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剧“烂尾”魔咒再现,《永夜星河》为何也难逃此劫?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4-11-21 14:43 5

摘要:备受瞩目的仙侠剧《永夜星河》在近日迎来了大结局,然而,这个结局却未能满足观众的期待,反而引发了一片争议。该剧自开播以来,便因“王一栩+白锦锦”的组合而备受瞩目,但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逐渐发现其质量大不如前,最终以一个模糊且充满争议的结局收尾。

【ITBEAR】《永夜星河》结局引发争议,国产剧“烂尾”现象再引热议

备受瞩目的仙侠剧《永夜星河》在近日迎来了大结局,然而,这个结局却未能满足观众的期待,反而引发了一片争议。该剧自开播以来,便因“王一栩+白锦锦”的组合而备受瞩目,但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逐渐发现其质量大不如前,最终以一个模糊且充满争议的结局收尾。

11月17日,《永夜星河》开启了大结局的超前点映,这一举动不仅未能平息观众的怒火,反而让多个相关词条登上了微博热搜。观众纷纷表示,自己花钱观看超前点映,却得到了一个难以接受的结局。整个穿书故事由凌妙妙的同学浮舟创作,最终真相揭开,慕子期告诉妙妙他就是浮舟。这个结局让观众们分成了“HE派”、“BE派”和“OE派”,各方争论不休,豆瓣评分也开始回落。

事实上,《永夜星河》只是今年众多被贴上“烂尾”标签的国产剧之一。年初的青春校园剧《鸣龙少年》前期故事张力满满,豆瓣开分高达8分,但后期剧情悬浮,感情戏突兀,最终评分跌落至7.1。同样,被预定为悬疑赛道年度黑马的《新生》也未能幸免,前期宣传的全员恶人、不谈感情只谈钱的设定吸引了不少观众,但最终却走向了伟光正的大结局,让观众大呼失望。

国产剧的“烂尾”现象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悬疑、穿书、复仇等公认的创作难度较大的题材上,就连常规的青春剧、爱情剧、现代剧也难以幸免。这些被观众打上“烂尾”标签的剧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剧中角色引起的剧情崩坏,最典型的就是人设颠覆;另一类是故事情节走向难以自圆其说,导致剧情前后调性不统一。

那么,国产剧为何难逃“烂尾”的命运呢?究其原因,剧本的问题不容忽视,但根结并不在编剧一人。在剧集制作流程中,编剧往往没有太大的话语权,他们更多地是服务于投资方,满足甲方的需求。随着视频平台的崛起,剧集创作需要满足平台的需求,即提升用户留存率与会员转化率。而短视频时代的到来,又使得观众的注意力和耐心被无限压缩,长视频内容创作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为了满足平台的需求,创作者们往往会将大量的矛盾、冲突、亮点放置在前几集,实现“爆点前置”。这种做法虽然能在短时间内留住观众,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整部戏的节奏混乱,为后续剧情的崩坏埋下了伏笔。一些编剧团队甚至会安排最厉害的编剧只负责前几集,用来过会、拉投资,而后续内容则由水平一般的编剧负责。这种分工方式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国产剧的“烂尾”现象。

剧本审核机制的不完善也是导致国产剧“烂尾”的原因之一。在创作过程中,编剧往往需要面对各种审核和修改要求,这使得他们很难保持创作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一些编剧在创作过程中不得不妥协和让步,以适应各种需求和限制。这种妥协和让步往往会导致剧情的割裂和不合理,进而影响整部剧的质量。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剧集在创作过程中存在着边写边拍的情况。这种做法虽然能够节省时间和成本,但也给剧集的质量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一些编剧在创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导致剧本的完成度无法得到保障。这种情况下,剧集的高开低走也就不足为奇了。

除了以上原因外,国产剧陷入“烂尾”困境还与影视工业化体系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关。在当前的影视工业化体系中,编剧的话语权相对较小,平台需求成为创作的主要出发点。这种创作模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市场的需求,但也容易导致剧集的质量参差不齐。同时,剧本审核机制的不完善也限制了编剧的创作空间和质量保障。

总的来说,《永夜星河》的烂尾只是国产剧“烂尾”现象的一个缩影。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提升编剧的话语权、完善剧本审核机制、加强影视工业化体系的建设等。只有这样,才能让观众真正看到一部完整且高质量的好剧。

来源:ITBear科技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