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比起案件反转、主角光环,观众讨论度最高的,竟是刘子明他爹——一个能把人气到血压飙升的角色。
最近热播的《刑警的日子》,堪称悬疑剧中的“话题收割机”。
但比起案件反转、主角光环,观众讨论度最高的,竟是刘子明他爹——一个能把人气到血压飙升的角色。
弹幕里飘过最多的不是“凶手是谁”,而是“这爹怎么还不下线?”
编剧给这位“极品父亲”贴满酗酒、作妖、坑娃的标签,究竟是试图探讨原生家庭之痛,还是单纯为了给主角人生“加难度”?
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个角色到底是“人间真实”还是“编剧发疯”。
若说国产剧里的“渣爹”能组个联赛,刘子明爹绝对能靠“反向操作”勇夺MVP。
别的爹坑娃顶多是催婚催生,这位却是直接给儿子的人生开了“地狱模式”。
年轻时酗酒误事害死妻子,中年后继续在酒精里“醉生梦死”,儿子结婚时甩出“不孝逆子”四个大字当贺礼,女儿被婆家欺负时反手补刀逼其自杀……这哪是亲爹?
分明是“仇人派来的卧底”。
编剧或许想用极端案例撕开“问题家庭”的遮羞布,但问题在于,角色的行为逻辑比悬疑剧的凶手动机还难猜。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创伤后成长”,指人在重大打击后可能走向积极改变。
但刘子明爹偏要反其道而行,硬生生把自己活成“创伤制造机”。
这种“为黑而黑”的设定,像极了编剧在键盘上怒吼:“快看!这就是反面教材!”
结果却让观众满脸问号:现实中真有这种爹,早该被居委会大妈联合举报了吧?
更讽刺的是,当女儿因丈夫吸毒倾家荡产时,刘子明爹非但没化身“女儿奴”,反而和亲家母上演“甩锅二重唱”。
这剧情让人忍不住想起《都挺好》里的苏大强——但苏大强至少贡献了“我要喝手磨咖啡”的经典表情包,而刘子明爹的存在,就像火锅里煮过头的白菜,既不入味又占地方。
有观众吐槽:“删掉刘子明爹,剧情能少注水三集。”这话虽狠,却戳中要害。
悬疑剧讲究节奏紧凑,但这位爹的戏份仿佛开启了“慢动作回放”:喝酒、闹事、拖后腿……无限循环。
编剧或许想用他的“作死”反衬主角坚韧,可当观众看到刘子明一边查案一边给爹收拾烂摊子时,只会觉得刑警队该给他颁个“时间管理大师”奖——毕竟普通人光是应付这种爹,就能直接累成《狂飙》里的安欣同款白发。
不过换个角度想,这角色倒像一面“照妖镜”。
他逼女儿自杀的桥段,暗戳戳映射了某些传统家庭的“有毒亲情”:把子女当情绪垃圾桶,用血缘绑架道德,将“家人”变成最锋利的刀。
可惜编剧的“刀法”太潦草,本该深刻的批判变成了“狗血八点档”。
相比之下,《隐秘的角落》里朱朝阳父亲的自私与虚伪,靠几场吃馄饨的戏就让人脊背发凉。
而刘子明爹的塑造,却像在观众耳边敲锣打鼓:“快看!这个爹很坏!”
说到底,观众反感的不是“反派爹”,而是“工具人爹”。
当角色失去人性弧光,沦为推进剧情的“故障按钮”,再多的酗酒戏码也只能让人翻白眼:“又来了,这次是砸酒瓶还是进医院?”
总之……
刘子明爹的存在,像极了编剧在火锅里猛倒苦瓜汁——本想来点“深刻味道”,结果劝退一桌食客。
或许主创想探讨“原生家庭如何塑造刑警的使命感”,但眼下这爹只让人想问:“编剧是不是和爹有仇?”
你怎么看呢?
来源:瑶瑶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