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即便是如此,即便案件的侦破只是整部电视剧的佐料或者点睛之笔,但在一众老戏骨或优秀演员的诠释下,在以反派为中心的案件讲述下,几乎每一个案件本身都有着让人不禁要点赞的精彩。
只是感叹这样一部极度写实的电视剧篇幅太短,只是感叹这样一部极其许多刑侦剧中不曾出现案件的电视剧,只是简单做了对案件的平铺直叙。
虽然细品之下,能明白这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刑侦剧,或者作者的创作初衷,也许并不在那些令人深思的案件本身。
可即便是如此,即便案件的侦破只是整部电视剧的佐料或者点睛之笔,但在一众老戏骨或优秀演员的诠释下,在以反派为中心的案件讲述下,几乎每一个案件本身都有着让人不禁要点赞的精彩。
从开篇的第一个案件“林春苗案”到最后一个案件“赵红霞案”,几乎一个案件中的正反派主角都让人看的心情激荡。
还记得那个为了让女儿过上更好的日子,为了给女儿赚取学费、生活费无奈堕入风尘的林春苗吗?
还记得这个垂垂老矣的女人,在既用来自住也用来接待客人的破旧小屋中,看着女儿寄来的家书时,在那满是风尘的老脸上,有多少有欣慰值得与不悔吗。
作为一个曾经诠释了无数种不同类型角色的老戏骨,李勤勤虽然在剧中几乎没有任何台词,却凭借精湛的面部表情与演技,让人对她几乎完全恨不起来,甚至还对这样一个风尘女子、一个母亲产生了些许的感动与无奈。
没有人天生就是自甘堕落的,没有人天生就注定了要堕入风尘的,可当你背后有想要保护的人时,当你背后有更多的顾忌与眷恋时,堕落又怎样,风尘又如何,因为此时的李春苗不再是什么见不得光的风尘女,而是一个散发着无比强烈母性光辉的母亲。
相比起开篇首个案件中由受害人林春苗引发的震撼,作为《刑警的日子》的收尾案件,“赵红霞案”则凭借董博所饰演的反派田利,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叫“天生就是演坏蛋的料”。
审讯室中的田利,用双眼无神的目光、不断眨巴的眼皮、几乎没有情感波动的语调、时不时嘴角略微上扬的微笑,成功诠释了什么叫“病”,什么叫“癖好”,什么叫该当作病被治疗的“癖好”。
作为一个能住进别墅区的男人,无论田利从事的是何种职业,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他一个有能力也求上进的男人。
可就是这样一个在外人或家人看来事业有成的好男人、好孩子,却有着在夜深人静时分,独自跑进地下室捆绑自己的所谓爱好。
甚至他还因为这样一种让普通人难以理解与接受的爱好,直接导致了一起命案的发生。
虽然整个案件的侦破过程,几乎主要都是在讲述刘子明的破案过程,可实际上在这个案件中,最让人感到精彩的,却恰恰是几乎被彻底弱化的田利作案过程。
甚至让人多少有些遗憾的是,如同之前所有的案件一样,直到案件侦破田利认罪,都没有对这个嫌疑人进行细腻且有理有据的心理描写。
也正因为如此,才让会让笔者发出“几乎个个配角都可以被封神”的感慨,因为在没有专门心理描写的情况下,如果想要让这些反派精彩可看,想要让这些反派被观众信服,几乎只能依靠他们的扮演者凭借实力达成。
当“林春苗案”中的李勤勤为我们开了个好头之后,这位多少有些名不见经传的董博,凭借田刘这个角色为《刑警的日子》收了个好尾。
如果说刘子明等一系列正面角色的大结局,在为“日子”二字所做的大结局,那些像田利这样的反派角色,则是为“刑警”二字做出了自己所能达到的最大程度大结局。
田利的特殊癖好不值得提倡,但通过这个角色和他所存在的“病症”来看,在他伏法之后,或许应该有更多的人想到更多,无论是针对自己还是联想到别人。
都说现代人的压力大,不仅是现代成年人的压力大,就连十几岁的学生同样有着以往他们这个年纪无法理解与承受的压力。
当心理压力长期处在一种无法被排解的状态时,当缺少有效的外部干预时,或许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有机会成为下一个田利,甚至走上一条让自己后悔莫及的道路。
也许这就是《刑警的日子》之所以会成功的原因所在,也许这就是《刑警的日子》会为什么引发如此多讨论的重要原因。
当我们在为刑警这一特殊职业的破碎家庭唏嘘时,又有多少人从那些演技精湛的反派身上看到除了犯罪之外的东西呢?
或许这就是反派的魅力所在,他们不仅能极大化激发出演员的表演能力和欲望,更能在适当的时候抛出比正面角色强而有力的问题与思考。
关于《刑警的日子》的解读暂时先写到这里,更多精彩解读且听下回分解。
若觉得文章不错,希望您可以点赞、分享与关注哦,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花煜寒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