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第78集起,剧情就围绕着姜维九伐中原展开,司马懿怎么夺取魏国军政,种会、邓艾攻打蜀国,还有刘禅那浑浑噩噩的样子。这些情节,说实在的,还真的不那么吸引人,所以自然而然观众就少了。
为什么《三国演义》播到77集时,收视率就嗖嗖往下掉?说实在的,这个事儿并不难理解。
自第78集起,剧情就围绕着姜维九伐中原展开,司马懿怎么夺取魏国军政,种会、邓艾攻打蜀国,还有刘禅那浑浑噩噩的样子。这些情节,说实在的,还真的不那么吸引人,所以自然而然观众就少了。
剧情的后半部分,尤其是丞相和姜维的故事,看着叫人鼻子一酸,一天的活儿累得跟狗一样,回家还得跟着剧情里的悲情掉眼泪,想想就觉得心烦。等到剧情发展到司马家的事情,什么当街弑君,这帮人搞得又蠢又让人恶心。
关羽、曹操、诸葛亮,他们可是《三国演义》的灵魂人物啊。通常在故事没落幕之前,这些书胆是不会挂的。但是呢,因为是根据历史改编的,这些角色的生死,其实已经注定了。关键角色一旦领了便当,观众就不看了,这也只能说,这些观众真够任性的。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显然想强调的是投降派会导致国家的灾难。正史上,邓艾活着到江油时,手底下的人马超过了两万,而江油的马某本来是准备伏击的,可伏击失败了才投降。但在小说里,却改成了看到邓艾的两千人就直接投降,这就让邓艾白白得了两万人。再说阴平,那本来就是魏国的地盘,邓艾偷渡阴平,就这么点人马,竟然就把成都给拿下了。这真是让人看了觉得汗颜。
总之,看《三国演义》这部剧,前半段紧张刺激,英雄辈出,后半段却让人心情沉重。这不仅是因为剧情变得悲壮,还因为我们对这些英雄人物的感情投入。历史虽然不能改写,但艺术加工后的《三国演义》,却给了我们不同的感受和思考。你觉得呢?对于这部剧,你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或者,对里面的哪个情节印象深刻,不妨分享交流一下。
来源:聊点电视剧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