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庆余年》中,沈重的结局早已注定,原因有以下几点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5-20 04:40 2

摘要:北齐的锦衣卫和南庆额鉴察院职能相似,监察百官,窃取情报。沈重的权力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能也是因此志得意满的他有些飘飘然,除了太后之外,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哪怕在范闲救出言冰云后,海棠朵朵带着小皇帝战豆豆的圣旨要求沈重放行,沈重也只是嚣张的回了一句:“

《庆余年》中,北齐锦衣卫指挥使沈重可以说是一个悲情反派,很多人对于他的下线感到遗憾,但其实,无论如何沈重的结局都不会太好,因为以下几点。

欺上

北齐的锦衣卫和南庆额鉴察院职能相似,监察百官,窃取情报。沈重的权力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能也是因此志得意满的他有些飘飘然,除了太后之外,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哪怕在范闲救出言冰云后,海棠朵朵带着小皇帝战豆豆的圣旨要求沈重放行,沈重也只是嚣张的回了一句:“沈某只听太后懿旨”。大庭广众之下,让小皇帝的脸面往哪搁。哪怕在表面上人尽皆知太后和战豆豆不和,如此放肆的言论也会惹得小皇帝欲除之而后快,更何况人家太后和豆豆只是在演戏。

如果说只是得罪皇帝一人也还好,偏偏沈重自恃功高,面对太后也开始不尊敬。在城外只因接司理理的几个婆婆对他无理,便找个由头将几人除去,回去之后欺骗太后说几根老葱通敌,要知道这几个嬷嬷可是太后派来的宫中老人,沈重随意处置,此举无疑是不将太后放在眼里。

再后来战豆豆和范闲合谋除掉沈重,意外揭露出沈重走私,太后一脸惊讶。沈重和敌国高层走私,往来利益巨大,可这个北齐第一人却一直被蒙在鼓里,即使太后并未怪罪,可在离场时,沈重也只是傲慢的拱了拱手,和一旁大礼参拜的上杉虎形成了鲜明对比,只能说沈重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

如果说以往太后能容忍沈重诸多无理,是因为要仰仗他去办事,那么随着上杉虎的投靠,沈重也就不再那么重要,毕竟缺的不是人才,是忠心。所以太后在设宴时再次提出和庆国通商,万万没想到沈重主动跳出来阻止,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显示自己的高瞻远瞩、太后的目光短浅。合着你走私就行,我北齐太后和小皇帝正式同意经商就不妥?至此沈重的欺君罔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被脱去了蟒袍。

辱下

在剧中一直有一个人对沈重阿谀奉承,就是他身边的那个指挥同知。此人可以说是沈重的心腹,可就在汇报范闲劫持沈婉儿找到言冰云时,被气急的沈重一个大巴掌糊在了脸上。问题在于。是沈重给了妹妹特权,可以看望言冰云,又不派人保护,你把这股气撒在属下身上干什么。这也导致沈重被夺爵后,这个人一直在沈重面前炫耀,行使权力。

自视清高

如果说沈重对上无理,对下苛责,但朝中有同僚交好,倒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偏偏这家伙连着同僚的锅一起砸。

很多人认为沈重不求其他,一心为国,是个难得的忠臣。其实不然,剧中多次给他擦拭蟒袍的画面,更是对工匠制作锦袍速度表示不满,由此可见他不注重利,但注重名和权。

恰恰问题就在这,南庆和北齐通商,齐国官员都可以得到一份皇帝“默许”的外涝,给自己争利,偏偏沈重跳出来反对,惹了众怒,所以并无太多人为他说话。

综上所述,沈重的结局是个必然,即使没有范闲,也会有王闲、赵闲。正如范闲对小皇帝所说:“找个机会将沈重问罪夺权,而权势被夺,沈重身死可期”。他的存在不过是平衡朝局的棋子,当一颗更好用的棋子可以替代他时,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来源:晓华看影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