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较于《亲爱的仇敌》等双女主剧聚焦细腻情感纠葛,这部以李现、魏大勋为主轴的男性视角作品,更有生命的力量。
乍一听《人生若如初见》的剧名,仿佛是裹挟着纳兰词缱绻诗意的古偶。
结果,这是一部以清末革命浪潮为背景的年代史诗剧。
相较于《亲爱的仇敌》等双女主剧聚焦细腻情感纠葛,这部以李现、魏大勋为主轴的男性视角作品,更有生命的力量。
这些年,很少有作品是让一对年轻演员演绎如此悲壮的国仇家恨。
李现和魏大勋,通过家国命运与理念碰撞的张力,展现了双男主剧从“CP狂欢”到“人性对撞”的进阶可能。
两人“清茶与烈火”般的互补表演,更在历史剧的厚重底色中碰撞出独特的火花。
就连刘亦菲也为这部戏打CALL,要知道能让神仙姐姐出来站台的明星与作品并不多。
李现就是特殊的存在,也说明这部剧真的是令人期待,值得一追。
提到双男主,不同于几年前的白宇与朱一龙,也不同于肖战与王一博。
这种不同,有着更明显的阳刚气,更有因为国家民族而挣扎的痛苦与执着。
忽然观众觉得,这两个大男孩“好搭”。
剧集开篇即是一场极具张力的刑场戏。
革命青年杨凯之(魏大勋饰)因参与改革失败被押赴刑场。
结果,执刑官员让犯人抓阄,像掷骰子一样,凭借“掷茭赌命”的荒诞规则侥幸逃生。
逃课观刑的贵族后裔良乡(李现饰)目睹这一幕,直接拉起瘫倒在地的杨凯之,策马奔腾。
互问年龄后,竟然都起17岁,就此结缘。
剧中,魏大勋是失败的革命党人,押往刑场蓬头垢面、肢体僵硬。
一向搞笑著称的东北帅哥,将少年面对死亡的恐惧与劫后余生的恍惚刻画得入木三分。
他吞咽口水的细节、颤抖的声线,让观众仿佛亲历刑场的窒息感。
李现依旧帅气难挡,一个侧脸,一个眼神,就能迷倒众生。
他以沉稳的眼神与挺拔的身姿,传递出贵族子弟的矜持与侠气,策马时的利落动作更显角色果敢。
这场戏不仅奠定了两人“一文一武”的角色基调,更暗示了未来因立场分歧走向对立的历史必然性。
如果这部剧,三年前如期播放,会是爆款吗?
原定2022年播出却突遭撤档,却因涉嫌美化镇压辛亥革命的腐化官员。
良乡被塑造成了“家国两难”的悲剧英雄,引发历史虚无主义质疑。
制作方调整演员表顺序,像是把魏大勋升至男一,试图弱化争议。
但剧本内核的立场偏差仍难掩播出的坎坷。
此外,女主秋红(春夏饰)与双男主皆有情感线,让这部剧还是不免有些俗套。
也许,放在三年后播放,让演员和观众看到三年前两人的表演,不会有那么大的矛盾。
起码,李现的人气与地位已经今非昔比。
2018年《镇魂》以“兄弟情”暗线引爆市场后,双男主简直是双宿双飞,一起红透半边天。
这类剧集的核心吸引力在于角色互补性,但是观众觉得朱一龙的角色被限制住了。
此后的《陈情令》《猎罪图鉴》等剧,更是继续吃“双男主”红利,将“亦敌亦友”和“亦阴亦阳”的模式推向巅峰。
这类偶像剧,男主是顶流,又过于英俊,就让作品少了一层精神内涵。
换而言之,由于流量需求,观众的新鲜感,两位男主的表现总有点意难平。
像是《陈情令》里的魏无羡的洒脱与蓝忘机的内敛,怎么能让人不爱不怜?
可是,我们又隐隐觉得两人的关系太过到阴柔,情意绵绵。
《猎罪图鉴》中通过檀健次与金世佳的情感投射,理想化的知己设定,有时总感觉有点牵强附会。
观众又不免心疼一下檀健次,就像心疼王一博与朱一龙。
为什么明明两个可以都阳刚的男性角色,总是要硬汉要找一个“阴柔”的搭档?
《人生若如初见》却给出不一样的答案。
两人的命运和人生方向,一开始就是永不可调和矛盾。
改良派良乡与革命派杨凯之,理念冲突是主线,即使萍水相逢,日后曾经以兄弟相称,却还是会形同陌路。
这是剧情不俗,有时代感的设定。
清末知识分子救国路径的分歧,跳脱了“强CP绑定”的舒适区。
相较于《陈情令》依赖仙侠美学与少年感,李现与魏大勋需在历史正剧中平衡个人魅力与时代洪流。
如留学期间讨论救国策略时,李现以“改良如煲汤”的冷幽默台词消解沉重。
魏大勋则以东北式自嘲“我这命是掷茭赢来的”增强角色真实感。
李现角色演绎,就像“静水流深”。
良乡从贵族少年到隐忍改革者的蜕变,要求演员以克制的肢体语言传递复杂情绪。
例如听闻母亲(吴越饰)争取留学名额时,他眉头微蹙、欲言又止,将愧疚与抱负交织的挣扎悄然流露。
其表演如清茶,需细品方能感受回甘,但青年时期的活泼戏份稍显生硬,被批“眼神空洞如偶像剧”。
魏大勋大大咧咧,尽显“外放求生欲”。
杨凯之的底层革命者身份,被魏大勋赋予市井化的生命力。
刑场上的吞咽动作、逃亡时的踉跄步伐,以夸张肢体语言放大角色求生本能。
归国后与良乡的上海宿舍争吵戏中,他戏谑戳破官僚腐败,台词交锋间既有兄弟情谊又暗藏理念裂痕。
其突破性表演被赞“颠覆暖男形象”,但革命者的深沉感仍有提升空间。
但是,两人先前角色过于深入人心,幽默基因自然被嫁接。
有时,观众会有种东北式冷幽默与无厘头严肃的错位感觉。
魏大勋将东北人骨子里的自黑精神融入角色。
像是刑场逃生后自嘲“掷茭赢命”,留学期间调侃官僚体系“冷锅冒热气”,消解了年代剧的沉重感。
李现则化身“冷面喜剧人”,一本正经说出“改良如煲汤”的台词。
很多桥段与其严肃人设形成微妙喜感,类似《河神》中的痞帅风格。
两人在留学宿舍打闹的戏份中,李现狡黠一笑、魏大勋插科打诨,展现了乱世青年难得的鲜活瞬间。
《人生若如初见》或许难复刻《陈情令》的流量神话。
但李现与魏大勋的化学反应,为双男主剧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不再依赖CP滤镜,而是以演技差异构建人物关系,以历史厚度深化叙事格局。
当观众为良乡与杨凯之的“理念殊途”扼腕时,国产剧也正走出“兄弟情”的舒适区。
拥抱更复杂的人性图谱与时代寓言,才是作品能更上一个层次的保证。
这场“清茶与烈火”的碰撞,既是演技的试金石,亦是历史剧类型化探索的里程碑。
不管是喜欢魏大勋的网友,还是李现的铁粉,双男主的的剧集,不是在争宠。
而是让这部剧的人物更饱满,角色下的命运挣扎与人性理解,更有嚼头。
来源:夜半人物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