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真正厉害的人,不是名利双收,而是看透人性后依然清醒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5-19 20:45 1

摘要:“你知道你姑父凭啥让我敬重他哩?就凭他比谁都懂咱这原上的人,你,还嫩着哩。”

白嘉轩教育白孝文:

“你知道你姑父凭啥让我敬重他哩?就凭他比谁都懂咱这原上的人,你,还嫩着哩。”

朱先生之所以被白鹿原上的民众敬仰,甚至视他为“神人”,是因为他真的料事如神,而料事如神的背后,是他深谙人性。

当一个人摸透了人心,掌握了人性,往往会更容易成事儿。

01

真正的智者,从不与困境正面交锋,而是深谙人性,化解困境

白嘉轩第四任老婆死后,村里关于他的绯闻越来越“癫”。

“癫”到什么程度?

村民们纷纷议论,白嘉轩的生殖qi上长了一个倒钩,能把女人的五脏六腑捅破。

甚至有人说,他的精ye有毒。

这样的无稽之谈,竟然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的消遣。

《乌合之众》中写道: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地。

村民们压根不会去思考,他们脱口而出的揣测是否是合理,只顾着人云亦云,然后在这种毫无营养的谈论中,获取一点点的认同感和快乐感。

这种议论,给白嘉轩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

直到他的第五任、第六任老婆纷纷去世后,他生殖qi的流言已经不足以解释这种“怪象”时,关于他“克妻”的传闻就诞生了。

对于娶妻这件事,白嘉轩逐渐心灰意冷。

母亲坚定地告诉他,就算倾家荡产,也要继续娶,白家不能绝后。

好在后来,仙草出现了。

剧里,仙草是白嘉轩从冰天雪地里救回来的女子。

白家上下,都有意让白嘉轩娶她。

可白嘉轩就是过不了内心这一关,他也怀疑自己“克妻”,怕了。

就在这时,朱先生想了一招,破解了白嘉轩的心魔。

朱先生把白鹿原的村民带到仙草当时晕厥时,躺过的土地上。

他俯身刨去地表的雪,一棵绿苗映入眼帘,村民们纷纷惊呼:这万物枯死的季节,怎么会有绿苗。

朱先生说:这是吉兆啊,嘉轩,你可一定要娶了这女子啊,她可是能给白鹿原带来福气的女子。

话音刚落,白嘉轩激动不已。

其实朱先生所谓的“吉兆”,不过是绿苗底下有一条河,温度和水分都充足的情况下,自然生长出来的。

他利用“知识差”,破解了白嘉轩的心魔。

有句话说得好:

真正的智者,从不与困境正面交锋,而是深谙人性,善用巧妙的策略,让困境为我所用。

朱先生深知,“克妻”这个传统观念,在村民的意识里已经存在千百年了,不是谁靠三言两语就能攻破的。

所以,他没有直接与“克妻”这个观念对抗,而是巧妙地借助“福气”这一积极的思想,打破了“克妻”的消极影响。

从此,白嘉轩不仅卸下了“克妻”的包袱,摇身一变,成了给白鹿原引进“福气”的人了。

02

越是关键时刻,越不能把对方心底的“恶”逼到台前,否则结果很可能鸡飞蛋打

白嘉轩和鹿子霖被土匪绑了。

朱先生召集所有村民在祠堂议事,解救白鹿二人。

绑匪索要的钱财,仅凭白鹿两家根本凑不够。

然而,就在朱先生号召大家出钱救人时,所有人都沉默不语。

《人类简史》中写道:

人性的底层逻辑就8个字:生存、繁衍、趋利、避害。

这世上最难的事,就是把自己的想法装进别人的脑袋里,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兜里。

没有人愿意做赔本买卖,即便白嘉轩之前没少给村里人谋福利。

就在大家对筹钱有所抗拒时,绑匪派人送来了一只断手,朱先生一眼就认出这手根本不是白鹿二人的,但他没说。

他想让白鹿两家的人着急,让乡亲们着急。

因为他深谙人性,人只有在没有活路的时候,才会拼。

看见断手的鹿泰恒赶紧站出来承诺:只要乡亲们愿意帮忙,以后老鹿家卖房子卖地,也会还这份人情。

有了这份承诺,再加上村民也明白,今天绑匪能剁了白嘉轩和鹿子霖,明天就会剁他们。

于是,他们同意筹钱。

朱先生拿着筹集的钱财,带领村民前去窝点救人。

在现场,他冷静分析局势,然后有谋略的跟绑匪进行言语交涉,尽量让自己占上风,引出绑匪心里的“怕”。

与此同时,行动上,他派人把那些绑匪围住的时候,给他们留了条活路,这样他们就不会急,不会杀人;

另外,他还派村民白兴一众人学猛张飞,像吓退曹兵一样,吓那些绑匪,让他们不敢开枪......

朱先生给绑匪立威的同时,也给了他们所需的钱财和活路,这就是最大限度的在扩充白鹿二人的生还空间。

可身后的村民却指责朱先生的策略太拘谨,说他们人多,冲进去一人一棍就能把绑匪闷死。

朱先生听闻,连连摇头。

他明白:越是双方对峙的关键时刻,越不能把对方心底的“恶”逼到台前,否则结果很可能同归于尽。

事实证明,朱先生的策略是对的。

这世上,没有完美的人,是人,就会有弱点。

就好比绑匪,他们所谓的弱点,不过是“怕”和“想要”。

怕白鹿村的势力比他们强,真打起来,会功亏一篑,从而失去想要的钱财。

所以,朱先生一边激发他们内心的“怕”,一边又给他们留活路,还给了他们想要的钱财。

这才是救人的万全之策。

03

顺着人性做事,逆着人性做人,方能事半功倍

朱先生带着白嘉轩闯清兵大营,见世面。

他受张总督委托,劝方升撤退。

这趟游说,顶着有去无回的风险。

白嘉轩跟着一道去了。

当他看到姐夫毫发无损的从清兵大营走出来,难掩内心兴奋的同时,在内心大赞:姐夫真神了。

回家的路上,白嘉轩追问朱先生,跟方升说的啥,他就退兵了。

朱先生:我只说了一句话,莫要为一颗已经枯死的树,再施肥加水了。

当大势所趋的时候,没有谁能阻挡历史车轮前进的脚步,如果继续激战,势必会背负骂名。

白嘉轩不解,继续追问,就说个这,方升就撤退了?

朱先生接着说:

人活着,不是求生前荣,就是求身后名。

于你白嘉轩而言,土地就是你的命;于方升而言,名声就是他的命。

你最怕的是失去土地;方升最怕的就是死后被掘坟。

是人,就会有弱点。

《孙子兵法》讲:避实击虚。意思是避开敌人的主力,攻击其薄弱缓解,在谈判过程中,可以理解为抓住对方的弱点进行攻破。

最终,方升同意退兵,与此同时,朱先生答应去他的家乡,教书五年。

对此,白嘉轩不解,觉得姐夫多此一举,毕竟方升都是要死的人了,何必给一个要死的人许诺。

但朱先生很清楚,他去方升的家乡教书五年,就是在给死后的方升镀金。

即使他最终不能在家国大义面前留名,那至少让他在家乡小范围内留个名,满足他求“身后名”的念想。

其实这也是朱先生在利用方升人性的弱点。

冯唐说:

成功的最大秘诀:顺着人性做事,逆着人性做人。

不要纠结于谁是谁非,而是考虑如何成事。

朱先生游说方升退兵、再到去他的家乡教书,这都是顺着人性做事;

方升死后,他还依然信守承诺,背井离乡,切切实实在他的家乡教书五年,这就是逆人性做人。

所以,朱先生能在偌大的西安城“混得开”,不仅仅是靠他的学问。

写在最后:

人生三见: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其中“见众生”,见的是:人性,妖魔,鬼怪名利权情。

见了众生,心量就会变大,所以宽容。

就像朱先生,他的胸怀和格局,让他看得见人间疾苦;

他的睿智和见识,让他能够理解每一个个体的选择;

他的存在,很像是白鹿原上的灵魂“摆渡人”,无论是谁,遇到怎样的困惑,都能在他这里寻到答案。

正如稻盛和夫所说:

人生匆匆,自渡是一种能力,渡人就是一种格局。

来源:张小暖泛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