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视剧《天道》中最扎心的一幕,应当是全剧的末尾,刘冰打开那袋所谓的“机密文件”,在绝望中发出最后一声嘶吼,从楼上一跃而下。
电视剧《天道》中最扎心的一幕,应当是全剧的末尾,刘冰打开那袋所谓的“机密文件”,在绝望中发出最后一声嘶吼,从楼上一跃而下。
那一刻,无数观众受到震撼:那陨落的不仅是一个身影,还有一个总是等待“天降大饼”的弱者灵魂。
对刘冰来说,机会一直都在,可是为什么他却把机会变成了陷阱?难道这就是弱者的困境吗?
01、认知局限:寄希望于“救世主”
丁元英在离开前给了刘冰一个档案袋,说那里面装着足以推翻原判决的新证据。
刘冰听说那是格律诗公司的“机密文件”,第一反应就是死死攥住袋子,像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他不知道这是丁元英留给他的最后一次机会,同时也是一个考验。
可惜的是,他不仅没有通过考验,还自以为是可以翻盘的筹码。
他企图利用这个档案袋要挟欧阳雪,以获得更高的地位和利益。
然而,当他撕开档案袋,发现里面只是一叠白纸时,瞬间产生无尽的绝望和悔恨。
他始终不明白,真正改变命运的从来不是某个“神秘文件”,机会也不是拆封即中的彩票。
把人生希望寄托在某个“高人”或“机密”时,就已经交出了人生的主动权。
作家豆豆在原著中借丁元英之口说:“这世上原本就没什么神话,所谓神话不过是常人的思维所不易理解的平常事。”
一个装着白纸的档案袋,就能检测出他认知的缺陷。
他能够参与到格律诗音响的生意中,但是他不知道利用这样的机会去积累财富,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他最先知道乐圣公司要起诉格律诗公司,但他看不明白这些博弈背后的商业逻辑,危机时刻选择了退股。
他既没有肖亚文那样洞悉本质的能力,也不如叶晓明那样具有自知之明,能坦然认输出局。
刘冰相信丁元英是“救世主”,能够带领他走向成功。然而,他从未真正了解过丁元英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意图。
他依附于丁元英的智慧、肖亚文的实干,甚至乐圣公司的利益诱惑,却从未建立独立的价值判断体系。
那些看似的机会,对他来说却是陷阱。
他的认知局限,使他无法看清自己真正的位置和实力。
他以为通过投机取巧、依附他人就能实现阶层的跨越,却从未想过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命运。
02、弱者思维:贪婪、短视与甩锅的三重叠加
刘冰身上,明显带着弱者思维的“三件套”——既要又要还要的贪婪,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短视,以及出事就找替罪羊的甩锅本能。
刘冰一出场,就带着贪婪与短视。
当丁元英因经济困境找他卖唱片时,他刻意压低价格,从中获利。
当丁元英提出要打造扶贫神话,成立格律诗音响公司时,他觉得好运要降临了。
在格律诗公司里,他只是个小角色。但他以为,说不定哪天自己就能乌鸡变凤凰。
当格律诗面对乐圣公司的起诉和600万的赔偿风险时,他选择了退股避险。
退股后的刘冰并未真正离开格律诗,而是以“元老”身份赖在公司不走。
他留恋着公司提供的宝马车和光鲜亮丽的生活。
看着格律诗在肖亚文的带领下胜诉,生意蒸蒸日上,心里的悔恨、嫉妒和贪婪等负面情绪开始发酵。
他嫉妒肖亚文能够成为公司的老板和董事长,他怨恨丁元英没有给他更多的机会和帮助。
他想不通,看不明。
他利用丁元英给他的所谓“秘密文件”来威胁欧阳雪。
他的贪婪、自私、不自信,让他把机会变成了致命的陷阱。
他没有足够的能力和心态去驾驭机会,只能在绝望中结束自己的生命。
刘冰的死,警醒我们:机会从来不是免费的午餐,它需要与之匹配的能力、心态和品德。
弱者之所以会把机会变成陷阱,是因为他们内心的恐惧、贪婪和短视。
03、破局之道:让自己配得上梦想
丁元英送给刘冰的档案袋,也是最慈悲的当头棒喝——当你想靠某个“神秘锦囊”逆天改命时,你的命运早已被低价定标。
真正的破局之道,是让自己配得上自己的梦想。
不断提升自我,让自己成为撑得起梦想的那个人。
肖亚文一直在为迎接机会做着准备。
她通过不断积累知识、提升能力,使自己有足够的底气去拥抱梦想,实现人生的跨越。
她想方设法跟丁元英保持着联系,她知道这个人对于她提升自我太重要了。
她希望向高人学习,以便把握住更好的机会。
她认真负责地办好每一件事,所以丁元英推荐她为格律诗公司做代理诉讼。
洞悉到机会来临时,她果断入股并成为公司掌门人,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成功化解危机,让格律诗公司走上正轨。
如果没有相应的实力,即使机会摆在眼前,也不可能抓得住。
要能够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
所谓的“高人”,其实都付出了超越常人的汗水和辛劳,只是没有多少人知道罢了。
在帮助王庙村脱贫的计划里,丁元英忍受着外界的误解和质疑,独自一人承担着巨大的压力。但他从不诉苦。他明白这一切都是必须面对的。
而刘冰,空有梦想,还只想走捷径,不愿付出努力。遇到困难,就轻易退缩。
这样的人,自身能力与梦想不匹配,又不愿意脚踏实地去提升,最终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得有自己的一技之长。
欧阳雪知道,自己最擅长的事是开饭店。
她白手起家,从摆馄饨摊开始,凭借着自己的勤劳和对商机的敏锐捕捉,逐步积累财富,开办了维纳斯酒店。
虽然在丁元英指点下炒股赚了钱,但她心无贪念,不愿再涉足股市。
她入股格律诗公司,更多是出于对丁元英的信任和朋友间的情谊,但她没有因此就坐享其成。在公司遇到危机时,她选择共同面对。
在官司胜诉后,她把格律诗交给肖亚文打理,自己还是做自己的老本行。
她深知,不管什么时代,具有一技之长,就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写在最后
刘冰的悲剧,不仅仅在于他的贪欲,更在于他的认知局限。
他渴望成功,却从未真正理解成功的本质。
这世上从来没有救世主,只有认清自己是普通人,才能把每个机会熬成阶梯而非陷阱。
真正的机会从不在想象之中,只会在敢于打拼、不断进化的人的手中。
来源:影视大哼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