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之前刷了很多《家里家外》的视频片段,准备从头开始看,想以女儿“陈爽”(爽娃)为第一人称视角,所以在看的时候,有“陈爽”的地方,我都用手机的【屏幕录制】录起,一个片段一个(但这样不方便,我应该全部录到一个视频上,中途没有的就暂停录制,等又有了再开始录制)。
看短剧《家里家外》,然后用女儿“陈爽”为第一人称视角剪了个视频,发现比我想象中还要麻烦,费时间。
1、准备视频片段
之前刷了很多《家里家外》的视频片段,准备从头开始看,想以女儿“陈爽”(爽娃)为第一人称视角,所以在看的时候,有“陈爽”的地方,我都用手机的【屏幕录制】录起,一个片段一个(但这样不方便,我应该全部录到一个视频上,中途没有的就暂停录制,等又有了再开始录制)。
视频片段准备好,然后,半天时间就过去了。
2、准备视频文案
我没有用AI生成,自己在本子上根据视频内容写写改改,比较口水话、流水化,内心独白很少,最后也没做升华,但就这样一篇很简单、直白的文案也花了一晚上的时间。
3、声音克隆
先用【屏幕录制】“陈爽”的单人声音,录了20多秒,然后找了个小程序视频转音频。
看到很多视频推荐【海螺AI】,但我注册登录进去并没有发现声音克隆的选项,然后又去找其他软件AI,最后用的是:【ViiTor】。
【音色克隆】——【名称】、【语言】,上传音频,发现是3-15秒,我准备的是20多s,于是用【剪映】分隔了一点删除,再来上传(竟然可以上传音频或视频,以后就可以不用视频转音频了)。
【语音合成】——文案复制进来,这里最多500字,但我的超了,不过我的文案是包括要放原视频的,所以可以删除一部分,再删删减减,终于到500字以下了(我看他人的教程,说是一句一句的生成,这样可以给句子选择不同的情感,但我就剪着玩,所以就全部一起生成的)——【音色】,选择刚才创建的克隆音色——【合成】
合成出来后,感觉声音特别慢,视频是1.1倍录制的,然后又去选择了倍数,重新合成,合成出来和原声差别还是有点大,毕竟合成的是普通话,视频原声是四川话,最后【下载】,音频为wav格式。
4、视频剪辑
把我所有的视频片段放到【剪映】里,然后一个个调整大小,因为是屏幕录制,所以视频上下有其他内容,需要调整,每一个都要调整(所以还是应该录制成一个视频)。
插入音频:【音频】——【音乐】——【导入】——【本地音乐】,显示的都是mp3格式,于是我又去把wav格式改成mp3格式(直接改的扩展名)。
然后视频分割,删除不要的,音频分割,放在相应的位置,不停的拖拖拖。
一遍剪完了,从头开始看一遍,又分割删除一些内容,然后音频位置就变了,又去拖音频,对齐,有些视频加了个入场动画。
音频位置有原声的,就把视频再分割,把原声视频调小点,调了几个,发现后面还有很多,就摆烂了,不调了。
不停地分割,不停地拖音频,一下午时间又过去了。
最后成品8分多钟,用了1、2天时间。
来源:人尔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