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隔三年,这部剧终于在今年5月"零宣发"空降。随着它的播出,也将我们带回了清末民初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
配图 ╳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___
你好啊,我是一凌。
这几天在追电视剧《人生若如初见》。
据说,这部剧在2022年开播没几集就被下架,原因或许和男主角所代表的人物原型属于"保皇党"有关。
时隔三年,这部剧终于在今年5月"零宣发"空降。随着它的播出,也将我们带回了清末民初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
我很佩服李现选剧本的能力,最起码在五年前就能出演这样一位极具争议性的角色,是需要一颗比较大的"心脏"的。
作为多尔衮的后裔,李现饰演的男主梁乡,尽管家族早已没落,但他自幼接受的传统教育,使得他早早具备一名清朝宗室子弟对皇权的忠诚,以及对旧制度的维护。
电视剧的开篇就透出一派死寂、灰蒙蒙的格调。
17岁的革mìng党人杨凯之(魏大勋 饰)被清廷抓bǔ,正面临"活着"还是"死去"的艰难抉择,而决定他是否生还的源头则是"带有赌bó性质"的投掷筊杯。
规则是:双仰,开释;一仰一覆,开释;唯独双覆,杀头。
在亲眼目睹了上一位投掷者被当场砍头的惨况后,17岁的杨凯之被生命的脆弱吓得一脸青黑。而与他同龄的男主梁乡,则悠哉好奇地逃课来看刽子手姑父"砍脑壳壳"。
幸运的是,杨凯之投掷筊杯的结果是"一仰一覆",从鬼门关捡回了一条命。
故事的发展进程离不开国情的演变。庚子国变后,男主梁乡被推上历史舞台,远赴日本士官学校留学,试图通过军事革新拯救大清。
在这之前,他和母亲门庭冷落、相依为命。这次有机会外出留学,也是借了原来安庆王之子的名额,因此还被母亲戏称为"终于,冷锅冒热气了"。
与此同时,一同去往士官学校留学的三十几名同学中,还有两位青年——杨凯之和李人骏。
于是,以满清宗室梁乡、革mìng青年杨凯之、袁世凯阵营的李人骏为主要核心的"留学三人组",在异国学习中展开了理想与现实、压迫与反抗的激烈交锋。
尽管他们分属不同阵营,有着截然不同的救国理想,但在日本东京成为战友期间,也为我们贡献了意气奋发的兄弟情和模糊胶着的价值观碰撞。
值得一提的是,在以李现为第一男主的故事背景中,春夏饰演的女性主角"菽红",有一种大地母亲的女性力量,甚至是超越男主的人性光辉。
菽红是开文堂家的二小姐,本是一个柔弱的女学生。经常和笔墨纸砚打交道的她,有一定的商业头脑,但在“革mìng”这样宏大而陌生的字眼面前,并没有任何知识储备作为了解基础。
怀有身孕的姐姐拜托她去给姐夫杨一帆送物资,由此认识了朱亚文饰演的吴天白,而且这俩人的身份不一般。
原来,姐夫杨一帆代表的是试图以办学和教育唤醒国民的知识分子,而化学老师吴天白则是激进的革mìng者。
菽红的初次意识觉醒,来自于老师的一堂课。
她第一次听到男女平权、恋爱自由。当看到吴天白近乎疯狂地研究、制造炸dan,懵懂地菽红沉醉在他的浪漫语境和救国热情中,也因此被裹挟着进入推翻清朝统治的时代浪潮。
和吴天白流亡东京的船上,菽红认识了上面提到的"留学三人组"。
在异国漂泊的日子里,她像海绵一样快速吸收八方消息,务实且坚韧、充满生命力。
与上述所有男性关心国家大事不同的是,她关心的是如何好好活下去。
所以你会看到,吴天白和所在团体成员商讨如何暴力推翻清政府时,他会习惯性地指挥菽红做饭、烧水。而菽红,终于在吴天白多次远行未回且交不起房租时,萌生起自食其力的念想。
我觉得菽红很坚韧,是因为无论她处于何种人生困境,都会想办法让自己渡过难关。比如,她去帮人卖字画;毫无基础却依然学会了缝纫技术;她运用商业头脑去乡下收腊货,再转手卖给日本士官学校...
其实,穿着和服在日本挣钱的菽红,隐喻的正是生生不息的中国民族本身。
讽刺的是,李现饰演的男主梁乡,看着相貌堂堂、一脸正义的化身,但他无耻地强暴菽红、还一脸意犹未尽的样子,让人恨得牙痒痒。
如果说,这部剧此前下架或许是因为它有为"保皇派"洗白的嫌疑(我反而觉得没有洗白,更多的是讽刺);但这一幕的上演,却印证了腐朽的清政府终将走向毁灭的终途。
有观众询问导演王伟:梁乡强暴菽红,是蓄谋已久的吗?
导演回答:也许这件事,侧面印证了梁乡的局限性。
梁乡的强bao行为,是封建礼教下“男尊女卑”思想的极端体现。他视女性为附属品,用暴力维护自己的权威。这种行为不仅暴露了封建贵族的腐朽,也揭示了晚清政府走向毁灭的深层原因——当统治者丧失人xìng,制度必然崩塌。
梁乡的悲剧,源于他对“皇权”的盲目信仰与对“革mìng”的恐惧。他既渴望通过改革延续清廷统治,又不得不面对革mìng浪潮的冲击。
他试图在旧制度中寻找出路,却忽视了历史的必然性。梁乡的挣扎,是封建末世贵族的缩影。他们既无力改变时代,又无法挣脱自身的阶级局限。
当然,他的行为,不仅伤害了菽红,也加速了自身命运的崩塌。
与之相比,菽红的性格坚韧,逃婚赴日、敢于反抗封建礼教,接触新思想,对自由与平等的渴望,逐渐成长为坚定的革mìng者。
她的顽强与自信,象征着中国人民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勇气。
梁乡与菽红的命运,折射出晚清社会的撕裂。
一方是固守旧制的贵族,另一方是追求解放的民众。当梁乡的暴xíng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菽红的反抗则点燃了革mìng的火种。
我们不能只是单纯看着梁乡的扮演者李现那张帅气的脸,就以为他代表的就一定是伟大、光明、正义。
恰恰相反,我觉得这部剧出彩的一个点在于——
它没有采用胜利者的视角去讲故事,而是用梁乡这样一个贵族后裔的【失败者视角】,带我们去看日渐糟粕的清政府,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的。
正如,剧中留学归来的梁乡,满怀斗志地准备大干一场,却没承想,等待着他的早就是病入膏肓的一座"行尸走肉",任何改革都只是徒劳罢了。
旧世界的崩塌,是为了让新世界的阳光照进来。历史告诉我们,任何压迫终将引发反抗,任何腐朽终将被新生取代。
让一个有着时代局限性和明显人性瑕疵的人作为主角,是一部剧进步的体现,也是一种大胆的突破。
但这是一把"双刃剑",就看观众的接受度如何了。
来源:一凌成长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