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剧《折腰》刚播没多久,回归大众视线的宋祖儿已经快速进入了候选女主角行列,#宋祖儿吴磊 将门毒后#的词条挂在热搜引发新一波讨论,观众的期待却慢慢被磨平了,有网友无奈表示“此IP第N次上热搜,我倒要看看最后敲定谁来演”。
《将门毒后》的选角争议并非改编界首例,却因原著的超高人气迎来了一场持续极久的失控闹剧。
选角跟大转盘一样随机进行男女演员配对,一有风吹草动就火速窜到热搜高位。
新剧《折腰》刚播没多久,回归大众视线的宋祖儿已经快速进入了候选女主角行列,#宋祖儿吴磊 将门毒后#的词条挂在热搜引发新一波讨论,观众的期待却慢慢被磨平了,有网友无奈表示“此IP第N次上热搜,我倒要看看最后敲定谁来演”。
网友的逆反心理也不难理解,各处流出的选角名单持续更新,伴随着多个艺人团队的辟谣澄清,在铺天盖地的“溜饼”争议里,不断挑战着看客的耐心。
范丞丞团队辟谣
刘宇宁本人辟谣求“别骂”
名单里涉及的流量明星,显然并不能让观众满意,被激起反骨的网友另辟蹊径,将目光锁定了中年戏骨们,从“马丽×沈腾”到“刘晓庆×陈宝国”的上榜提名让人哭笑不得。
网友列出《将门毒后》选择沈腾马丽的五大理由
网友根据爆料推测主演为刘晓庆、陈宝国
被情绪裹挟的玩梗当然做不得数,但这一舆论风向也反映了观众对优质演技派的渴望,以及对“流量至上”的反抗。
项目官宣前频出选角消息已成常态,大IP和流量明星的加持让剧集热度持续发酵,热搜霸榜是家常便饭,但长时间的拉扯也难免让观众失去耐心。
大IP现偶《难哄》的选角时间轴
关于“热饼”一事,大众的猜测分为两种:一类是小IP通过“溜饼”来“碰瓷”流量明星,让原本关注度不高的项目有效升温;一类是试图“舔饼”的演员方放出消息与剧集捆绑,力求在大IP选角中给自己挣到舆论分。
无论是哪方使力,都是为造势而来,造成的舆论或许是负面居多,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让资方和选角团队听到市场的真实声音。
近几年井喷的大IP改编剧
不管书粉如何抗拒,已经立项的“世界名著”终究会有人来演。尽管不少大IP改编剧集播出效果并不理想,但可视的流量红利仍旧极具吸引力。IP大剧到底谁能演?必备条件可以总结为三:外形可以满足角色设定,号召力足以支撑项目招商,演技能够驾驭角色的复杂性。
IP改编剧选角的首要任务,是满足观众对角色“贴脸”的期待。堪比白月光的纸片人,在书粉心中本就很难找到具象投射。
《将门毒后》广播剧漫画版封面
大众对“选角是否合适”的下意识判断,大多是基于演员的相貌与个人气质,外形与角色设定足够契合,才能迈过改编宇宙的第一道门槛,“形似”和“神似”,都是出演的必要条件。
《长相思》檀健次饰演相柳
《你是我的荣耀》杨洋饰演于途
大IP小说里的主角都有着鲜明的性格特征和完整的成长线,演员自身气质若与角色较为贴合,观众对改编剧的接受度也会更高一点。
虽说演员的魅力在于塑造力,但若是让中年人演少年,让硬汉演书生,纵然表现力过人,但终究是违和了一点。
尹正出演《遮天》男主角叶凡因路透状态引发较大争议
网络上流传的大IP相关二创作品,就是根据演员以往的荧幕形象提取出契合角色的镜头,通过剪辑乃至配音呈现全新的故事,在一片力挺出演的“血书”里,颇有些民选的意味。
B站播放量破百万的二创视频
资方选人时或许会考虑舆论风向,但“贴脸”却并不是一张保送录取通知书。
资本驱动下,流量成为选角的重要考量。流量明星一度被称为招商PPT神兽,其参演无疑能为剧集争取投资升级。而演员的知名度亦是天然的话题来源,从官宣到开拍再到播出期间的安利与宣传,均有大规模、大声量的粉丝助力。
王鹤棣新剧《咸鱼飞升》官宣海报
不少大IP制作方在选人时都颇为看重“爆款实绩”,王鹤棣(《苍兰诀》)、丁禹兮(《永夜星河》)等手握爆款作品的演员,常常出现在各大IP的选角名录里。
《苍兰诀》王鹤棣饰演东方青苍
《永夜星河》丁禹兮饰演慕声
流量演员的商业价值,能为剧集带来招商热度,但资方偏爱的“流量公式”,近两年也有失灵的风险,大IP+头部明星的组合固然能保障底盘热度,却未必能如预期一般打造爆款。
双顶流主演的《安乐传》播出效果并不如预期
黑红混战的腥风血雨里,是对流量明星演技的审判和剧情嘲点的放大传播。一触即发的舆论战并不可控,口碑崩盘也是转瞬之间,流量的刃面,暗藏颇多风险。
IP改编剧的角色往往具有强烈的人格张力,从小说到剧集的切换,意味着篇幅的缩减,演员要在有限篇幅内去展现人物弧光,这对演技有着更高要求。
《我的人间烟火》中魏大勋凭借较少的戏份收获高人气
闯过外形关和实绩关,演技才是留住观众的核心竞争力,更是决定作品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原著往往自带庞大的粉丝基础,在文字留足的想象空间里,观众对角色形象、性格特质有着高度预设。演员通过演技精准还原角色内核,可以有效提升观众对作品的接受度。若是演技不足,则可能引发连锁负面效应。
《锦绣安宁》中此沙饰演人设复杂的陆嘉学让观众意难平
演技既是艺术表达的核心,也是商业成功的底层逻辑。它决定了作品能否跨越“原著粉”与“路人观众”的审美鸿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随着大众审美的进化,市场对演员演技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唯有以演技为锚点,IP改编才能真正实现从“流量泡沫”到“内容为王”的转型。
虾虾
古言小说爱好者,内娱新剧审判家。
如何看待大热小说IP影视化?
不涉及我的房子的时候一切都好说,每次看到热搜上“溜饼-澄清-再溜饼”的循环,就当个乐子,等剧拍出来可能还会去看几集尝尝咸淡。非常能理解书粉的排斥和过激反应,毕竟纸片人提供的想象空间太充足了,文字勾勒出来的完美轮廓很难投射到某个具体的人身上,更何况还有演员凭一己之力把大爆人物的人气拉下来的先例,书粉的顾虑和挑剔真的太正常了,但有时候看小说遇到很贴脸的角色,我也会偷偷代一下自己喜欢的演员,剧集立项的时候希望是他演,但又害怕他被骂。
你认为改编剧成功的必备要素是什么?
首先不管人设贴不贴脸,麻烦先找几张好看又年轻的脸,年龄上也设个门槛,故事里的少年人就让少年来演。我真的忍古偶丑男和古偶太上皇们很久了,咱们先不说演技不演技的,至少你在硬性条件上得符合标准吧,别跟我说什么演技整容能慢慢看顺眼,打个比方吧,你找李逵来演贾宝玉,再炉火纯青的演技也很难贴脸吧?
2025年,你比较期待哪部大IP改编作品?
挺期待任敏和此沙正在拍的《良陈美锦》,看过小说原著,单从小说来看男主还挺贴脸的。当然本质上还是上部剧的遗憾有机会圆满一下了,《锦绣安宁》里虽然不是官配,但此沙演的男二人设很带感,陆嘉学真的是深情男二界天花板,比官配好嗑多了。二搭组合虽然保证不了什么,但在CP感被验证过的基础上去诠释新故事,应该不会太差。
咕噜
爱看内娱内卷,支持配角上桌。
如何看待大热小说IP影视化?
可以理解,但很无奈,内娱的原创好剧本太少了,全新的故事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制作方选择被市场考核过的故事,也是情理之中,但这样会让本就式微的原创剧本越来越没落,真是一道无解题。大热IP的改编也是一场豪赌,不是每次都灵的,被改编的小说各有各的命,希望能多一点顾漫这种自己操刀且有话语权的作者,毕竟“亲妈”出手才能满足书粉的期待,她应该是改编运最好的作者了吧,从《微微一笑很倾城》到《你是我的荣耀》,爆款一个接一个。
必备要素是好好改编,不要魔改,既然都看中了人家小说的故事,就不要去动核心的故事线,求求了,被魔改毁掉的小说太多了。可以理解有些小说有点年头了,不一定能适配当下的舆论环境,小改一下是可以的,但有些直接偏离人家原作的精神内核了,看起来就是用小说人物的名字套了个新故事,真没啥意义了。文字转化为影像其实挺考验编剧的笔力,魔改要么是拼拼凑凑破坏了叙事的连贯性,要么是强行修改原著结局让主题表达流于肤浅,不管哪一种对我来说都是个大雷点。
期待还在拍的《骄阳似我》,甭管演员合不合适,也甭管制作班底,光是顾漫的名字出现在编剧栏里,我就觉得这剧稳了。主要是她的书影视化改编的成功率太高了,我几乎每部都看过,观看体验非常好,对书粉和剧粉都很友好,不会莫名其妙被剧情伤害到。“亲妈”坐镇还是让人放心的,至少人家不会糟蹋自己的作品。
编辑、文字-JL
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风度mensuno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