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棋士》道具出错,鸡蛋里挑出大骨头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5-21 07:26 3

摘要:这枚邮票还是非常有特点的,画面简洁明快,充满了时代气息。金色也衬托出纪念内容的庄严感。当时使用该邮票用来寄信的数量还是很大的,由于这套票发行量不小,而且都是8分钱面值均量发行,所以收集这套信销邮票也相对容易。

看完《三大队》,接着看电视剧《棋士》。

第2集一开始,王宝强的大哥收到录取通知书。说句题外话,当时真的有这么像模像样的录取通知书吗?是不是有点太过分正规了?

接着画面出现了一个信封。可以看到邮票是1978年发行J24 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三枚一套里一枚。

这枚邮票还是非常有特点的,画面简洁明快,充满了时代气息。金色也衬托出纪念内容的庄严感。当时使用该邮票用来寄信的数量还是很大的,由于这套票发行量不小,而且都是8分钱面值均量发行,所以收集这套信销邮票也相对容易。

电视剧用这套邮票,具有明显的时间信息,也说明道具组确实挺注意细节的。

电视剧里出现的是全套邮票的第2枚,可能是复制时出现了误差,中心图案的黄色丢失了,成了一枚错体票。贴邮票的位置印制也不是很规范。

道具组虽然考究,但还是出现了两个不大不小的问题。

一个是邮资问题,一个是邮编问题。

1,邮资问题:按照当时的发行情况,8分邮票确实是主力。但根据邮资规定,本市资费是4分,外地才是8分。

可以看到画面的寄信和收信地址都是兰水市,因此确定是本地邮件,而且根据前面画面可以了解,信里只有一张录取通知书,超重是不太可能的。

如果你觉得多几分钱无所谓,那就大错特错了。过去日子过得都非常精打细算,不光家里,就是机关单位也有严格的报销制度,像这种大批量邮寄的情况不可能用双倍邮资去寄信,否则损失可大了。

那么有没有可能是挂号信呢?

答案也是否定的,按当时邮资规定,挂号资费为1毛2,也就是总计一毛8分才能挂号,而且此封也不没有挂号标志。所以此处邮票肯定是有问题。

另外从常识角度,这么重要的信件倒是应该使用特种挂号更加合适,邮资也应该是统一收取,也就是盖一个邮资已付的戳就行了,这样才更加合理。

2,邮编问题:邮政编码是邮政系统为了投递更加迅速准确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的邮政编码采用四级六位数编码结构。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第三位数字表示邮区;第四位数字表示县(市);最后两位数字表示投递局(所)。这样分拣信件不需要人工,即便信件写得不是很清楚或者有错误,只要邮编没有错,就能由机器进行迅速分拣。

现在电视剧往往使用虚构地址,《棋士》也是如此,编了一个靠海的小城市兰水。为了防止有聪明的观众对号入座,还特地使用了假邮编根本查不到是哪儿。看似严谨,实则又给自己弄出一个问题来。

按照我国邮政编码的使用情况,确是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确立的,直到1980年才开始正式使用,但当时推广速度很慢,后来又因为种种原因一拖再拖,直到1986年才正儿八经的开始使用。

比如下面几个封,时间大约是1982年前后,但仍然没有使用邮编。

一个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具体的邮政编码是多少,而想要查询只能去邮局去翻阅手册,十分不便。所以当时并不是强制性的,很多信件都没有邮编一样也能正常投递。

二是个人和单位都存有大量老款信封,尤其是机关单位更甚。所以在1978年带邮编格式的新款信封很少见。

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当时确实是在几个大城市做试点,也出现过新式信封。但实际使用更多是一片空白或者只写自己的邮编。举几个例子:

当然也许有写全的,但不能拿个别作为普遍,当时在不强制情况下,更多情况是不写才是主流,不然说服力就太差了。

另外可以看到,当时的邮编位置前面都有一个竖杠,应该是当时分拣机器定位用的,剧中的信封没有这个横杠,如果当时真的有那绝对是相当罕见。

不过也有人会说:实际时间没准就是1986年之后,邮票可能是过了很多年才用的,其它也都合理了。

但我觉得不是。如果是那样,没有必要用这种有明显时代痕迹的邮票作为道具,剧中人物年龄也明显太小。另外道具组在信封旁边还安排了一本书:《刘白羽散文选》。通过查询得知这本书也是1978年发行。

为何要如此安排,很明显,电视剧是要说明当时的一个大时代背景,就是我们刚刚拨乱反正,人民生活逐渐进入正轨,并于1977年冬重新恢复高考。剧中也正是利用这个题材来烘托兄弟间的情谊。

所以我觉得这两个地方不妥还是站得住脚的。当然不可否认影视剧能做到这份儿上也算可以了,比《唐探1900》里那个明信片错误差远了。

来源:外邮之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