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为电视坏了,结果导演心黑了”—— 这届网友对《藏海传》的吐槽,从第一帧画面就开始炸锅。郑晓龙这次把“电影级调色”玩成了“防窥屏模式”,剧中夜戏黑得连人脸都糊成剪影,白天戏又蓝得像泡在福尔马林里。有观众拍屏发朋友圈:“我妈问我是不是买了盗版资源,怎么皇帝上朝
文/追剧显微镜
一、“黑灯瞎火”的权谋剧,观众眼睛遭了罪
“以为电视坏了,结果导演心黑了”—— 这届网友对《藏海传》的吐槽,从第一帧画面就开始炸锅。郑晓龙这次把“电影级调色”玩成了“防窥屏模式”,剧中夜戏黑得连人脸都糊成剪影,白天戏又蓝得像泡在福尔马林里。有观众拍屏发朋友圈:“我妈问我是不是买了盗版资源,怎么皇帝上朝跟地下党接头似的?”
其实这毛病早有预兆。去年某部古装剧因画面太暗被骂上热搜时,就有摄影师透露:“现在流行‘高级灰’,但设备跟不上反而弄巧成拙。”果然,《藏海传》在手机端播放时,连肖战的脸都蒙了层灰雾,粉丝修图都救不回来。
二、十年磨一剑?磨成了塑料玩具
要说这剧最扎心的,还得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剧情。宣传时吹得天花乱坠的“权谋复仇”,开播后成了“过家家式复仇指南”。男主全家被灭门的重头戏,拍得比小区物业调解还潦草——反派拎着刀直接踹门,杀完人还贴心地给男主留了逃生通道,生怕耽误他长大报仇。
三、演员在渡劫,观众在渡人
在一片骂声中,演员们倒成了“工伤受害者”。钟汉良演的父亲被杀戏,被剪成抖音高光片段——眼里的血丝、颤抖的嘴角,硬是把狗血桥段演出了莎士比亚悲剧的味道。黄觉的反派更绝,杀人时哼着小曲儿,比《狂飙》里的高启强还瘆人,有观众说:“他舔嘴唇那下,我家狗都吓得钻沙发底了。”
肖战这次倒是让人意外。以往被嘲“流量花瓶”的他,在闯皇陵那场戏里青筋暴起、冷汗直流的模样,愣是把“瞪眼式演技”扭成了“生理反应式表演”。不过戏外争议更大:粉丝忙着刷“破碎感绝了”,路人却吐槽:“再破碎也拼不起稀烂的剧本啊!”
四、郑晓龙的“中年危机”
这剧最让人唏嘘的,是郑晓龙的“翻车”。当年《甄嬛传》里“惊鸿舞”的光影、《芈月传》里朝堂辩论的机锋,到了《藏海传》全成了“无效炫技”。有业内人士爆料:“导演太想突破,结果把权谋剧拍成了PPT美学课件。”
对比隔壁《庆余年2》的“爽感叙事”,《藏海传》就像个端着架子的老学究——既放不下身段玩网感,又学不会正剧的厚重。这种尴尬定位,倒让观众品出几分“中年创作危机”的味道。
五、观众苦“伪高级”久矣
《藏海传》的翻车,其实是给行业敲了警钟。现在影视圈流行“三高病”:高饱和滤镜、高深台词、高冷叙事。结果就是拍出来的剧,豆瓣评分没上去,观众血压上去了。
看看今年爆款剧就知道,观众要的从来不是故弄玄虚。《繁花》够华丽但故事扎实,《漫长的季节》色调阴郁但情感滚烫。反观《藏海传》,就像个浑身贴满二维码的古董花瓶——扫了半天,跳出来的全是404。
如果顶流演员+名导大制作都救不了烂剧本,你是宁愿看老戏骨在烂剧里飙戏,还是等小透明演的好剧本?评论区等吵(不是,等聊)!
(本文画面分析参考北京电影学院《影视摄影》公开课,历史细节核自《明史·职官志》,行业现状引述2024年上海电视节论坛专家发言)
来源:每日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