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折腰》热播,“小乔”俩字儿直接杀上热搜。宋祖儿穿古装的路透图在社交平台疯传,不少人夸她“像从画里走出来的绝色佳人”,甚至原著还特意给她贴了“比大乔还美”的标签。按理说,宋祖儿脸蛋儿标致,骨相流畅,演古装美人也算“有模有样”,可刷着刷着评论区,突然想起二十
最近《折腰》热播,“小乔”俩字儿直接杀上热搜。宋祖儿穿古装的路透图在社交平台疯传,不少人夸她“像从画里走出来的绝色佳人”,甚至原著还特意给她贴了“比大乔还美”的标签。按理说,宋祖儿脸蛋儿标致,骨相流畅,演古装美人也算“有模有样”,可刷着刷着评论区,突然想起二十多年前老版《三国演义》里的小乔——何晴那版。
说句实话,现在看宋祖儿版小乔,总觉得“国色天香”这四个字儿被说得太随意了。倒不是说她不美,小姑娘巴掌脸、小鹿眼,放在现在普女扎堆的古偶剧里,确实算“显眼包”。但对比何晴版小乔,才明白什么叫“美人在骨不在皮”,什么叫“古典韵味刻进骨子里”。
何晴是谁?可能00后不太熟,但在90后记忆里,她是“古装第一美人”的初代天花板。86版《西游记》里她演怜怜,16岁带着婴儿肥,导演杨洁在火车上一眼相中,直接喊“惊为天人”;琼瑶拍《青青河边草》,原定的女主被她比下去,硬是给她加戏加到和女主平起平坐;演《碧血剑》时,小她20岁的窦智孔和她对戏,偷偷说“一直盯着她看,被她的气质吸引”——这哪是演员,分明是从古籍里走出来的“画中仙”。
但真正让她封神的,还得是老版《三国演义》里的小乔。那会儿央视拍三国,虽说是男人戏,挑女角儿比选妃还严格。貂蝉找了陈红,美得像带刺的玫瑰,掀帷帽那一下连吕布都得看呆;小乔选了何晴,直接把“空谷幽兰”四个字演活了。
她第一次出场,穿一身浅绿色襦裙,发髻上只簪了朵小绒花,走路轻抬莲步,眼尾微垂带三分柔,嘴角抿着笑又含着羞——这哪是“江东二乔”里的小乔?分明是《诗经》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活注脚。后来周瑜去世,她穿素白丧服跪在灵前,眼泪顺着眼尾往下淌,睫毛扑簌簌抖,嘴唇咬得泛白,没喊一句“天塌了”,可那股子“肝肠寸断”的劲儿,隔着屏幕都能戳中人心窝子。
现在再看后来的小乔扮演者,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林志玲版小乔,脸蛋儿精致得挑不出毛病,可一抬眼一摆手,总带着点现代名媛的“端着”,微张的嘴唇、刻意的温柔,怎么看都像在演“我很美”,不像“我本就该这么美”;黄奕版小乔在《越光宝盒》里,虽然那会儿她颜值不在巅峰,但中分贴头皮的发型都能撑住,英气里带点娇憨,倒比林志玲贴点古味,可和何晴比还是差了口气——何晴的美不是“演”出来的,是“长”在骨子里的古典。
有人说,现在的古偶剧审美变了,“幼态”“精致”才是主流,何晴那种“端庄大气”的美过时了。可我偏不服。你看何晴演完小乔,又去《水浒传》里演李师师,穿素色衫子站在勾栏瓦舍里,眼波流转间带着市井烟火气,比那些浓妆艳抹的“花魁”更勾人;2003年《射雕英雄传》里她演包惜弱,一把年纪和蒋勤勤同框,连“古装第一美人”蒋勤勤都被她比得像小辈儿;2016年《女医明妃传》里她演太后,五十多岁穿凤袍,眼角有细纹又怎样?那股子“岁月不败美人”的劲儿,票选“剧中最美”时照样能赢过年轻小花。
这才是真正的“古装美人”——不是靠滤镜磨皮堆出来的“精致”,不是靠营销号吹出来的“国色”,是举手投足间的“雅”,是一颦一笑里的“韵”,是换套衣服就能从大家闺秀变成市井红颜的“灵”。
再看宋祖儿版小乔,不是说她不好。小姑娘眼睛亮,个子小巧,演“娇憨美人”挺合适,可原著里夸她“比大乔还美,比苏娥皇还艳”,这帽子扣得实在有点重。现在的古偶剧太爱给主角贴“国色天香”的标签,仿佛只要脸蛋儿精致、妆容华丽,就能担得起“倾国倾城”四个字。可看看何晴,穿绿衣是“温柔刀”,穿白衣是“泪中剑”,不戴珠宝不贴钻,就靠一双会说话的眼睛、一副端得住的身板儿,就让人觉得“这才是小乔”。
突然想起网友说的那句话:“何晴版小乔,是绝代佳人的具象化。”她不是“像”古装美人,她“就是”古装美人。
话说回来,现在的古偶剧里,还能再拍出何晴这种“古典韵味”的美人吗?是现在的演员不够美,还是审美跑偏了?要是让你选,你觉得宋祖儿和何晴版小乔,谁更符合你心里“国色天香”的样子?
来源:A大杂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