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电视剧《黄雀》的片头,总是会让我想起同是郭京飞主演的《暗黑者》;而《黄雀》的内容中的一些片段,则会让我想起一部老的英剧《飞天大盗Hustle》。我并没有丝毫要说《黄雀》有“致敬”的意思,而是想表达《黄雀》确实有编剧编得好,演员演得好的一面,因为在我的审美当中
看电视剧《黄雀》的片头,总是会让我想起同是郭京飞主演的《暗黑者》;而《黄雀》的内容中的一些片段,则会让我想起一部老的英剧《飞天大盗Hustle》。我并没有丝毫要说《黄雀》有“致敬”的意思,而是想表达《黄雀》确实有编剧编得好,演员演得好的一面,因为在我的审美当中,《暗黑者》与《飞天大盗》都是经典。
从我的偏好角度来看,我认为《黄雀》这部剧集的结尾是有一些问题的。故事的大部分篇幅讲的都是有关“偷窃”与“反扒”,但是最后的案子却是以“抢劫”为主要执行方式的,从剧情来看,这是剧中犯罪分子没有办法时的办法,而从底层逻辑来分析,则显得编剧在这个桥段方面处理得有些潦草了。
在剧集前面的部分,把“盗窃”写成了荔城的一个“江湖圈子”,在这个圈子当中,有顶级捕食者、有各个小圈子……,但是,难道“荔城”就没有别的江湖势力了吗?如果说盗窃圈子还要划分地盘的话,那么“抢劫圈子”呢?如果小偷们的盗窃行为都会发生“踩线冲突”的话,当剧中的小偷们开始“抢劫”的时候,“小偷圈子”会不会和“抢劫圈子”发生冲突呢?
我一直认为罪案题材是一个经久不衰的题材,哪怕类似的案件出现过很多次,但是只要在细节上进行一些微调,就会发展成为不同的故事。《黄雀》的好看之处,就在于剧中的郭鹏飞是运用了许多与心理学有关的经验来进行推理判断,这让剧集显得充满了智慧感,对于我,这样的剧情内容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除了剧情故事之外,剧中角色的形象塑造也是决定我是否观看的重要原因。主人公郭鹏飞的玩世不恭以及对于工作结果、对于爱情真相的执着,构成了一个有些矛盾但是又很现实的形象,如果不是郭京飞以一个四十多岁的人扮演三十多岁的人,我觉得效果会更好。郭京飞的实际年龄让他在剧中角色身上体现出了超出年龄的沧桑感,这一点和现实中三十多岁的人并不相符。
在准备观看这部剧集的时候,我只关注到了演员表里的郭京飞与王浩信,再加上介绍当中说这部剧集有“罪案、智斗”的元素,就决定观看了。其实我本人是不怎么喜欢从当下回顾三四十年前的那种影视作品的,因为我是从那个年代经历过来的人,剧中的一些场景会让我觉得并不真实,这会让我在观看的时候“出戏”,这部《黄雀》算是一次我观看的尝试吧,不过,我估计以后我还是不会看以二三十年前、三四十年前年代为时间背景的剧集,觉得……实在是能看到太多“不符合我对当年认知的东西”。
一直很喜欢港剧,觉得王浩信在这部剧集里饰演的医生角色还是挺有意思的,没想到在港剧中一直扮演老实人的他也可以演得如此纨绔。最近可看的港剧越来越少,不知道以后是不是会在更多的剧集当中看到我所熟悉的那些香港演员,看看他们在熟悉的环境之外的扮演,好玩!
来源:阳光解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