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海传》要不是杨真陪葬,平津侯至死不知,皇帝下了多大一盘棋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5-21 12:03 1

摘要:杨真掌管着平津侯府的幕僚,虽擅长堪舆之术,但藏海的能力和聪慧远在他之上。藏海又两次在平津侯面前显露才能,他害怕他苦心经营的地位会被藏海取代,所以恨不得置藏海于死地。

为了害死藏海,杨真和褚怀明可谓煞费心机。

杨真掌管着平津侯府的幕僚,虽擅长堪舆之术,但藏海的能力和聪慧远在他之上。藏海又两次在平津侯面前显露才能,他害怕他苦心经营的地位会被藏海取代,所以恨不得置藏海于死地。

褚怀明从一开始就针对藏海,藏海又几次从他手里逃脱,一旦藏海得到平津侯的重用,他害怕会被报复,所以才和杨真联手。

他们以为让藏海修皇陵,等到功成之日逼迫藏海自愿同意为太后陪葬,并在墓室设下机关,就能让藏海再无生还之机。

可藏海却在太后入葬之日,在文武百官的眼皮子地下逃了出来,并用一番话,成功说服平津侯等文武百官,让杨真替换了他,为太妃陪葬。

皇太后入葬是皇家大事,按照规矩,皇帝是举行仪式的关键人物,但让人意外的是,皇帝竟然没来。礼官说皇帝在守灵期间被伤过度,龙体损伤,所以在宫中为太后祈福,就不参加仪式了。

藏海很快就明白了,皇帝这是暗藏私心,并非善类。

皇帝的生母李贵妃死后和先帝合葬,这对皇帝而言,是十分正常之举。他是李贵妃的儿子,当然希望母亲死后能陪在先帝身边。但皇太后去世,按照职位尊卑,她才是应该与先帝合葬之人。

先帝的皇陵旁边只能有一人,是选李贵妃还是皇太妃,成了让皇帝十分头疼的事。他不想将自己生母的坟从皇陵迁出,可若不让皇太后与先帝合葬,又于理不合。

不管怎么选,这件事都不能两全其美。皇帝无奈之下,只能将这件事交给平津侯处理。

庄芦隐自从当了平津侯,成为武官之首,就一直颇受皇帝信任。但他表面上忠心耿耿,实则暗藏祸心。他想要夺得葵玺长生不老,就是想有一天取代皇帝的位置,坐拥天下。

但想要权势,就必须先得到皇帝的信任和重用,这件事要是解决不好,一旦皇帝对他失望,他图谋的大业也难成。

所以他四处搜寻风水先生,将他们扔在设有机关的皇陵墓室。凡是想不出办法、能力不足的,都死在了机关之下。

平津侯抓了不少人,可几天过去了,没有一人平安走出墓室。就在平津侯迟迟找不到解决办法而头疼时,藏海出现了。

他知道皇帝忌惮临淄王,因为临淄王一直觊觎皇位,他是皇太后的亲儿子,虽然削藩为王,镇守东方,但一直在背后拉拢权势,一旦他借着给太后守灵的由头回京,皇帝的地位岌岌可危。

虽然皇帝不想迁出李贵太妃的棺椁,但比起这件事,防备临淄王才是重中之重。藏海就利用皇帝的担忧,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虽然他提议让太后与先帝合葬,导致李贵太妃的棺椁被迁了出来。但藏海借着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很重要,要给皇太后守灵,让临淄王无法回京。

这一招,既得了民心,又解了皇帝的担忧,一箭双雕。虽然合葬之事解决了,但皇帝缺席皇太后的葬礼,可见他心里还是咽不下这口气。

如果皇帝明事理,就算心里不甘,明面上也会做得周全,可他既不参加,还说自己伤心过度,给自己灌上一个孝子的头衔,这是既有私心,又心计颇深啊。

有人猜测,面具人就是皇帝。

原因有3点,一是星斗大师手上一个“死”字,可见他身份不一般。能调动星斗大师和高明等高人,又能不引起平津侯的注意,用十年的时间培养藏海, 这个人一定有权有势。

二是面具人对平津侯的过往以及身边的心腹十分了解,能接近平津侯,又能摸清这些心腹的底气和行事风格,职位一定不会比平津侯低。

三是星斗大师和高明等人都是为藏海而活,在他们答应做这件事的时候,这些人就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什么人既能调动这些高人,不被平津侯所察觉,又能让他们心甘情愿赴死?

而且蒯铎是奉皇命修封禅台才发现了葵玺,蒯铎是钦天监的人,只有皇帝能指使他做事。蒯铎发现葵玺,或许就是皇帝设下的套,所以面具人是皇帝的可能性很大。

其次,杨真之死,也让人疑心皇帝不参加皇太后的入葬仪式,除了心有不甘,还另有缘由。

藏海提前就知道杨真和褚怀明不会放过他,所以他早早为自己留好了退路。在计划实施前,他特地问姬伯伯,皇帝为什么没来?

本以为他是担心皇帝不来,他的计划可能要出现问题。但恰恰是皇帝没来,反而助他成事。

杨真说藏海的八字和皇太后相和,是陪葬的最好人选。藏海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文武百官面前,说杨真八字全阴,才是真正适合陪葬的人选。

杨真不想死,但文武百官都在等着平津侯发话,如果此时皇帝在,平津侯或许能向他求情,但此时皇帝不在,他必须拿主意。

如果不让杨真陪葬,文武百官会说他暗藏私心,只有让杨真陪葬,才能显示他对皇家的忠心,所以杨真必死。

杨真为平津侯做了太过肮脏之事,既然平津侯为了保住名声舍弃他,他都要死了,自然也不想放过平津侯。

可就在他说平津侯觊觎葵玺之事时,平津侯一箭射中了他的心脏,导致他当场殒命。

如果此时皇帝在场,事情就会失控。因为杨真的话虽然只说了一半,但聪明人已经猜出了大概。

皇帝一旦知道平津侯想造反,必然会处处防备他,平津侯为了保命,即便还没有做好造反的准备,也要反了。

可皇帝恰好不在场,文武百官又分成两拨,一拨是以文官为首,一拨是以平津侯为首,只要平津侯巧言遮掩,其他人在帮衬一把,即便皇帝有疑惑,这件事也就过去了。

所以这些事情看似是巧合,其实是皇帝精心设计的一场的阴谋。

平津侯的爪牙遍布朝野,他儿子庄之甫在修皇陵的钱财上敛财,却无人敢出声,可见他的野心和势力,都不容小觑。而他又战功赫赫,是武官之首,一旦他要造反,皇帝也没有多少胜算。

所以,皇帝想要除掉他,只能徐徐图之。

面具人能用十年的时间培养藏海,并让他这些年只专心学习如何对付平津侯一人,可见平津侯对他造成的威胁很大。而能视平津侯为威胁的人,要么是永容王爷,要么是赵秉文和皇帝。

虽然暂时还不能确定皇帝是否是面具人,但从皇帝做的事来看,他表面上信任平津侯,实际上早已开始布局,防范他。

藏海除掉杨真、褚怀明等人,之后就是对付平津侯,这件事对皇帝而言,百利而无一害。

皇帝将迁棺椁一事交给平津侯办,之后又让他派人修皇陵,这些安排看似是信任他,实际上都是在帮藏海一步步瓦解他的势力。

即便皇帝不是面具人,从他做的事也能得知,平津侯虽精明,实际上也只是皇帝手中的一颗棋子罢了。

目前除了平津侯,许多大反派还没登场。面具人虽然培养了藏海,但他只是想利用藏海之手除掉他的对手,并得到葵玺罢了。

藏海除掉平津侯之后,才是真正开启与高手过招的险局。不管是对付皇帝还是面具人,都步步艰险啊。

来源:蔷薇之夏的小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