谜团。
《护宝寻踪》海报
在剧中,有不少观众惊喜地发现:《武林外传》里的秀才和莫小贝也来了。
摇身一变的秀才,终于秀出了苦练多年的英语口语,成了中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高文华。而莫小贝还是那个淘气的小女孩,她叫齐小满,前段时间她的狗儿“黑撒”在地里失踪,焦心不已的她正央求哥哥齐大仓(富大龙饰)帮她寻找。
而将他俩串在一起的,则是一场黑陶俑失窃案……
差点流失在外的黑陶俑
2002年10月,一名行色匆匆的男子赶到美国温索普拍卖行要求与拍卖负责人见面,他叫高文华(喻恩泰饰),是中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
在拍卖会上,6件走私出境的西汉裸体黑陶俑即将被拍卖,高文华此次前来,便是要求拍卖行将6件非法文物交还给中方。
在交涉之初,拍卖行要求高文华回答三个问题:为什么说黑陶俑来自中国?为什么说黑陶俑来自秦川?为什么说黑陶俑来自西汉?
同一时间,省文物局局长连同市文物局工作人员一同来到了阳陵考古基地,将这个紧急的任务交给了秦川大学考古系研究生方堃(白宇帆饰)、雒青(王鹤润饰)、郭士林(刘怡潼饰)。
黑陶俑
三人紧急查阅了阳陵外藏坑和陪葬墓的发掘简报,发现这些裸体俑应当是皇家陵墓的陪葬品。“这些裸体俑本应该是着衣式陶俑,制作时需要把头部、身体、脚三个部分进行粘接,烘干之后再着色,接着,用木头制作的手和胳膊进行一个拼接,最终,拼成一个完整的人俑。”方堃说。
紧接着,他们找出了曾经发现这些裸体俑的区域:汉景帝阳陵陵区、西汉宣帝杜陵、武帝茂陵陵园……
这便是《护宝寻踪》的第一案,黑陶俑失窃案。
这源于一个真实的案件。2001年10月,以张小彦为首的犯罪团伙等人通过挖掘、爆破等暴力手段,在西安市灞桥区江村大墓周边盗走了墓中的200多件文物(其中黑陶裸体俑180件),并将部分陶俑以800块钱一个的价格卖到了市场上。
其中6件来自中国西汉的黑陶裸体俑漂洋过海出现在了纽约索比艺术品拍卖会上,引发我国多个部门重视,我方外交部门紧急与美方交涉,最终迫使这批文物撤拍。
2003年6月17号,美方代表将6件西汉黑陶裸体俑正式移交给中国代表,6件西汉陶俑在历经一年多的漂泊之后再次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如今,观众依然可以在西安博物院看到剧中原型的黑陶俑。据西安博物院讲解员介绍:“当中方的相关人员要求返还文物的时候,陶俑被拍卖行扣下,并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传到国内之后,相关领域的专家还有学者从陶俑的朝代、材质和制式等方面进行证实,列出了非常翔实的资料,文物也终于踏上了回家的旅途。”
在剧中饰演方堃的白宇帆特地去了一趟西安博物院,在看到黑陶俑时,他感慨道:“一方面是想让大家去参观这个黑陶俑,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希望呼吁大家可以保护文物,反对盗墓等等一系列破坏文物的行为。希望通过这部剧让大家了解文物,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以及这些为着文物默默付出的这些人。”
《护宝寻踪》海报
不好说,不好说
在《护宝寻踪》里,秦川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所长张逢春最常说的一句话,便是“不好说”。
这让警官齐大仓(富大龙饰)直呼发愁。
要找出这批黑陶俑被盗的真相,必须知道这批黑陶俑究竟是哪里来的,出自哪个年代,才能进一步锁定墓穴的范围,找出背后的犯罪团伙。
这并非易事。
从“寻踪”开始再到田野勘探,再到通过地表建筑、出土文物、文献记载等一系列科学佐证……《护宝寻踪》展现了考古工作者通过碎片化线索将历史一点点拼接的全过程,也展现了考古、文保工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从黑陶俑外观出发,张逢春指出:“它们有可能是西汉年间,可能出自帝陵,但是西汉有十一座帝陵,而且很多后妃王公陵,哪一座陵都可能出,范围太广。至于哪一座墓,那就更难说了。”
这些也只依赖于考古经验和目测方法,上科学技术手段——热释光技术。
热释光技术科普
这是《护宝寻踪》中展现的第一个考古“黑科技”,热释光断代是一种绝对断代的方法,指的是利用绝缘结晶固体被加热时发光的现象来估算物质年龄的方法,常用于古陶瓷真伪鉴别。通过样本加热,可以观察到物理学上的“热释光”现象,从而确定考古遗物的年代。
但热释光的测试结果却让齐大仓发了愁,结果显示,两个黑陶俑年代不一,一个出自西晋,一个出自西汉。
齐大仓崩溃:“这算咋回事?一个老母猪生的娃,一个是猫,一个是狗?”
当他拿着测试结果去找张逢春,张逢春解释了一堆,还是那句话:“不好说。”
“咱们掐头去尾不要中间,就说结论,(热释光的)结论是不是不靠谱?”齐大仓问。
而张逢春仍然是那句话:“不好说”。
这可怎么办?
齐大仓找到了方堃,通过“违规取样”和文献调查,方堃发现热释光的误差很有可能是因为墓穴被火烧过:“《晋书》里提到过,西晋末年,战乱不已,长安饥民,盗发汉兹、杜二陵,多获珍宝。说明兹陵陵区和杜陵陵区,在西晋的时候的确是被盗过,黑陶俑很有可能是从这两个墓里盗出来的。”
故事进展到这儿,或许很多观众都放下心来了,“破案”了。
且慢。
听说方堃肯定的结论后,他的导师昝茂昌气冲冲地找到了他。文献里记载兹陵和杜陵是被盗过,但不能由此就推断出黑陶俑就出自兹陵和杜陵,西晋时候可能有别的帝陵也被盗过,只是文献里没有记载。
“凭直觉,对发现的材料,做出想当然的解释,这叫经验主义。我跟你们说了无数遍,考古是一门实证科学,讲的就是实证、实证。最怕的就是,凭主观判断来阐述历史,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不能聪明反被聪明误。”昝茂昌的一段话,恰恰展现了考古工作者严谨的工作态度。
考古,没有确定性的答案,不确定,才是考古工作者常面临的考验。
拍好一部考古戏一共分几步?
拍好一部考古戏一共分几步?幕后特辑给了答案。
首先是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为了尽可能地还原墓的真实场景,美术指导刘路一透露,为了搭建吕氏墓M2、M1,工作团队整整花费了两个月。
不同的墓也有不同的特点,刘路一举例:“宋代的墓、砖雕砖石结构的和唐墓有明显的区别,唐墓它的要求是啥呢?墙壁的残破,壁画的那种剥落,像这种质地的东西,让人能感觉到逼真。”为此他们还特地想出了湿模具铸造法,趁模具还在潮湿状态中,把壁画做上去,这样就能和墙壁浑然一体。
其次是按捺不住的求知欲,很多眼见的观众可能发现了,《护宝寻踪》的片尾出现了它的指导单位,陕西省文物局。为了还原真实故事和场景,剧组走访了原西安市文物稽查队队长杨洪刚、吕氏家族考古墓考古队队长张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汉陵考古队队长马永赢等人,通过他们的描述还原出当时的场景。
原西安市文物稽查队队长杨洪刚从事文物安全工作40余年,在他的手上诞生了第一支文物稽查队他和同事一共收缴了一万九千九百三十余件文物。2002年江村大墓的6件黑陶俑、2010年吕氏家族墓125件追回文物以及世纪金花广场200多枚官印……在这背后都有杨洪刚的参与。
“你别看他们说得这么云淡风轻的,其实大家都知道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其实不容易。”白宇帆感慨道。
最后一步,则是跃跃欲试的行动力。跟随着工作人员的脚步,剧里的几位演员也体验了考古的系列流程,从探铲到毛刷使用,最后众人还一同实地探访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等地。王鹤润表示:“特别震撼,所有历史画卷都展现在我眼前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