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人们,最近唐国强老师一句“短剧过分追求博眼球,忽视真实性与合理性”直接冲上热搜,网友们瞬间炸锅。有人拍手叫好,说老艺术家终于看不下去了;也有人翻白眼,吐槽“短剧不就是图个爽吗,你还要啥自行车”。作为每天靠短剧续命的“电子榨菜爱好者”,今天咱就唠唠这茬——短剧
唐国强老师这波锐评,我举双手双脚支持!但短剧这锅,咱得慢慢品
家人们,最近唐国强老师一句“短剧过分追求博眼球,忽视真实性与合理性”直接冲上热搜,网友们瞬间炸锅。有人拍手叫好,说老艺术家终于看不下去了;也有人翻白眼,吐槽“短剧不就是图个爽吗,你还要啥自行车”。作为每天靠短剧续命的“电子榨菜爱好者”,今天咱就唠唠这茬——短剧到底该不该“既要又要”?
一、短剧的“爽感”密码:情绪按摩还是精神鸦片?
先说句大实话:短剧能火,真不是没道理。
现在的年轻人,白天被KPI追着跑,晚上被房贷压弯腰,谁还有精力看《甄嬛传》这种76集的“职场生存指南”?短剧直接把爽点焊你脸上——“开局被羞辱,三集逆袭成首富”“总裁爱上我,还带10个亿嫁妆”,这种剧情虽然离谱,但架不住它解压啊!就像吃辣条,明知道是垃圾食品,但辣得酣畅淋漓时,谁还在乎健康?
但问题来了:短剧的“爽”,真的只是无害的娱乐吗?
知乎上有个高赞回答一针见血:“短剧就是给穷人的精神鸦片。”凌晨2点,夜班打工人刚下班,刷到“赘婿被岳母羞辱后亮出万亿身家”的剧情,瞬间代入角色,仿佛自己也能逆天改命。可关掉手机,看着空荡荡的出租屋,焦虑反而更重了。更绝的是充值套路——9块9解锁全集?结果看到第10集突然要再充50,不然前面的钱全白瞎!这哪是看剧,简直是“杀猪盘”啊!
二、唐国强老师的“老干部式”担忧:艺术性去哪儿了?
唐老师这波吐槽,其实戳中了短剧的软肋。
作为演了40年戏的老戏骨,他看惯了《三国演义》里诸葛亮“鞠躬尽瘁”的厚重,也演过《雍正王朝》里帝王将相的权谋。对他来说,影视作品不仅是娱乐,更是文化的载体。可现在的短剧呢?剧情全靠反转,逻辑全靠巧合,演技全靠瞪眼,连反派都像流水线生产出来的NPC——反正只要够疯够癫,就能让观众上头。
太严肃,剧集太长,哪有时间观看!
举个栗子:某短剧里,女主被闺蜜抢了未婚夫,结果下一秒突然冒出个首富爷爷,还非要认她当继承人。闺蜜瞬间跪地求饶,未婚夫痛哭流涕。这剧情合理吗?不重要!重要的是观众看得爽,平台赚得盆满钵满。
但唐老师担心的是:当观众习惯了这种“无脑爽”,还会对有深度的作品感兴趣吗?就像吃惯了重口味,再尝清蒸鱼,只会觉得寡淡无味。长此以往,影视行业的审美标准会不会被拉低?
三、短剧的“原罪”:是资本作祟,还是观众的选择?
不过话说回来,短剧的“堕落”,真能全怪创作者吗?
某短剧群演曾爆料:自己跟着剧组拍了100集虐恋剧,每天熬夜到凌晨,最后到手才2000块。而这部剧在平台上单日充值50万!更讽刺的是,编剧写一集剧本才50块,还得按照“战神回家”“重生复仇”的模板生搬硬套。资本的算盘打得啪啪响——用最低的成本,收割最多的流量,至于艺术价值?那是什么,能当饭吃吗?
但换个角度想:如果观众不买账,资本会这么肆无忌惮吗?
就像某平台数据:短剧充值率最高的时段是凌晨2-4点,正是夜班打工人最脆弱的时候。这时候刷到“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剧情,谁能忍住不充值?短剧的“爽”,本质上是精准拿捏了人性的弱点——焦虑、孤独、渴望逆袭。创作者和资本不过是顺势而为,把观众的情绪当韭菜割。
四、破局之路:短剧能不能“既要又要”?
唐老师的吐槽,不是要一棍子打死短剧,而是希望它能“体面点”。
其实短剧并非没有好作品。比如《大妈的世界》用荒诞手法讽刺现实,《夜猫快递之黑日梦》用科幻包裹人性,这些剧虽然小众,但豆瓣评分都在8分以上。这说明:短剧完全可以兼顾娱乐性和深度,关键看创作者想不想做。
对观众来说,咱也得有点“文化自觉”。刷剧时多问一句:“这剧情合理吗?
”“这角色有灵魂吗?”毕竟,看多了“战神回家”的套路,大脑迟早会退化成只会分泌多巴胺的机器。
最后说句人话
短剧的“爽”,就像辣条——偶尔吃一包解馋没问题,但别天天当饭吃。唐国强老师的担忧,不是老古董的固执,而是一个老艺术家的良心。毕竟,影视行业不能只追求流量,还得留点东西给后人看。
所以,下次刷到“赘婿逆袭”的剧情时,不妨点个赞,然后默默关掉手机,去读本书、跑个步。毕竟,现实里的逆袭,可比短剧难多了。
对此亲爱的网友你是怎么看?
请在评论区说下您的想法吧!
来源:张老师育儿书单2q4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