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数智技术加速迭代,作品创作形态与传播路径正经历着颠覆性变革。网络视听产业作为数字经济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兴领域,技术赋能创作的双刃剑效应在此愈发显著:今年春节期间,《哪吒之魔童闹海》登顶我国影史票房榜的同时,也承受着侵权盗版之痛;现象级国产游戏《黑神话:
▲数智时代网络影视剧版权保护座谈会现场。
随着数智技术加速迭代,作品创作形态与传播路径正经历着颠覆性变革。网络视听产业作为数字经济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兴领域,技术赋能创作的双刃剑效应在此愈发显著:今年春节期间,《哪吒之魔童闹海》登顶我国影史票房榜的同时,也承受着侵权盗版之痛;现象级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爆火,版权争议如影随形……新技术不断发展,侵权盗版的形式和渠道越来越复杂,严重制约着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近日,重庆市版权保护中心、市广电视听协会联合部分知识产权专家、版权企业代表等举办数智时代网络影视剧版权保护座谈会,聚焦数字时代版权保护与产业创新路径,汇聚相关管理部门、企业、学界多方智慧,共同绘制网络影视产业版权保护的创新蓝图。
技术赋能: 构建全链条保护体系
网络影视剧有着独特的文化传播力、共情力和影响力,在打造文化IP方面能够发挥巨大作用。《2024年中国微短剧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505亿元,首次超过电影票房规模。
“用网络影视作品讲好中国故事,在推动文化强市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探讨数智时代网络影视剧版权保护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方向,既是对当前文化强市建设、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积极响应,也是加快打造全国网络影视剧创作生产高地的生动实践。”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市版权局)局长马然希介绍,近年来,重庆抢抓网络影视剧风口、抢占网络影视剧赛道,聚集了一批优秀网络影视剧头部企业,涌现出一批优秀网络影视剧作品和创作团队。
机遇与挑战并行,当前的网络影视剧也是版权侵权重灾区。据了解,一部影视作品刚上映几分钟,搜索引擎、网盘就能看到盗版资源;短视频平台上,热播影视的碎片化视频比比皆是……
马然希表示,版权侵权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严重破坏网络影视剧创作的健康生态,打击市场信心与投资热情,制约行业有序发展。利用法律武器加强网络影视剧版权保护,是让网络影视剧行业摆脱盗版侵权困局,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为版权主体,一线产业从业者对侵权乱象感受尤为深刻。重庆麦芽传媒创始人、董事长何云长的公司长期受到侵权盗版问题困扰。他坦言,微短剧“7天创作、24小时上线”的极速生产模式,使得作品从诞生伊始就暴露在高侵权风险环境中。针对微短剧制作周期短、上线速度快的特点,麦芽传媒已经开始与专业机构深化版权合作,通过加速作品登记流程,已实现百余部微短剧作品“上线即领证”的时效性突破。尽管抄袭、翻拍甚至新剧上线当日即遭盗版的行业顽疾仍时有发生,但在重庆市版权局等部门的指导下,企业逐步构建起覆盖创作、传播、维权全链条的版权保护机制,并形成行政执法协作、司法维权联动、技术监测支撑的多元化维权体系。通过持续优化版权保护机制,有效维护了企业合法权益,进一步激发了内容创作团队的积极性,形成版权保护与内容生产的良性互动。
很多企业也正在尝试以技术之力化版权之困。
“版权是影视行业的核心资产,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重庆两江影视动漫文创园影视拍摄制作基地运营方年度视野总经理曾理表示,针对影视剧组普遍面临的素材泄露、恶意篡改等侵权风险,基地构建起技术防护、制度规范、行业协作三位一体的版权保护体系:通过数字水印溯源、区块链存证固证等数智技术实现作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组建专业化版权管理团队完善内部风控流程,并联合行业协会建立侵权预警机制。这套“组合拳”有效构筑起从创作到传播的全链条版权防护网,切实遏制侵权行为,为影视企业健康发展筑牢根基。
版权保护创新实践在数字重庆建设中也有生动体现。记者了解到,在“书香重庆”应用一期工程中,重庆重点建设了版权服务一站式平台。除了完善现有的作品登记功能外,平台还新增“图像识别分析”“文本查重分析”等功能,在作品登记过程中把好版权保护第一道防线。据了解,平台未来还将持续完善全链条服务功能,拓展智能监测、电子存证、在线维权等数字化应用场景,探索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版权确权、授权、维权全流程闭环,推动版权服务向数字化、智能化纵深发展,为重庆建设文化强市注入数字动能。
协同治理:打造多元共治生态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提交了关于打击盗版,加强版权保护的建议,建议构建综合治理体系,打击盗版。重庆也正以系统性思维构建版权保护立体防线,为网络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版权保护不是单打独斗,需要构建政府主导、行业自律、技术支撑、司法保障的四位一体格局。”马然希点出了重庆版权治理的核心逻辑。
座谈会上,重庆市版权协会联合市广电视听协会发布《网络影视剧版权保护倡议》,128家企业签署承诺。倡议从四个维度构建版权生态共同体:通过常态化培训强化从业人员版权意识,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和红黄牌警示制度,搭建政企协同维权平台,建设阳光化版权交易平台并促进优质IP流转。
为进一步增强全民版权保护意识,加强网络影视剧行业发展,维护著作权人和作品使用者合法权益,推进版权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期间,重庆市版权保护中心、市版权协会、市广电视听协会还签署了《版权保护战略合作协议》,旨在推动版权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与实施,调研网络影视剧版权产业动态,共同构建多元化版权运营管理,拓展平台服务新场景;指导和支持重庆网络影视剧企业的版权产业发展,帮助其建立现代化版权保护制度,构建视频行业版权合作机制;培养版权方面人才,加强版权保护人才交流合作,开展公众普法教育、专业人才培训及国际版权交流,为文化创新与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支撑。
在川渝地区,区域执法协作也实现了新突破。记者了解到,川贵云渝四省市建立的跨区域执法联动机制,在2024年开展的“剑网行动”中,通过大数据画像锁定跨省侵权团伙5个,查扣服务器17台,捣毁盗版网站89个。重庆市文化执法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四省市正共建侵权线索共享平台,实现“一处举报、四地联动”。
人才战略布局也正同步展开。重庆正构建政产学研协同的版权人才培育体系,通过设立“网络影视剧版权保护实习基地”,培养既精通法律又熟悉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针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版权挑战,重庆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与信息法学院副院长、市知识产权研究会常务理事黄东东指出,版权制度始终与技术革命同频共振。面对人工智能引发的版权治理挑战,他提出三方面建议:首先,需确立网络影视版权保护的战略定位。网络影视版权兼具创新驱动、文化传承、资产属性,其保护效能关乎产业技术创新动能和中华文化数字化传播的国际话语权。其次,应构建精准化的版权保护体系。在立法层面,需完善适应数字传播特征的作品认定规则;在执法层面,则要强化刑事司法与行政监管的衔接,通过跨区域协作实现全链条打击。最后,亟须建立技术变革的规则响应机制。针对AI生成内容标注规范、人类创作与机器生成界限等前沿问题,搭建多方协同治理平台,构建既适应技术发展又守护创作本源的版权治理新范式。
法治护航:创新产业发展制度
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及建设创新型国家、文化强国和知识产权强国进程中,版权地位愈发重要,作用愈发显著。为打造全国网络影视创作生产高地,重庆正以制度创新为牵引,构建覆盖网络影视产业全生命周期的法治保障体系,马然希表示,要以版权保护的改革创新和协同治理为抓手,激发重庆网络影视文化产业活力。
在司法实践层面,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区)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丽霞以审判数据揭示行业痛点:近3年审结的300余件涉网络影视剧案件呈现三大特征——侵权行为呈现批量化趋势,单个案件常涉数百条侵权链接;侵权形态从直接盗播向剪辑二创、素材搬运等深度侵权演变;损害赔偿认定因作品类型、传播范围差异面临技术难题。
针对视频平台侵权频发、维权成本倒挂、损失量化困难等突出问题,杨丽霞提出三个维度的治理路径:强化普法精准渗透,通过巡回审判、专题培训提升平台合规意识;完善行业信用监管,建立涉诉企业名单动态管理机制,制定影视行业版权保护自律规范;深化司法行政协同,联合版权部门发放企业法律手册,开展影视企业“法治体检”,构建风险预警网络。
在执法保障维度,重庆市公安局打假总队副总队长陶建东结合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工作实践,介绍了公安机关高新名优企业刑事保护工作情况,从明确作品权属、加强警企协作、依法打击侵权犯罪、构建全链条保护体系等方面提出建议。
马然希说,目前重庆正筹备建设陆海版权交易服务中心,这也是重庆版权领域改革的重要内容。“陆海版权交易服务中心要抓住机遇,结合在渝网络影视剧企业现实需求,在助力其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原创IP、出海网络影视爆款作品等方面,探索提供全链条版权增值服务,发挥版权作为创意产业核心要素的作用,营造版权要素化可交易、要素产品化可触达、产品市场化可消费的版权产业生态,推动全版权运营模式取得突破,让每一部‘渝派’精品好剧都能在版权保护下绽放光彩。”
来源:爱看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