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没出息,我多难受你知道吗?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我爹我妈满意我。”
“我没出息,我多难受你知道吗?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我爹我妈满意我。”
周秉昆的人生充满着坎坷与心酸,除了一些外在因素,其实更多的是与周父有关系。
周父因为工作的原因,几年才回一次家,可以说家里的大事小情都顾不上。
他是个合格的工人,但却不是个合格的家人。
尤其大儿子几乎变成了上门女婿,女儿为爱远赴贵州,家里只留下秉昆与母亲生活。
本来家里也算温馨,可偏偏周母倒下了,还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周秉昆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而周家的其他人都没有提出过照料,仿佛周母是周秉昆一个人的母亲。
秉义和周蓉都为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打拼,而这一切都是周父默许的。
当秉昆指责父亲偏心,周父是这样说的:
“你拍着自己良心,你问一问,就算没有这些家务事拖累着你,让你去考大学,你能考上吗?”
“从小你哥你姐姐人家学习好啊,你在你班里的那个成绩,那永远是倒着数,心里没数吗?”
周父的这番话,暴露了偏心家庭一个扎心的事实:
出息的孩子在家里是最得宠的孩子,他们获得了更多的疼爱和资源,一旦家里出了变故,往往都是没有出息且不得宠的孩子承担责任。
因为父母会认为其他的孩子是干大事的,照料家里太过于可惜。
其实周父说的并不只是气话,还有更扎心的实话。
周家的子女中,秉昆算得上是最没本事的孩子 ,他就应该承担照顾家的责任。
可周父未曾想过,秉昆虽然读书不好,但他依旧让家里人过得更好。
他并非没有事业心,而是他的选择都以家庭为主,他要照顾父母,要帮姐姐养孩子。
而秉昆的责任感,除了自身性格以外,还有一点是他需要父亲的认可。
在周父即将走向生命尽头时,秉昆问出了心里一直想问的问题:
“爸,问你个事,你说在你心里,咱们姊妹仨谁最好?”
而周父的回答也耐人寻味:
“你哥你姐不在家的时候,爸爸一定告诉你,秉昆,你是最好的。等你跟你姐姐不在家的时候,爸爸就对秉义说,秉义啊,你是三个当中最好最好的。等你和哥哥都不在家的时候,爸爸就对你姐说,你是最好的。”
这番话说出来,并没有明确说自己最喜欢哪个孩子,甚至话里话外的意思是三个孩子一样疼。
可无论从行动或者对话中,都透露了周父最不疼爱的孩子就是秉昆。
先说周蓉,周父多次表达过自己最疼的孩子是周蓉。
周蓉长得漂亮,学习成绩也好,还总是哄周父开心。
所以周父才会千里迢迢去看望女儿,尽力帮衬着周蓉夫妻。
秉义也不用说了,他一直住在岳父岳母家里,对周家来说,除了面子上的好看外,可以说是对家里毫无建树。
对此,倔强的周父对这两个孩子选择了包容,体谅他们的不容易,对两个孩子不帮家里毫无怨言。
都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秉昆对家里的贡献最大,但周父却很少说夸奖的话。
他任由着玥玥一直被秉昆夫妻抚养,即使孩子们越来越大,住房紧张,都没向女儿提出过把孩子接走。
也会在秉义与秉昆吵架时不分青红皂白的就认为一定是秉昆的错。
在整个周家,真正关心且爱护他的人是周母,不是说其他人不好,但大家总是忽视秉昆的不容易。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哥哥姐姐有出息,父亲的打压,秉昆纵容有满腔的抱负,最终也不能实现,因为多子女家庭总会有个不出息的孩子。
很多人不明白,秉昆之所以选择郑娟,除了她的美丽外,还有对秉昆的理解。
当秉昆遇到困难时,是郑娟义无反顾的挺身而出,帮秉昆支撑起整个家。
无论秉昆做任何决定,她从来都支持,不会觉得秉昆很差。
周秉昆去郑娟家看望她,郑娟问他:“为什么迟迟不来看我?”
秉昆低着头说:“怕你不乐意”。
郑娟接着说:“你是我的贵人,我有啥不乐意的。”
郑娟既爱着秉昆,又对他当初对自己的好心怀感激。
这也是两个人能冲破种种困难在一起的原因,有爱情,有恩情,有理解,也有责任。
纵观秉昆人生的坎坷,无论是照顾母亲和外甥,还是与郑娟的相濡以沫,甚至是一直为家庭的幸福而奔波,原生家庭给他带来了太多的影响。
秉昆在法庭上做最后的陈述:“幸亏我爹我妈不在了,要不然他们现在看我这样,心里得多憋屈。”
这一句话倒出了多少心酸,懂事的孩子永远为家着想,为父母想。
反观周父,他其实为秉昆做的太少,他不理解秉昆在哥姐面前的自卑,甚至把他照顾家当做理所当然。
秉昆被家庭的责任绑着手脚,跟周父的做法有很大关系。
为人父母要记住,珍惜像秉昆这样的孩子,不要打压,不要觉得孩子没本事,他待在父母身边,陪伴和照顾就是父母最大的幸福。@锦思
来源: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