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折腰》开播当天,全网热度爆表,社交平台热搜榜没下过,各视频网站齐刷刷亮出数据。宋祖儿、刘宇宁领衔主演,突然间这部看似不温不火的古偶剧全线拉满关注度。观众一开场被女主的造型和气场吸引,没等剧情推进,“看脸”争议先炸出来了。有人问,这剧真有那么魔力吗?!
《折腰》开播当天,全网热度爆表,社交平台热搜榜没下过,各视频网站齐刷刷亮出数据。宋祖儿、刘宇宁领衔主演,突然间这部看似不温不火的古偶剧全线拉满关注度。观众一开场被女主的造型和气场吸引,没等剧情推进,“看脸”争议先炸出来了。有人问,这剧真有那么魔力吗?!
宋祖儿的古装一出场,侧脸、鬓角一闪,观众无意识提出“颜值天花板又来了。”镜头拉近,明暗交织,五官层次鲜明。古装滤镜不用太夸,她自带一股旧时风韵,难得冷静下来细品,哪怕流量再高也不觉得廉价。但下一秒切到男主那个瞬间,舆论场气温骤降。刘宇宁这回又赶上了风口浪尖,只差没把“男主演脸争议”挂上门楣。观众审美水平一瞬抬高到几乎苛刻——古偶剧向来如此,主角如果不符合大多数人想象的标配颜值,剧情再好往往都待不住人。
网络弹幕开始发酵,典型场景“本来期待打戏,结果看到男主的脸就出戏。”谁能保证一点都不受影响?也有观众一脸为难,说演员本人气质倒也不至于拉闸,问题是那种东厂式的锋利,不太贴合大众对枭雄形象的想象。回头刘宇宁的微表情、台词处理,其实比很多流量男主细致。有一说一,他的狠劲处理在“浅表”与“收敛”之间摇摆,偶有亮点。偏偏化妆组不信邪,后期加轮番磨皮,反倒抹平角色的起伏,脸部光影糊成一片。粉丝还在洗“枭雄不是小白脸,糙一点咋了?”但观众根本不想买单,滤镜下那点狠劲远不如硬桥硬马的张力。
反而刘端端亮相时,场面气氛突然稳定下来。“魏俨”这个人物不是那种靠颜值压场的设定,眉骨、下颌、肌理分明,三十来岁的真实年纪带点苦涩。观众看得出他挣扎、克制,人物灰度真实得很。友情、欲望、权谋在那里微微颤动,你说他俊吗?不俊。流畅的镜头下,他的出现比谁都有说服力。大家其实更想看到这种角色本色——不是全靠美颜,也不怕皱纹偷跑出来。只要进入状态,立即成片。
剧组想转圜局面,玩极致滤镜这一套,倒不如一开始就松开手,不必假装“美男”模版套谁身上都灵验。看数据,热度没得剧情质量也在及格线以上,但微博热评下面评论焦点永远围绕“选角违和感”。你说看戏重要还是看脸重要?分不清。有些人开玩笑“宋祖儿跟刘宇宁撞画面,风格都快像换剧了。”这种混搭反差,居然让不少人难以消化。
也不是说观众太刁钻。毕竟就算审美水准提升,新人出圈一年不如一年,彼时天涯四美流行,有谁会在意滤镜和P图呢?剧粉说归可扑面而来的真实对比摆在那里。再厉害的数据也掩盖不了“适配感”,古偶主角选角松套太多,轻易打碎观众的代入感。不是没见过现代剧里爆火的刘宇宁,唱歌、舞台、潮装都挺有型,偏偏古装造型强行拔高,角度一错立马破功。
国产古偶反复经历选角争议。信息多到让人恍惚。以“男主颜值”做分水岭,剧情、特效、布景、配乐都可以妥协,唯独对主配角脸型结构斤斤计较。从《古剑奇谭》、《琅琊榜》到现在一路演变下来,选角理念变了,但观众欲望始终没能满足。最典型,《折腰》的讨论区里俨然分了两派一组盯住剧情扎实,另一组完全沉浸“颜值焦虑”。
稍微换个角度,有些观众说“美男”这玩意本来就是伪命题。近年回头火到海外平台的《赘婿》、《梦华录》,主演外形都不失真,演技更靠贴合人设撑住。古偶市场翻来覆去调整路线,却总想鱼和熊掌兼得。观众说白了更期待演员把人演活,而不是P得无懈可击。这就尴尬了,想追求全民样板,却制造出更大的不适感。
追溯行业现实,平台、资本方宁愿抛弃中年男神,决策时更喜欢与流量型新人绑定。老一批观众看着何润东、钟汉良、王凯“下凡”变配角,年轻面孔却陷入流水线生产。观众嘴上说理解,但看到乱糟糟的选角和套路,忍不住抱怨。这不是演员的锅,更像整个市场对人设和现实的反复拉锯。在名利场转悠的人都明白,有人只能在爆款里试水一回,观众指望着新“古偶男神”诞生,现实又不配合。
实际上,市场和观众之间的冲突根本没解决。主创们自然不愿全部压在演员长相上,但观众偏偏用脚表决。剧情、服化道没有重大短板,演员气质强行上古偶,只能靠滤镜平衡。有些人说“市场不是只相信帅哥。”可才怪,这种违和感一旦上线,全民都在打分。
不得不承认,现在爆款古装剧的“选角焦虑”已经成了行业标准,谁都想解决,谁都拿不准界限在何处。既要有辨识度又怕偏离大众,“观众眼光变高”这种说法争不过数据的残忍。其实主创也有错觉,觉得磨皮打光就能掩盖一切问题。当观众看出套路,新的问题就冒出来——演员情绪“被”强推,连哭脸都难分真假。这本身就荒唐,哪里会有人相信情感都是演出来的?
再说回来,《折腰》剧情和制作水准整体不差,弹幕热烈,“剧情追更党”和“颜值党”吵得各有道理。热搜话题下的现实,是如今古偶市场面临的结构性挑战。粉圈吵归吵,观众不会一直被忽悠。大家都知道一部剧最终看的是气质、人设、代入感,“拼脸”只是一种衍生矛盾。真要追求全员完美,不如直接虚拟偶像。哪怕争议再大,剧情在线、人物合适,不见得不能火。
也不是处处苛刻,观众只是不想再陷入同一套模板。假如剧情能撑得起,演员能把自己演进人设,何必抓那些没必要的小毛病?但问题真的不是这么简单。网上还有新一轮舆情,说《折腰》后续热度缩水比预期快,榜单数据有所调整,知乎、豆瓣的口碑分数也在震荡。有人猜剧组是不是会紧急调整造型?结果官方没正面回应。
说到这里,前一秒主张“演员外型决定一切”,后一秒又觉得内容为王更重要,谁能固定自己的立场?市场变化太快,好评烂片现象同框,不合理的演员选择也可能意外出圈。前后观点总有自相矛盾的时候。
值得留意的是,根据6月最新的艺恩数据,《折腰》同期热度超过同档的新剧《白月梵音》,但社交口碑正逐步两极分化。微博热搜刘宇宁颜值争议一度突破10万讨论,“折腰滤镜修脸”二次上热搜。根据猫眼专业版,剧集开播首周有效播放达1。82亿,但日活观众天花板偏早到顶。全网多家自媒体连发“国产古偶选角尴尬”长文,甚至连B站都有UP主做了专题“古偶主角颜值下行线”视频。
眼下数据和市场现状摆在那里。最后的问题说简单也简单——观众要的究竟是什么?难不成以后看古装剧之前都得先看演员证件照?!
来源:明明很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