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用具体详尽可信度高的数据说话,是否有用?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5-15 17:11 3

摘要:我在(《大明王朝1566》对话分析:如何优雅怼人,同时立于不败之地?)这篇文章中,已经分解出了三方利益集团,并开启了第一轮争执的分解,今天是第二轮争执;

原创不易 抄袭必究

文:谢汶青

《朝廷名利场人物对话分析录2》

《大明王朝1566》【第一集】

对话背景交代:

对话人物:徐阶,高拱,高居正,严嵩,严世蕃,吕芳;

对话背景:

我在(《大明王朝1566》对话分析:如何优雅怼人,同时立于不败之地?)这篇文章中,已经分解出了三方利益集团,并开启了第一轮争执的分解,今天是第二轮争执;

我自己的感悟:

在生活和职场中,我见过明明是甲有理的事情,却被当权的人在公众面前说是乙有理。

而这个当权的人私下里人并不坏,口碑还不错,我就疑惑了,他难道没有最基本的是非对错判断力吗?

我带着这样的疑问去看各种历史书,分解各种剧情的时候找到了答案。

这不是他没有是非对错判断力,而是他站队和立场的问题。

他内心肯定是知道甲是正确的,但因为他是乙利益集团中的一份子,所以,他不得不在公众场合昧着良心维护乙的利益。

所以,我们在解读对话中,首先要清楚的了解到一个人的背景,也就是他的立场,站位,以及利益集团是哪方。

你才能真正明白他说的话背后的意思是什么,也就是透过现象看透本质。

对话内容详析:

高拱:去年两京13省全年的税银共为45367000两,去年年初各项开支预算为3980万两。可是,昨天各部报来的账单共耗银5380万两,收支两抵去年一年超支的亏空竟达8433000两。如果和去年年初的开支预算核对,去年一年的超支则在1400万两以上。

我们先说加在兵部头上的三百万两亏空,这300万两,兵部并未支出,也是工部支出。一句话,去年一年亏空的1400万两,都是吏部和工部的亏空,却让我们从其他部来拟票。小阁老,你说这个字我们怎么签?

高拱用数字直接揭露财政亏空的核心问题,矛头直指严世蕃(小阁老)及其掌控的工部、吏部。

户部作为财政管理部门,试图将超支责任从自身转移,同时打击严党势力。虽然这是他的政治目的,但确实有各种证据支撑。

"吏部和工部的亏空"实指严党通过工部(严世蕃主管)和吏部(人事任免权)贪腐挪用,却让户部背锅。

从高拱的这段话可以看出,第一,嘉靖后期国库空虚;第二,严党把持朝政,贪腐严重;第三,户部与严党长期对立。

我们在论述一个论点的时候,假如用到具体的数据,可信度会高很多,真实度也会增加很多,高拱的这段话,毋庸置疑是真的。

今天我们来看看,在朝廷上面,用如此具有可信度的数据说话,是否有用?

严世蕃:内阁拟票的时候,你们户部两个堂官都在场,你们当时就见过这张票拟,你那个时候有话不说,现在却在御前会议上项庄舞剑,老许,你们到底要干什么?

严世蕃指责户部事前不质疑,事后在御前发难,暗示户部有政治阴谋。"项庄舞剑"典故:暗指户部表面谈财政,实则针对严党(沛公)。

这句话,虽然从严世蕃嘴里以反驳的语气说出来,但我还是相信有可能是真的,户部代表清流派,但不代表户部所有的人都是包子,随意可以被人拿捏,聪明智慧,懂计谋的人还是有的。

对于户部来说,内阁(严党)通过票拟权控制决策流程,户部若当场反对则可能被压制,故选择在更高层面(御前会议)发难。

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我推测户部是为了把严党的贪污放在明面上去争取大家的支持,准备的说是争取嘉靖帝的支持,但是,我想说,他们对嘉靖帝的过高期待会落空。

难道他们不了解嘉靖帝是个什么样的人吗?毕竟严党的巨贪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为何还要有期待呢?

我想了一下,因为他们背后的金主是裕王,对于清流来说,他们也是有优势的,因为未来这个朝代的继承人就是裕王,他们有底气如此和严党对质。

第二个原因则是,他们要为自己未来的金主--裕王继承的时候,留下一个好点的底子,毕竟裕王一旦继承,很多棘手的问题,接手的人就是他们这些人。

这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生的勇气吧!

从这点我发现了了一个特征,那就是能在明面上互相对质的人,实力大多差异不会太大,有差异,这个不用去怀疑,但是,你只要细细的去计算,差异绝对不会太大。

就拿今年的关税战来说,之所以,全世界只有我们龙国敢站出来硬刚漂亮国,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

即便漂亮国在很多人的内心实力很强大,实际情况是,我们龙国的实力差异绝对不会太大,我们国家智库的那些高智商,专业人士那可不是吃素的,没有评估不会如此草率。

当然了,这里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们这个民族,自古以来,基因里就有一股不跪的血性。

徐阶:看过不等于核实过。昨天晚间,我们找兵部一核实,才发现这笔开支有出入。这件事,太岳你来说吧。

徐阶作为清流派领袖,此话一出,就知道他是支持户部揭露严党问题的,准确的说,他是背后具体执行的策划人。

他的话,半点错误都找不出,他在强调程序正义("核实")的同时,将矛盾引向具体事务,避免直接攻击嘉靖帝信任的严嵩。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清流派是非常清楚严党在嘉靖内心地位的,所以,之前肯定是推演过很多次这次议会的内容。

准备充足就不足为奇了。

让技术官僚(太岳)出面陈述细节,增强可信度。

高居正:是。兵部去年的开支,在腊月二十七就核实完毕,上交了户部。当时我们的开支完全是按年初的预算,并未超支。

但昨天户部通知我去核实票拟,称兵部超支了三百万两。我去看了。这三百万两是记在兵部造战船30艘的账上,而且明确记载是给戚继光、俞大猷在海上与倭寇作战用的。实际上,我兵部,并未见到一艘战船。

这里高居正用的是技术性反驳,他以兵部账目为证据,证明严党将工部开支转嫁兵部。可信度和真实度可以说已经是钉子定在板板上的事了。

要知道戚继光、俞大猷抗倭是嘉靖朝重要的军事行动,严党竟然敢挪用军费,足以暴露其不顾国事。

潜台词是:严党利用抗倭名义中饱私囊,甚至可能勾结市舶司(对外贸易机构)走私。

这问题从理论上来说,是非常严重的了。

从高居正此话再次映射出清流派在此次议会前的充分准备,他们也意识到严党是不好扳倒的。

严世蕃:吕公公,确实有30艘战船,耗资也是300万,是在浙江和福建两个工厂同时建造的。本来这批战船是为兵部造了,以备海上作战用的。后来为修宫中几个大殿,运送木料,调用了10艘,其余20艘让市舶司借用了。吕公公。这件事,市舶司应该向宫里禀报。

严世蕃用的甩锅策略是,将挪用责任推给"修宫殿"(讨好嘉靖)和市舶司(宦官系统),不管是那个,清流派要去抗衡,都是需要再次衡量自己实力的。

而且,这一句话,直接政治捆绑了司礼监吕芳(皇帝代言人),暗示我的挪用是为了宫廷和皇帝利益。

潜台词是,严党与宦官集团存在利益交换,需要共同掩盖亏空。

作为皇帝代言人,吕芳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装聋作哑,因为他最初定的这个议会的总基调就是“亏空上的事,能过去我们就尽量过去,今年再想别的办法。我还是那句话,天大的事情,咱们可得同舟共济。”

严世蕃这句话说白了,就是出来让吕芳给自己擦屁股的,即便为了掩盖宦官集团的利益,这事吕芳也会出来掩盖的。

吕芳: 有这么回事吗?

陈洪:是有这么回事儿,当时市舶司是为了运送丝绸、茶叶和瓷器出往波斯、印度等地,换来白银,由于船只不够,借用了20艘船。后来因为海上倭寇闹事。这批货就转到京杭运河,运到京里来了。

宦官的立场是:配合严世蕃圆谎,强调挪用船只的"正当性"(为皇室创收)。

这里大家肯定存有疑惑了,为何陈洪作为宦官会出来配合严世蕃圆这个慌呢?

当然是利益了。市舶司实际可能参与走私,借战船运输私货,以"倭寇"为借口转移矛盾,从而掩盖真相。

剧本这样写,多少是符合历史的,因为嘉靖年间后期,确实贪腐严重。严党固然贪腐,假如没有官宦配合,他的贪腐也不会走多远,这是一个体系。

这就揭示了官场的一个法则,那就是“官官相卫”。

吕芳:那这件事就说清楚了,10艘船是为了修宫里的大殿,运送木料。20艘船是市舶司为了给朝廷调运货物,账虽然算在兵部头上,但是钱还是都用在了正途。现在宫里遭火灾的几处大殿都修好了,严大人,你们把那10艘船还给兵部,市舶司这边我也打个招呼。缺船可以另造,不要占用战船。30艘船都还给了兵部,这三百万两的开支记在兵部的账上也就名正言顺了。

这300万的票拟,你户部可以签字了。

吕芳:签字吧。

吕芳作为皇帝代理人,既要维护皇室利益(修大殿),又要安抚清流派(归还船只),他再次给我们展示了管理领域的规律,那就是平衡与制约。

最后的亏空依然由兵部承担,但严党需归还船只,看着好像挺公平,暂时平息了争端。

这里展示了权力的逻辑,那就是宦官集团居中调停,确保皇权不受动摇,但默许财政系统的腐败继续存在。

清流派如此用心的准备,最后准备了个寂寞。

分解这段对话的目的,是想给大家展示明朝"制度性腐败"的运作逻辑

宦官集团充当调停者,皇帝通过权术维持统治。即便有清流派出来打击腐败,没有嘉靖帝和宦官集团的支持,即便证据充足,即便严党恶行赤果果的啃噬保家卫国的军部,一样的竹篮打水一场空。

因为清流受制于权力结构,因为嘉靖帝默许贪腐以维持权力平衡。

我是情感领域创作者,喜欢研究婚恋,两性关系,痛恨道德说教,喜欢挖掘事情的根源解刨分析问题,如果喜欢欢迎关注我。

来源:谢汶青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