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鑫和朋友们的剧本朗读5《玩偶之家》4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5-19 05:50 2

摘要:这次也是一波三折啊:调换了时间。因为在已经接龙的三人中,有两位周五晚有事,于是问了另一位同学周一,三人一致就改到周五下午的一至三点,后来接龙周五晚上的y某因下午没时间就又撤销了,后来周一突然有事来不了了,然后鹏傲下午有时间又加入,所以总体还是有三位同学接龙。

赵鑫和朋友们的剧本朗读5《玩偶之家》4

一、总体情况:

这次也是一波三折啊:调换了时间。因为在已经接龙的三人中,有两位周五晚有事,于是问了另一位同学周一,三人一致就改到周五下午的一至三点,后来接龙周五晚上的y某因下午没时间就又撤销了,后来周一突然有事来不了了,然后鹏傲下午有时间又加入,所以总体还是有三位同学接龙。

还是接着上次继续文本细读。鹏傲因为时间不允许,只在第一次《朱丽小姐》时来了;不爱吃豆皮同学和柴柴都是第一次参与;所以,我先用大约20分钟的时间,把之前的进度简明扼要地和他们梳理了一遍,对我和他们都是有难度的挑战,基本上get到了要点。具体细读分析时,进入状态还是比较快的。

很巧的是,不爱吃豆皮同学约到的教室,正好是第一次鹏傲约到的同一间。

时间:2025年5月16日13:00-15:00

地点:博雅204

参加人:不爱吃豆皮同学、柴柴、赵鹏傲、赵鑫

二、对剧本的部分注释。

海尔茂从自己屋里走出来,帽子拿在手里,外套搭在胳臂上。

娜拉 (迎上去)(可能有妻子习惯的成分,也大概包含急切想知道结果的心情)托伐,你把他打发(不知原文词如何,至少翻译选择的词表达了比较明显的感情色彩的倾向性)走了吗?

海尔茂 他刚走。

娜拉 让我给你介绍,这是克里斯蒂纳,刚进城。

海尔茂 克里斯蒂纳?对不起,我不认识——(对于妻子的事并不关心)

娜拉 托伐,她就是林丹太太——克里斯蒂纳•林丹。

海尔茂 (向林丹太太)不错,不错!大概是我太太的老同学吧?(与阮克大夫的相对熟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他们之间的实际关系。)

林丹太太 一点不错,我们从小就认识。(强化拉近距离)

娜拉 你想想!(引起注意)她这么大老远地专诚来找你。(三个副词连续强调,请海尔茂务必重视)

海尔茂 找我!(愕然)

林丹太太 也不一定是——(想缓和)

娜拉 克里斯蒂纳擅长簿记,她一心想在一个能干人手下找点事情做,(用恭维的方式哄着海尔茂就范)的是自己可以进修学习。(委婉的理由,提高林丹太太的姿态,把问题轻松化,减小海尔茂心理压力,更容易促成,现实出娜拉的谋划和沟通能力。)

海尔茂 (向林丹太太)这意思很好。(达到了娜拉基于了解而想要的效果)

娜拉 她听说你当了经理——这消息她是在报上看见的,(娜拉明说出来,可能是事实,也可能不是,林丹太太没有明说,但多年没有联系,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造访,再加上林丹太太惯用的委婉方式,由此推断也许是知道了。在这个问题上,林丹太太和娜拉的性格都得以体现。)——马上就赶来了托伐,看在我面上,(明示)给克里斯蒂纳想想办法,行不行?(直接恳求)

海尔茂 这倒不是做不到的事。(不十分肯定的表述)林丹太太,现在你是单身人吧?(娜拉是全职家庭主妇,那大概是当时女性普遍的位置。单身也许有不会因为家庭琐事分心的意思。但既然是“太太”,却问是否“单身”,有没有多少包含着否定的心理?不知道是否还可能有一点儿弦外之音?)

林丹太太 可不是吗!(非常肯定)

海尔茂 有簿记的经验?

林丹太太 不算很少。(不太肯定)

海尔茂 好吧,既然这样,我也许可以给你找个事情做。(三个缓冲大概表明不是太情愿)

娜拉 (拍手)你看!你看!(高度兴奋,符合性格)

海尔茂 林丹太太,你这回来得真凑巧。(是事实,不知道有没有别的意味)

林丹太太 喔,我不知该怎么谢你才好。

海尔茂 用不着谢。(穿上外套)对不起,我要失陪会儿。

阮克 等一等,我跟你一块儿走。(走到外厅把自己的皮外套(经济状况)拿进来,在火上烤烤(身体状况))

娜拉 别多耽搁,托伐。

海尔茂 一个钟头,不会再多。

娜拉 你也要走,克里斯蒂纳?(戏剧写法,娜拉看到了林丹太太的动作才说)

林丹太太 (穿外套)是,我得找个住的地方。

海尔茂 那么咱们一块儿走好不好?(不是特别有必要说这句话,有没有可能有潜意识里的别的意味?)

娜拉 (帮她穿外套)可惜我们没有空屋子,没法子留你住——(经济状况)

林丹太太 我不想打搅你们。再见,娜拉,谢谢你。

娜拉 回头见。今儿晚上你一定得来。阮克大夫,你也得来。(伏笔。)你说什么?身体好就来?今儿晚上你不会害病。只要穿暖和点儿。(也符合人物特征)(他们一边说话一边走到门厅里。外头楼梯上有好几个小孩子说话的声音)他们回来了!他们回来了!(她跑过去开门。保姆安娜带着孩子们走进门厅)进来!进来!(弯腰吻孩子们)喔,我的小宝贝!你看见没有,克里斯蒂纳?他们可爱不可爱?(全是娜拉在和孩子们互动,海尔茂像个局外人。是冷漠?是权威的姿态?父亲和丈夫在此缺席。面对没有子女的寡妇林丹太太,娜拉难掩自己对孩子的喜爱和自豪,虽是人之常情,但考虑不周;没有写林丹太太的回应,可能是没有必要,也可能是一种对比,多少体现出林丹太太内心因强烈对比而产生的孤苦感;两个人的性格再一次展现。)

阮克 咱们别站在风口里说话。(和身体状况一致。)

海尔茂 走吧,林丹太太。这股冷风只有做妈妈的受得了。(这句初读有些奇怪,而细思则恐。生产对于女性来说,特别是在医疗水平还有剖腹产、无痛等手段的时候,是一道鬼门关,所要忍受的疼痛,经历的苦难,不是男性可以想象的。生过孩子女性的抗压能力、坚韧、忍受能力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远超男性和没生育过的女性。

这句话虽然也没有错,在某种层面是对娜拉的赞扬;也体现出娜拉面对孩子的时候,那种热情、自豪和爱,让她忘记了或不顾寒冷;但感觉海尔茂也不无揶揄、挖苦的味道。

特别可怕的是,这句话从作为丈夫和父亲的海尔茂的嘴中说出来,显得是那么地事不关己,那么地冷漠,那么地娇气,那么地自我中心主义!感觉不到一丝他对孩子们和娜拉的爱,而考虑的是自己有点冷,这让人非常无语。

雪上加霜的是,这句话是说完“走吧,林丹太太”说的,联系到上面海尔茂问林丹太太是不是单身、说一起走吧,也许意识里没有,但潜意识里有没有点儿可能自己还没有察觉的东西,就不能确定了。

这一方面是对娜拉和孩子们的漠视,一方面是对林丹太太可能在潜意识层面的一点心思,第三重可能是对林丹太太这位不曾生养的寡妇,无意中造成了对比式的伤害。

海尔茂的形象,在这一句话上,是减了不少分的。)

〔阮克医生、海尔茂、林丹太太一块儿下楼梯。安娜带着孩子进屋来,娜拉也走进屋来,把门关好。(这个把门关好,将会和下面海尔茂没有关好大门形成对比)

娜拉 你们真精神,真活泼!小脸儿多红!红得像苹果,也像玫瑰花。(娜拉说下面一段话时,三个孩子也跟母亲叽里呱啦说不完)你们玩儿得好不好?太好了!喔,真的吗!你推着爱密跟巴布坐雪车!——一个人推两个,真能干!伊娃,你简直像个大人了。安娜,让我抱她一会儿。我的小宝贝!(从保姆手里把顶小的孩子接过来,抱着她在手里跳)好,好,妈妈也跟巴布跳。什么?刚才你们玩雪球了?喔,可惜我没跟你们在一块儿。安娜,你撒手,我给他们脱。(亲密、躬亲)喔,让我来,真好玩儿。(大孩子式的童心)你冻坏了,快上自己屋里去暖和暖和吧。炉子上有热咖啡。(保姆走进左边屋子。娜拉给孩子们脱衣服,把脱下来的东西随手乱扔,(性格延续)孩子们一齐乱说话)真的吗!一只大狗追你们?没咬着你们吧?别害怕,狗不咬乖宝贝。伊娃,别偷看那些纸包。这是什么?你猜猜。留神,它会咬人!(生动的生活态)什么?咱们玩点什么?玩什么呢?捉迷藏?(以上这一大段全是娜拉的反应,孩子与小动物是最难配合的,所以可以有小演员,也可以用道具,甚至就是无实物表演。

这一段娜拉对三个孩子喷发着满腔的爱,看起来有些应接不暇,但几乎照顾得面面俱到,对老保姆安娜也是一样。这是娜拉的光和热,她的能量,她的力量,她就是这个家的温暖的火炉。

这一段集中的体现了娜拉作为母亲的一面,呈现了一种温度。)

好,好,咱们就玩捉迷藏。巴布先藏。你们要我先藏?(紧接着的捉迷藏,将逐渐过渡,转到反差感强烈的下一场,热和冷形成鲜明的对比。捉迷藏也是在艺术作品中经常会被用到的一个意象,具有象征意义。这的确是一场大的捉迷藏。而在艺术作品中,捉迷藏有时会转向恐怖的一幕,下面就发生了。)

〔她跟三个孩子在这间和右边连着的那间屋子里连笑带嚷地玩起来。末了,娜拉藏在桌子底下,孩子们从外头跑进来,到处乱找,可是找不着,忽然听见她咯儿一声笑,(娜拉懂得如何哄孩子,知道如何把握节奏)他们一齐跑到桌子前,揭起桌布,把她找着了。一阵大笑乱嚷。娜拉从桌子底下爬出来,装做要吓唬他们的样子。(一个突转,是游戏中常有的,也可能预示着下面的突转和娜拉被吓到)又是一阵笑嚷。在这当口,有人在敲通门厅的门,(说明已经进了大门,且已经敲了门,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破门而入”的闯入者。)可是没人理会。门自己开了一半,(犹豫而试探地)柯洛克斯泰在门口出现。他站在门口等了会儿,(并非全然无礼)娜拉跟孩子们还在玩耍。

柯洛克斯泰 对不起,海尔茂太太——

娜拉 (低低叫了一声,(被吓到,但压抑着,怕惊到孩子们,也怕安娜和仆人知道。)转过身来,半跪在地上(这个姿势很有意味,表明了她现在和克洛克斯泰之间势位关系的不平等))哦!你来干什么?

柯洛克斯泰 对不起,外头的门是开着的,一定是有人出去忘了关。(海尔茂、阮克大夫、林丹太太出门,显然关门的工作天然地落在了名义上的一家之主海尔茂的身上,至少从字面上的意思,他是没有尽好职责。

至于他为什么连一个简单顺手的事情都没能做好,可能是因为一向对家中的事情都不上心?可能是因为责任感本来就很差?可能是因为净顾得和林丹太太说话了吗?…… 虽然具体的原因没法确切得知,但大门和室内的门不一样,如果门关得好好的,外人估计直接进来也难。如果克洛克斯泰撬开门锁进来就走得太远了,也没有必要,所以大概率可以相信海尔茂的确没有把大门关好,这是事实,也可能是某种隐喻。

从另一个角度看,即使别人的门没有关好,一个正人君子也不会贸然进入的;即使敲门没有被发现,一个教养特别好的人也不会自己把门推开的。所以,克洛克斯泰的确不是一个教养特别好的正人君子,是一个不太重视道德、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功利主义者。

站在克洛克斯泰的角度,之所以不想惊动门房,之所以在敲门之后没有被发现就进入,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双方的处境着想:至少在现阶段,让别人知道他和娜拉的秘密是没有好处的,保守住这个秘密,是他要挟娜拉为自己保住银行工作位置的底牌。所以,他大概希望神不知鬼不觉地完成和娜拉的“交易”。)

娜拉 (站起来)(让自己获得支撑、力量和平等)柯洛克斯泰先生,我丈夫不在家。(作为妻子应有的第一反应,也是为自己挡住那一层借钱的关系。)

柯洛克斯泰 我知道。

娜拉 那么你来干什么?

柯洛克斯泰 我来找你说句话。

娜拉 找我说话?(重复强调,前方高能提示)(低声告诉孩子们)你们进去找安娜。什么?别害怕,生人不会欺负妈妈。(此时,孩子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因克洛克斯泰出现而造成的某种吓人的气氛)等他走了咱们再玩。(把孩子们送到左边屋子里,关好门。心神不定)你要找我说话?

柯洛克斯泰 不错,要找你说话。(又一组重复强调,不禁让观众认真听下面的话。)

娜拉 今天就找我?还没到一号呢——(看来每月一号是固定的还钱日)

柯洛克斯泰 今天是二十四号,是圣诞节的前一天。这个节能不能过得好全在你自己。(这是赤裸裸的威胁,这种毫不掩饰让人深感不适,极度反感。)

娜拉 你要干什么,今天款子我没预备好。

柯洛克斯泰 暂时不用管那个。(只是暂时,而且有比还钱的事更紧迫的)我来是为别的事。你有工夫吗?

娜拉 喔,有工夫,可是——(被打断,后面本来想说什么呢?1、你这样打断我和孩子们的玩耍,把他们吓了一跳,这对于孩子和仆人们影响很不好;2、我丈夫不在家,你在这里万一被别人或者我丈夫回来了撞见了不方便;3、除了还债的事,我们之间还有什么可说的?等等。每一种内心的支撑体现在表、导演上都不一样,需要更具整体的情况来分析、补充和选择,否则是无法处理好这句台词的。)

柯洛克斯泰 好。(才不管娜拉有什么理由或想法,他要达成自己的目的。)刚才我在对门饭馆里,看见你丈夫在街上走过去——(说明克洛克斯泰就像等在兔子窝旁的一只狐狸,娜拉的家处在他的监视之中,这种被笼罩的气氛,透出一种窒息、压抑、紧张、焦虑和恐怖。)

娜拉 怎么样?

柯洛克斯泰 陪着一位女客。(单独看似乎要引向另一个方向,吊娜拉的胃口。这里似乎有克洛克斯泰本身的嫉妒,似乎也想勾起娜拉的某种嫉妒,因为至少从字面意思上看,向一位夫人陈述自己的丈夫和另一个女人走,并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同时,想象那样一个画面,也许阮克大夫是向另一个方向?所以克洛克斯泰没有提还有另外一个男人,或者故意没提?)

娜拉 又怎么样?(意思大概是那没什么,我知道,你别想挑拨离间)

柯洛克斯泰 请问你那女客是不是林丹太太?(故交)

娜拉 是。

柯洛克斯泰 她是不是刚进城?(门儿清)

娜拉 不错,今天刚进城。

柯洛克斯泰 大概她是你的好朋友吧?(推论)

娜拉 是。可是我不明白——(此处也许并不是像上面那样被粗暴地被打断,是娜拉真的不明白,在疑惑时,克洛克斯泰解释。娜拉“不明白——”后面可能是:你问她干什么?这和我有什么关系?你怎么知道得那么清楚?等)

柯洛克斯泰 从前我也认识她。

娜拉 我知道你认识她。(这句也许没有那么多的意思,娜拉只是顺着陈述了一个事实。但之所以会引起克洛克斯泰的误会,大概是因为娜拉此时的应激反应,让克洛克斯泰解读出了更多的内容)

柯洛克斯泰 哦!原来你都知道。(在此处,出现了误解。如果说在前面,克洛克斯泰像在审讯室里盘问犯人一样,冷静、有逻辑地逼问他想知道的事实的话,此刻他听到“知道”,就崩了,以为娜拉是什么都知道,故意要让林丹太太顶替自己的位置。)我早就猜着了。(也有自作聪明、过度阐释的时候)现在老实告诉我,是不是林丹太太在银行里有事了?(又在收网)

娜拉 柯洛克斯泰先生,你是我丈夫手下的人,怎么敢这么盘问我?(因为以为丈夫可以管他,就会翻身农奴把歌唱,明确说这话,说明前面一直忍耐到了极限,也反衬出刚才克洛克斯泰的确是在盘问。)不过你既然要打听,我索性告诉你。(有些赌气报复式的。)一点儿都不假,林丹太太就要进银行。举荐她的人就是我,(自豪,显示自己的力量。)柯洛克斯泰先生。现在你都明白了?(有点儿反守为攻。)

柯洛克斯泰 这么说,我都猜对了。(其实没有全对,但可以看出一个老狐狸的倨傲自负,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娜拉 (走来走去)(可能开始感觉到不安、兴奋的一种交织的情绪,借钱、还债的往事历历在目,令人难以平静。此时娜拉的生命力似乎要勃发,她要向克洛克斯泰表达点什么)你看,一个人有时候多少也有点儿力量。并不是做了女人就——(就怎样?俯首帖耳?俯首称臣?低声下气?低三下四?任人欺负?任人宰割?毫无办法?一筹莫展?听天由命?混吃等死?……)柯洛克斯泰先生,一个人在别人手下做事总得格外小心点儿,(反过来以自己的丈夫做筹码来威胁,是一种反攻和报复。娜拉在成长,在战斗,她长出了牙,把丈夫作为武器对向敌人。)别得罪那——那——(犹豫、迟疑、结巴等,大概说明了娜拉一方面还没有掌握好这套话语体系,还不知道如何措辞更恰当;另一方面是对自己还有些心虚;还有对于克洛克斯泰还是畏惧的等。所以,她并不太好意思就那么称自己或丈夫为“有力量的人”。)

柯洛克斯泰 别得罪那有力量的人?(猜到了)

娜拉 一点都不错。(印证是对的。)

柯洛克斯泰 (换一副口气)(换了什么口气?根据前后逻辑,大概是从一种盘问式的、咄咄逼人的、阴谋家式的、玩弄老鼠的猫式的口气,变得趋向于缓和、放低自己的姿态的口气,因为毕竟要求人帮忙了。)海尔茂太太,你肯不肯用你的力量帮我点儿忙?(顺竿爬,也有点上套的意思,把娜拉架在那里,让她骑虎难下。)

娜拉 什么?这话怎么讲?

柯洛克斯泰 你肯不肯想办法帮我保全我在银行里的小位置?

娜拉 这话我不懂。谁想抢你的位置?(确实不知道)

柯洛克斯泰 喔,你不用装糊涂。(前面自以为都猜对而误解了,是过分自以为聪明和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知道你的朋友躲着不肯见我。(说明虽然前面克洛克斯泰进来的时候林丹太太躲,但是他还是看到了。)我也知道把我开除了谁补我的缺。(娜拉并不知道这种对应关系)

娜拉 可是我实在——(再次被打断,也许是娜拉的状态让经验丰富的克洛克斯泰判断她确实不知道,而具体过程现在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保住位子。)

柯洛克斯泰 也许你真不知道。干脆一句话,趁着现在还来得及,我劝你赶紧用你的力量挡住这件事。(克洛克斯泰没有时间和耐心听娜拉解释,他只要结果。)

娜拉 柯洛克斯泰先生,我没力量挡住这件事——一点儿力量都没有。(这也应该是实话。)

柯洛克斯泰 没有?我记得刚才你还说——(前面的误会,圈套式的找补。)

娜拉 我说的不是那意思。我!你怎么会以为我在丈夫身上有这么大力量?(这也应该是实话。)

柯洛克斯泰 喔,从前我们同学时候我就知道你丈夫的脾气。我想他不见得比别人的丈夫难支配。(这大概也是海尔茂不愿意留克洛克斯泰在银行里的原因之一,知根知底对他来说有时会被动。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海尔茂的性格特征。)

三、成员的心得总结和我的回应:

1不爱吃豆皮同学:头一次(在语文课堂外)如此细致地朗读剧本后,不能不对易卜生对于剧情的处理以及细节的把握感到震撼。之前粗略阅读的时候只是对其思想(相对于当时)的先进性感到惊叹,而现在则是更注意到了易卜生在文字里表现出的对生活的细腻的观察,以至于现在的我在阅读时居然也会有感同身受的时刻。或者说,正是这些细节(不在这里赘述)将此刻的我甚至将来的我与当时他所写作的女性的生活体验联通了起来,我不能不更怜爱娜拉,也不能不承认《玩偶之家》在当下的时代也仍有值得我们参考的地方。

我的回应:是的,无论是戏剧还是小说,抑或是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都有内外之别。进不去就是打卡式旅游的走马观花,进入了就会见到另一个世界。掌握了文本细读的打开方式,就获得了通向理解与意义王国的钥匙,以后所见大概皆有所不同。

戏剧与小说的不同之处是一切台上见,没有小说那么多的抓手,所以,深挖台词字句和行动底下的真实和复杂的意思,就更加的必要。

2柴柴:第一次来参加剧本朗读,感觉非常有趣。大家逐句轮流朗读剧本,随时停下来交流分享从剧本间挖掘到的信息,确实发现了很多自己之前没有注意到的细节。朗读会的气氛也很轻松,喜欢这种感觉!

一直以来都只做观众,没想过更深入地参与话剧,所以这次对我来说确实是很特别的体验,希望以后还能继续参加。

我的回应: 台上台下的视角感受确实非常不同。如果两个视角都能拥有,对于作品的理解将会进入一种新的境界。

由于各种原因,参与者无法一以贯之地跟完一个剧本朗读的全程,这其实非常遗憾。现在所做的工作只是一小小小部分,每次只能进展几页,现在第一幕还没分析完,而且可以预期活动结束也分析不完了,那么根本还牵扯不到导、表演的部分。所以,这是需要长期持续地工作,才有可能完成一个剧本朗读的过程,但这显然太奢侈了,可能没多少人能实现。

3赵鹏傲:这次读本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易卜生善于构建人物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在故事中,作者构建了娜拉与海尔茂之间的矛盾,海尔茂与克罗克斯泰之间的矛盾,娜拉与克罗克斯泰的矛盾以及林丹太太与克罗克斯的矛盾,通过多组矛盾把人物连接起来,并通过矛盾的发展、人物之间的冲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到所有矛盾集中爆发的时候,自然地将故事引向高潮

我的回应:是的,高潮如果用外力硬推就是干拔,难免假大空刻意做作;从内而外的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这部戏的人物关系:娜拉-海尔茂、娜拉-克洛克斯泰、娜拉-林丹太太、娜拉-阮克大夫、林丹太太-克洛克斯泰、海尔茂-克洛克斯泰、海尔茂-阮克大夫、海尔茂-林丹太太等,不仅仅是单线关系,也不仅是以一个人为中心的放射状关系,而是组成了一组组的三角关系,它们相互嵌套,彼此牵制,几番拉扯之后,矛头大都汇聚到娜拉身上。

可以想见,易卜生当初在动笔前是经过排兵布阵、深思熟虑地编织的,虽然有些过于巧合、过于“像戏”的部分,但想在100多年前,能做到这种程度,已经相当厉害了,现在很多编剧都做不到。深入分析的过程也是学习写作的过程。

2025.5.17-18

(注:文中出现的名字、心得总结文字、照片等,都先后经当场口头、事后书面等方式,收到了当事人的认可,P图也是尊重个人意愿,由个人完成,特此说明。)

来源:松鼠迷了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