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来,随着抖音等短视频平台集中下架一批涉嫌违规的微短剧,截至目前,各平台下架的微短剧已达数千部。如此多微短剧下架背后,折射出微短剧行业当下的痛点。部分微短剧只注重给观众带来一时的爽感,缺乏价值内核。其题材多为复仇、赘婿、逆袭、豪门等同质化内容,缺少精品化、多元
近来,随着抖音等短视频平台集中下架一批涉嫌违规的微短剧,截至目前,各平台下架的微短剧已达数千部。如此多微短剧下架背后,折射出微短剧行业当下的痛点。部分微短剧只注重给观众带来一时的爽感,缺乏价值内核。其题材多为复仇、赘婿、逆袭、豪门等同质化内容,缺少精品化、多元化的发展路径。相关作品在短期或许能获得一定收益,但从长远来看,当观众的情绪刺激达到阈值后,所谓的爽感就会消失,其作品也必将是昙花一现。此外,微短剧市场变现模式主要依赖广告植入、超前点播、流量分成等,这种模式往往后劲不足,后续开发困难,难以形成长尾效应。
在碎片化传播占据主导的当下,微短剧受到很多年轻人的喜爱。这就需要进一步规范微短剧的内容,遏制低俗、暴力等不良信息传播,保证其可持续发展。
一些创作团队已经开启了探索。比如,前不久火爆全网的《家里家外》,以一个川渝重组家庭为切入点,窥见上世纪80年代川渝人的时代风貌,展现出他们勤恳踏实、热情生活、积极向上、互帮互助、团结一致的精神风貌。剧中的蔡晓艳表现出女性的坚强与独立,对家庭的热爱与付出,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化解家庭矛盾,角色十分立体。
其实,微短剧的观众和传统连续剧观众之间并没有明确界限,微短剧观众也愿意在剧中看到具有思辨性的、有意义的价值传达。在记者看来,微短剧需告别“量的狂欢”实现“质的突围”,实现“娱乐工具”向“文化载体”的转变,成为简约但不简单、接地气兼具审美价值的产品,让观众在剧中看到生活。
来源:中工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