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看懂孙嘉诚被训斥的细节,才明白隆科多为啥能红极一时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5-15 16:48 2

摘要:最近又在重温经典历史剧《雍正王朝》,又发现一个小细节,是之前分析系列文时没有提到的内容,于是迫不及待要跟大家分享。

最近又在重温经典历史剧《雍正王朝》,又发现一个小细节,是之前分析系列文时没有提到的内容,于是迫不及待要跟大家分享。

这段剧情发生在雍正帝即位之后,为了彰显新朝新气象,特意派老八胤禩主持铸造新币。可就在新朝铸币工作进行的轰轰烈烈之际,身为六品户部主事身份的孙嘉诚跳了出来,非要拉着顶头上司户部尚书阿灵阿跑到雍正帝面前告御状。

由此便引发了一场朝堂辩论,并最终以雍正帝训斥孙嘉诚为结局,将其赶了出来。

可就在此时,隆科多竟然站了出来,替孙嘉诚说了几句好话。这就奇怪了,孙嘉诚指出铸币弊端,明显伤害了老八胤禩利益,隆科多为啥要替他说话?

杨角风谈《雍正王朝》系列文章:看懂孙嘉诚被训斥的细节,才明白隆科多为啥能红极一时?

一、

在《雍正王朝》中,人精特别多,一抓一大把,其实就有一个是隆科多。

隆科多原本有一个光辉的前程,曾跟着康熙帝出生入死,奋勇杀敌,还获赠过御用宝刀。如果他能耐得住寂寞,在边关待上几年,被皇上召回来,必然会得以重用。毕竟他六叔佟国维,可是尚书房首辅大臣,当朝宰相啊,在当时有佟半朝之称。

即便是自己放弃了官职,私自跑回京城,但隆科多依然是活跃在京城的一股力量,不容小视。之所以会这样,主要还是因为隆科多别看平时吊儿郎当的,但关键时刻总能体现他人精的一面!

比如他第一次出场,就是老四胤禛奉旨追缴户部欠款时,他跟马国成一起被田文镜叫去问话。当时旁边就有大臣在一边拱火,让马国成和隆科多千万别掉份,都得精神着点:

“国成,小多子,咱们可是刀枪里滚出来的,咱们可别丢份儿!”

隆科多其实最难,虽然他只借了国库三千两银子,但他因为丢官好几年了,只出不进,确实一时间交不上银子。所以,就不想还钱的程度来讲,他可比金陵副将马国成要严重。这也有了隆科多在进门前,是走在马国成前面,趾高气昂进去的。

为什么说他是人精呢?

因为他在外面当着众人面时,是走在前面,但等到推门进去时,却主动让给了马国成,这才成全了一段田文镜大意失亲妈的“佳话”。

二、

等到隆科多意识到,单纯靠战功,靠耍无赖,也无法奏效后,他马上调整战略,想方设法还钱。

他的这种觉悟,比什么老三胤祉、老十胤誐、魏东亭,甚至太子胤礽都要强。可以说,马国成被老四胤禛训斥之后,隆科多就开始谋划怎么还钱的事了。先是去求助六叔佟国维,可惜话没说完,就被几百两银子打发了。

他既没有过多纠缠,也没有去想别的办法借钱,更没有像那些老臣一样去康熙帝面前哭诉,而是当机立断,把御赐宝刀拿去当铺当了。

别忘了,那是御赐宝刀,当铺的掌柜也不是傻子,好货,孬货一眼就能识别。同样,以康熙帝的情报组织,出现这种情况也会第一时间传到自己的耳朵里。

所以,甭管是有心,还是无意,他的这个举动,只会让康熙帝感到欣慰。自己的老部下,为了支持追缴户部欠款的差事,都把御赐宝刀变卖筹款还钱了。与此同时,也等于告诉康熙帝,是时候考虑给他个差事干干了,不然日子没法过了。

后来康熙帝临终前,就把遗诏交给了隆科多保管,并将这把当出去的宝刀还给他:

“你这把宝刀,朕就是要留最要紧的时候,才用啊!”

同样,隆科多手中的这把宝刀,也是到了最要紧的时候,被他拿出去当了。所以,但从还户部欠款这个账来看,隆科多显然是识大局,懂进退的,知道孰重孰轻,也懂得舍弃。

三、

等到热河八大山庄被围事件发生后,隆科多又敏锐的捕捉到太子胤礽要被废,第一时间又去求六叔佟国维赏个差事。

当时他几乎带着哭腔求六叔,是啊,自己的六叔乃首辅大臣,跟着他混的人早就位居高位了。自己这个亲侄子,也不是能力不行,为什么不给个机会呢?

听完隆科多的话,佟国维一时心软,还真给了:

“差事我可以给你一个,可是机会,你得自己去找!”

虽然一开始隆科多也是嫌弃官小,不过是个理藩院的守监,跟当年自己的顺天府尹差了不是一点半点。要知道,顺天府尹乃三品官,相当于现如今的北京市市委书记。

但是人家也没多说,识时务者为俊杰,认了。虽说这其中有佟国维运筹帷幄,刻意安排的嫌疑在,但若是隆科多没心。也很难把握机会,好好伺候了一番被关进来的老十三胤祥,甚至还把阿兰送了进来,让俩人团聚。

后来佟国维才跟隆科多讲了实话,是想让他烧老四胤禛的冷灶,毕竟佟家的祖训就是不要一条道儿走到黑:

“六叔,您的意思是不是说,您老烧着八爷的热灶,让我去烧四爷和十三爷的冷灶。”

但隆科多分析来,分析去,觉得六叔的宝押的不对。有点举荐的新太子既不是老八胤禩,也不是老四胤禛的话,那么佟家就完了。

所以,他犹豫了一晚上,嘴上喊着做人难,难做人,并在第二天当机立断,选择中立,只向康熙帝效忠。

四、

可以说,举荐新太子那场危机,对佟家来讲是致命一击,因为甭管是烧老八胤禩的热灶,还是烧老四胤禛的冷灶,都是错误选项。

以至于当康熙帝询问谁推选废太子胤礽,并在张廷玉和老四胤礽等人站出来之后,佟国维脸色骤变,开始大骂张廷玉是奸臣。就是因为他押错了,而且他安排烧冷灶的隆科多也押错了,这是佟家的重大失误,会误了整个家族。

直到隆科多突然出现,不押任何一方,只选择跟随皇上的态度,他才松了一口气:

“后人自有后人福,莫为后人做罪人!”

是啊,好险好险,幸亏隆科多这个后人没有听自己的。看来后人自有后人福啊,他押对了宝,不然,自己就真成了罪人了。

说白了,康熙帝老爷子还活着呢,你们一个个当臣子的都跳出来攀附新的皇子,想干嘛?

至于废太子,那也是皇上当初立的太子,自己明明就已经替他洗白冤情了,那自然可以复立。当然,不排除举荐废太子复立的张廷玉,他左袖子里的奏折举荐废太子,右袖子里的奏折举荐老八胤禩,腰上还别着一个举荐老四胤禛的奏折。

废话就不多说了,总而言之,隆科多在康熙朝的几次重大转折点,除了自己私自跑回家被撤职外,其余几步全都走对了。

正因如此,他才能从一个赋闲在家的八旗子弟,一跃成为九门提督,并在康熙帝病重期间多官职加身,连太子少保都到手了。

五、

正因为隆科多太精明,才导致在康熙帝驾崩,雍正帝即位那晚左右观望,犹豫了那个一小下,让老十三胤祥拿了拥立头功。

确实,在当时的情况下,隆科多仗着九门提督的身份,在京城的影响力不容小觑。连邬思道在给老四胤禛分析时,都明确提到,若是不能争取到隆科多,就算皇位传到手也拿不住:

“如果此人倒向了八爷,皇上就算传位给您,您也坐不住啊!”

不仅邬思道这么认为,老八胤禩也不傻,即便是他的人控制了丰台大营,也是无济于事:

“最关键的是隆科多,他手里有两万兵马管着九门,是最厉害的杀手锏!”

也就是说,隆科多选择承认那个皇子是皇上,并力保的话,哪个皇子就能登上皇位,即便是丰台大营的军队开过来,也进不了京城。

为此,连早就退居二线的六叔佟国维,都一再嘱咐隆科多,这个时候你就不要轻举妄动。甭管哪个皇子找你,你都应付过去就行,谁也不给明白话,就等皇上的意思:

“等到皇上找你,你就把宝全都押上去,只有按照皇上的旨意拥立的新君,才是铁稳的新君。”

事实上,情形也完全按照佟国维的推断进行,康熙帝临终前真就找了隆科多,不仅将他的官职提高到位极人臣,还将传位诏书交给了他保管:

“步军统领隆科多,随朕已三十年,忠诚勤慎,人才难得,着晋封为领侍卫内大臣,上书房大臣,加太子太保衔,赐爵一等公。”

六、

但隆科多作为人精,总是想着六叔告诉自己的不要一条道儿走到黑,即便是康熙帝临终给予厚望,他还是要再观望一下。

要知道,他已经位极人臣了,手中还握着两万人马,以及皇上遗诏。在康熙帝驾崩之际,他应该当机立断,跟张廷玉站在一起,一把梭哈,完全按照遗诏来办事。甭管什么四爷、八爷,也甭管什么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只要有人敢来,直接干。

但一切的前提就是,完全按照康熙帝遗愿办事,以遗诏为准,在新皇上还没站稳脚跟时,就给予最大的支持。

可惜,隆科多是人精啊,总想再观望一下,去取个遗诏,取了好几个时辰都没取来。这个空,人家张五哥已经拿着金牌令箭去了雍亲王府,又去了宗人府放了老十三胤祥,再让老十三胤祥举着金牌令箭去接管丰台大营,并带兵回到畅春园后,他才举着遗诏姗姗来迟。

如果隆科多能在老九胤禟、老十胤禟他们起哄,说什么没听清康熙帝临终前说了什么后,当众呵斥大家。跟张廷玉站在一起,明确站在雍正帝一边,并表示马上就取遗诏来确认此事。这期间,甭管谁质疑,直接武力镇压,帮雍正帝坐稳位置。

那么,隆科多就是拥立之首功,根本不会轮到老十三胤祥。

可惜,他是人精啊,总想着万无一失,非要等一切都尘埃落地,老十三胤祥都带着丰台大营的兵马到了,他才出现,宣读遗诏。

这样一来,隆科多在新皇登基上面,功劳就大打折扣了。

七、

有人说,那是因为隆科多拿到遗诏后,研究了两个时辰,发现实在没办法把四阿哥改成隆科多后,才作罢。

哈哈……

言归正传,雍正帝即位之后,隆科多、老十三胤祥、张廷玉和老八胤禩互相牵制,成为权力最大的几位大臣。

这期间有一件小事发生,这也是今天要分享给大家的重点,那就是新朝铸币风波中,孙嘉诚跟隆科多的表现,让人不得不感慨,隆科多就是个人精。

当时雍正帝要求接见州府的官员,隆科多就说了,一共二十七个,皇上就一块都接见了吧。结果,雍正帝就委婉的训斥他了,说底层官员最重要,自己要一个个接见。

随后,张廷玉也进来了,听说皇上要一个个接见下层官员,他也是觉得这种实在没必要,因为太多了,皇上日理万机哪里见得过来。

因为是一前一后进来的,张廷玉跟隆科多也没有串供的可能,由此可见,同样是一个观点在两个大臣口中说出,但雍正帝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啊。

或许雍正帝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赶紧拿诺敏的事又夸了夸隆科多,说他举荐的好。当然,这里也有可能是故意给隆科多埋雷,这个问题以后再说。

随后就是新朝铸币了,当时老八胤禩拿出来新的铜钱后,大家都赏识了一番,雍正帝也非常高兴,递给隆科多后,隆科多也来了一句:

“果然有新朝气象!”

等于是,他也顺着皇上,觉得新币不错。

八、

随后,就是孙嘉诚来了,在他指出新币弊端之后,一番争论下,让雍正帝失了面子,开始痛斥他。

说他一个小小的六品主事,懂什么铸币,还敢顶撞总理王大臣。作为惩罚,免去他云贵司主事一职,回家待选去。

末了,又补上了这么一句话:

“好生读几本书,长长见识再到朕跟前来唠叨!”

这时候,屋子里的老八胤禩、老十三胤祥、张廷玉都没说话,只有隆科多赶紧接了一句:

“孙某虽然放肆,但奴才以为他并无私意,倒是一心为朝廷着想,所议钱法也不无道理,愿圣上能够弃其非而取其是……”

要知道孙嘉诚一进来就巴拉巴拉一顿狂怼,在座的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包括皇上在内都被怼了个遍。甚至都直接顶皇上,说他铸造新币是为了便于流通,还是为了粉饰太平?

当时雍正帝就下不了台了,还是隆科多马上意识过来,训斥孙嘉诚放肆,并要喊人将其拿下。

可是,等到雍正帝把孙嘉诚训斥一番,还将其拿掉职务以后,隆科多怎么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变。也不顾刚刚自己还站新币好的立场,以及老八胤禩的愤怒,开始替孙嘉诚说好话了呢?

就因为雍正帝前面的那句话!

要知道孙嘉诚今天的所作所为,在当时的官场来讲,基本宣告了他的政治生涯,乃至人生的结束。不仅打了自己的顶头上司,还得罪了总理王大臣,甚至是当今圣上,想弄死他的人太多了。

九、

雍正帝如果当时顺着孙嘉诚的话,并认可对方的话,直接跟在场的各位翻脸的话,那更是做实了这个结局。

所以,他只能不认可孙嘉诚,并最后说了这么一句让他回去看书,再回来跟自己唠唠的话。

啥意思?

就是向在座的表明,自己虽然不认可孙嘉诚今天的话,但他也是个人才,回去多读读书,朕还是要再见他的。等于是保全了在场各位的面子,也暗中保护了孙嘉诚的命,并提醒大家,不要对孙嘉诚有所行动。

在场的张廷玉,因为刚刚已经顺着孙嘉诚的话点明了铸币的缺点,他不能替孙嘉诚求情。老八胤禩作为铸币的主要领头人,孙嘉诚针对的就是他,一方面替孙嘉诚求情,不符合他的利益,另一方面,他若真求情了,就有点太过贤了。是啊,总理王大臣大人不记小人过,人家都来针对自己了,还能无私的给对方求情,往自己身上揽责任。

在皇上面前表现这么圣贤,是嫌自己官做的太大了吗?

老十三胤祥此时还属于懵逼状态,搞不清雍正帝到底是什么想法,否则也不会在后来出现下棋发怒的一幕了。

所以,能接话的只能是隆科多,因为他知道皇上怎么想的,需要一个台阶下。

同时,他也等于实事求是认可了铸币的弊端,也是希望能有所改变。这样既体现了自己的大人大量,大公无私,也体现了皇上的圣名,能虚心接受他人意见,两全其美。

其实,隆科多在雍正朝,一开始一直是向着雍正帝,一切都向皇上看齐。即便上相当看不上年羹尧,在他得胜回京时,骂他不是东西。可回头到了朝堂之上,面对雍正帝建议两家联姻时,也是认可的。

只可惜后面发生了太多事情,让隆科多的不安越来越重,原本是抗衡老八胤禩的一支中坚力量。就因为雍正帝的不断猜忌和打压,最终选择了孤注一掷,再次换了道儿。

当然,这里面的原因因为篇幅关系,下回有机会再讲了。

总而言之,隆科多能做到位极人臣,离不开自己的精明。他最终成为阶下囚,也离不开自己的精明,就因为雍正帝即位那天,犹豫了这么一下,怀疑的种子就在雍正帝心中埋下了。任他怎么表示忠心,也换不来雍正帝的信任,呜呼哀哉。

来源:杨角风发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