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电视剧《人生若如初见》的剧情里,梁乡、李人骏和杨凯之结束留学,从日本归国,一场激烈的博弈拉开帷幕。其中,梁乡在日本时备受各方势力拉拢,成了众人争抢的“香饽饽”。他早有打算,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出国前载沣曾嘱托他探寻日本兴盛而大清衰败的原因。
在电视剧《人生若如初见》的剧情里,梁乡、李人骏和杨凯之结束留学,从日本归国,一场激烈的博弈拉开帷幕。其中,梁乡在日本时备受各方势力拉拢,成了众人争抢的“香饽饽”。他早有打算,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出国前载沣曾嘱托他探寻日本兴盛而大清衰败的原因。
可当梁乡满心欢喜地带着成果去找醇亲王载沣时,却遭到载沣的冷淡对待,这让梁乡十分郁闷。后来,梁乡从母亲那里得知,当时的晚清局势摇摇欲坠,载沣虽贵为醇亲王,却也深陷困境、无能为力。
载沣的人生经历十分传奇。他是光绪帝的异母弟弟,从小接受传统儒家教育,满汉文化都很精通,性格沉稳内敛。庚子事变后,德国公使克林德遇害,载沣作为特使前往德国致歉。在德国,德方提出让载沣向端坐的德皇行三鞠躬礼,随行参赞行跪拜叩首礼,这明显是对中国的羞辱。
载沣据理力争,依据西方外交惯例,要求德皇离座相迎,最终德方让步,载沣成功维护了国家尊严,也因此得到慈禧的赏识,太后亲自为他指婚,将大学士兼军机大臣荣禄的女儿许配给他,他们的儿子就是溥仪。
1908年,光绪帝驾崩,溥仪即位,年仅28岁的载沣成为摄政王。但那时的清朝已濒临灭亡,载沣试图通过“预备立宪”来挽救清廷,却遭到八旗子弟和保守派的阻挠,同时还要面对日益壮大的革命派,可谓四面楚歌。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溥仪退位,清朝统治结束,载沣也从权力巅峰跌落谷底。不过,他面对这巨大的落差却异常坦然。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多次诱劝载沣迁居东北,想利用他的身份为伪满洲国背书,都被他严词拒绝。载沣宁愿靠卖古董维持生计,也绝不与侵略者同流合污。1932年溥仪前往东北当伪满洲国傀儡皇帝,载沣坚守底线,拒绝随行,还告诫子女“勿为倭寇所用”。
新中国成立后,载沣接受现实,他深知旧清室对百姓有所亏欠,认为如今江山已定,应当顺应民心。他将醇亲王府卖给学校,还把部分款项捐赠给政府,周恩来总理对他在历史关头作出的正确选择给予了肯定。晚年的载沣因糖尿病和白内障深居简出,1950年病情恶化,他致信周总理请求医疗援助,随后被安排到协和医院接受专家救治,1951年因病去世。
载沣身处新旧时代交替的特殊时期,见证了封建王朝的落幕。他有抱负,却无力改变历史的潮流。他看似“躺平”,实则拎得清,在大事上从不糊涂,坚守民族大义,拒绝日本拉拢,支持新中国建设。他在动荡的时代里,为家人谋求了一份安宁,自己也得以善终,这样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同时也令人感到无奈。
别错过!《人生若如初见》里载沣从风光到落魄,竟藏着这些秘密
在电视剧《人生若如初见》的剧情里,梁乡、李人骏和杨凯之结束留学,从日本归国,一场激烈的博弈拉开帷幕。其中,梁乡在日本时备受各方势力拉拢,成了众人争抢的“香饽饽”。他早有打算,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出国前载沣曾嘱托他探寻日本兴盛而大清衰败的原因。
载沣身处新旧时代交替的特殊时期,见证了封建王朝的落幕。他有抱负,却无力改变历史的潮流。他看似“躺平”,实则拎得清,在大事上从不糊涂,坚守民族大义,拒绝日本拉拢,支持新中国建设。他在动荡的时代里,为家人谋求了一份安宁,自己也得以善终,这样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同时也令人感到无奈。
来源:小可可玩具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