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视剧《小巷人家》中,最让人心疼的角色非黄玲莫属。她任劳任怨操持家务,却总被丈夫庄超英忽视;她为儿女前途拼尽全力,却要忍受公婆的偏心。
电视剧《小巷人家》中,最让人心疼的角色非黄玲莫属。她任劳任怨操持家务,却总被丈夫庄超英忽视;她为儿女前途拼尽全力,却要忍受公婆的偏心。
但奇怪的是,这样一个受尽委屈的女人,几乎从不和丈夫吵架。
为什么她宁愿委屈自己也不撕破脸?答案藏在那个时代的夹缝里。
黄玲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家和万事兴” 。
在她生活的年代,女性被要求“相夫教子”,家庭和谐高于一切。哪怕丈夫庄超英大男子主义、工资补贴原生家庭,她也默默咽下委屈。
公婆知道她买了肉,就要来吃饭,庄超英满口答应,黄玲只能偷偷把肉藏起来一部分,为了让自己的儿女多吃点 。
这种隐忍不是软弱,那时候的她,从骨子里认为——“女人就该为家庭牺牲” 。
庄超英是中学老师,在那个年代还是很吃香的,特别是高考恢复之后,更别提他还参与了高考阅卷。
除了对原生家庭的愚孝之外,庄超英在其他方面问题不大,甚至还是一个外人眼中的不错的对象,而且有这样的一个爸爸,对于庄图南和庄筱婷来讲都是一件好事情。
黄玲一直都很希望一双儿女能够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庄超英就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庄超英愚孝、公婆吸血,她都能忍,但谁敢动孩子的利益,她立马“黑化”。
所以当公婆让向鹏飞甚至振东振北都搬到他家,势必会影响到儿女的利益时,一向温顺的黄玲直接翻脸,哪怕自己一个人带两个孩子也不会妥协。
她不是不会反抗,只是把战斗力全留给了孩子。
而且在那个年代,离婚会被指指点点。更何况,重组家庭的风险太大,黄玲也亲眼见到了隔壁的吴珊珊,原本成绩比图南还好,但最后只能妥协去读中专。
黄玲的隐忍,实际上也是对“离婚即地狱”的社会规则最无奈的妥协。
黄玲的“不吵架”,本质是权衡利弊后的清醒:
对孩子,她用沉默换来安稳的成长环境;
对丈夫,她用退让维系表面的家庭完整;
对自己,她用忍耐等待翻身的契机。
而在孩子慢慢长大之后,庄超英也开始发觉自己的问题,发现了父母的偏心和压榨,也开始懂了妻子、孩子慢慢跟自己离心背后的原因。
再加上鹏飞对于黄玲的维护,不管什么时候都站在舅妈这边,黄玲也就一直维持着这段婚姻,估计也是觉得,没有折腾的必要了。
直到晚年,她和庄超英在小饭桌共同辅导孩子,才在烟火气中达成和解 。
这或许就是那个时代女性的生存智慧——用最低的代价,熬过最难的岁月,等来属于自己的一线光。
黄玲的故事,是千万中国母亲的缩影。她们或许不够“飒”,但那份在夹缝中守护家庭的韧性,值得被看见。
来源:金金看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