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是《雍正王朝》中雍正帝心中最深的刺,也是最痛恨的人。雍正帝登基之后,甚至一度动了杀心,险些要了他的性命。这个人究竟是谁?又是谁的一番话,让他转危为安,逃出生天?他,就是康熙皇帝的十七子,果亲王胤礼。民间还流传着一段佳话,说这位果亲王是甄嬛的绯闻男友,这究竟又
他是《雍正王朝》中雍正帝心中最深的刺,也是最痛恨的人。雍正帝登基之后,甚至一度动了杀心,险些要了他的性命。这个人究竟是谁?又是谁的一番话,让他转危为安,逃出生天?他,就是康熙皇帝的十七子,果亲王胤礼。民间还流传着一段佳话,说这位果亲王是甄嬛的绯闻男友,这究竟又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一探究竟。
康熙皇帝的十七子胤礼,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比他的四哥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整整小了十九岁。从年龄和出生时间来看,胤礼并未参与康熙末年那场惊心动魄的“九子夺嫡”之争。然而,即便如此,雍正帝即位后,对这个小弟胤礼仍然充满了猜忌和怀疑。这背后的原因,还要从胤礼的岳父阿灵阿说起。阿灵阿何许人也?他是八皇子胤禩党羽中的核心人物,堪称灵魂人物。因此,凭借着这层姻亲关系,雍正帝便怀疑胤礼也是八皇子胤禩的党羽。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畅春园突然驾崩,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彻底打破了京城的平静。当时,十七皇子胤礼正在紫禁城内当值。当他得知父亲驾崩的噩耗后,第一时间便赶往畅春园。然而,在西直门,他却遇到了时任九门提督的隆科多。隆科多向他宣布了一个惊天消息:老皇帝已经驾崩,新皇帝是四皇子胤禛!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胤礼震惊不已。他甚至来不及消化这个消息,更没有像其他臣子那样返回紫禁城迎接新君,而是表现得异常慌张,甚至直接跑回了家中。
胤礼的这一反常举动,在雍正帝即位后,自然逃不过他的眼睛。雍正帝心中暗自思忖:你是否早已知晓我将登基?你的八哥未能如愿,你是否害怕我上台后进行清算,所以才如此惊慌失措?这个念头一旦产生,便像一颗种子在雍正帝心中生根发芽。因此,雍正帝即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令让胤礼前往遵化,为康熙帝守灵。这看似是对先帝的尽孝,实则是将其变相软禁,以防止他与外界勾结,兴风作浪。
在这危急关头,十三皇子怡亲王胤祥站了出来。他的一番话,如同及时雨一般,将胤礼从悬崖边拉了回来。当时,胤祥对雍正帝进言道:“十七弟品性端方,为人正直,只是胆子略小了些。面对父皇驾崩、新君即位的突变,他一时惊慌失措,也是人之常情。他年纪尚轻,又未曾经历过如此大事,难免有些慌乱。儿臣敢以性命担保,十七弟绝非八哥胤禩的党羽。” 这番话,正中雍正帝的下怀。因为雍正帝对胤祥是无条件的信任,可以说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经胤祥这么一说,雍正帝心中的疑虑顿时消散了大半,最终选择了饶恕胤礼,并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弟弟。
雍正帝展现出了他作为帝王的胸怀和手段。首先,在雍正元年(1723年),他加封胤礼为果郡王,以示恩宠。其次,又让他负责管理理藩院,处理边疆事务,并任命他为正白旗蒙古都统和镶蓝旗满洲都统,赋予了他重要的军政权力。到了雍正六年(1728年),更是晋封他为和硕果亲王,地位仅次于亲王。胤礼在得到重用之后,最应该感谢的人是谁?毫无疑问,就是他的十三哥怡亲王胤祥。可以说,是胤祥的力保,改变了胤礼的命运。
当然,在电视剧《甄嬛传》中,这位果亲王还被塑造成了甄嬛的绯闻男友,两人之间似乎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情感纠葛。那么,这究竟是不是真的呢?这绝对是艺术创作,是编剧为了增加戏剧冲突而进行的虚构。我们且不说伦理层面的禁忌,单从胤礼的身体状况来看,他就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历史上的果亲王胤礼,身体一直非常孱弱。早在雍正六年(1728年),雍正帝就曾下旨说:“果亲王胤礼,体素羸弱,当加意调摄。” 这已经是非常含蓄的说法了,实际上,胤礼的身体状况确实令人担忧。他一生只有两位福晋,这两位福晋为他生下了两个孩子。然而,命运弄人,这两个孩子都先后夭折了。而当时,胤礼正值壮年,年仅三十三岁。从那以后,胤礼便再也没有子嗣。也就是说,胤礼这一支,彻底绝后了。由此可见,胤礼的身体状况是多么的糟糕。这样一位身体衰弱的皇子,即便是有心,也无力与自己的嫂子甄嬛发展什么地下恋情。
也正是因为胤礼的身体状况不佳,雍正帝在位时也特意交代下来,说:“十七弟身体虚弱,日后的皇帝(指乾隆)即位后,要尽可能地照顾他,不要太过劳累他。这位十七叔,除了大型的活动之外,其他的一些朝政活动就不要让他参与了。” 雍正帝的这番话,充满了对弟弟的关爱和怜悯。
乾隆帝即位后,也确实遵照父亲的遗命,对这位十七叔胤礼照顾有加。除了重大节日或重要活动,允许胤礼参加外,一般情况下,都让他安心养病,居家办公即可。然而,即便有四哥雍正的关照,以及侄子乾隆的优待,这位多灾多难的果亲王胤礼,还是在乾隆三年(1738年)不幸病逝,年仅四十二岁,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息。
当然,如果您还想了解康熙其他皇子的故事,也欢迎您把他们的名字分享在评论区,让我们一起探索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来源:小胡说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