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替我活下去。”这是死刑犯姚斌彬行刑前,通过杜湘东留给徐文国的话。从国企车间到血色刑场,从逃亡者到追凶者,《借命而生》以上世纪90年代的一场命案为引,试图用悬疑外壳展现小人物在时代洪流下的命运之殇。电影导演陆川的加盟,让《借命而生》增添了一层电影质感的滤镜,但
“替我活下去。”这是死刑犯姚斌彬行刑前,通过杜湘东留给徐文国的话。从国企车间到血色刑场,从逃亡者到追凶者,《借命而生》以上世纪90年代的一场命案为引,试图用悬疑外壳展现小人物在时代洪流下的命运之殇。电影导演陆川的加盟,让《借命而生》增添了一层电影质感的滤镜,但遗憾的是,该剧未能像秦昊前作《隐秘的角落》那般大爆,也未能让爱奇艺的“迷雾剧场”走出“迷雾”,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一场冤案引发的故事
20世纪90年代初,心怀刑警理想却困守看守所的杜湘东,结识了因为盗窃和打架斗殴进来的犯人徐文国和姚斌彬。
这俩人什么关系呢?徐文国是孤儿,认了姚斌彬的母亲崔丽珍当妈,他们也就成了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
徐文国和姚斌彬都在六机厂上班,徐文国有了喜欢的人,如果没有发生后来的意外,或许已经和孙永红结婚了。
但意外还是发生了。车间主任李超常年骚扰姚斌彬的母亲,厂子效益不好,不巧的是,姚斌彬得知,他们母子三人都出现在了下岗名单上。姚斌彬气不过,拿着一支自制枪尾随李超出门了。
姚斌彬偷拿厂里零件制作了一把枪,这事有好几个人知情。母亲知道后,提醒徐文国,那把枪也被他变成了“玩具枪”。姚斌彬没想杀人,可是,在吓唬李超的时候,他发现这支枪竟然打出了枪子,把李超打倒了。
事后,姚斌彬和徐文国,一个因打架斗殴,一个因偷厂长家的小轿车,双双被抓到了杜湘东所在的监狱。杜湘东发现兄弟两人很聪明,对他们颇有好感,安慰他们没犯什么大事,不用担心。可就在这时,杜湘东在警校的同学、刑警队队长张向阳带来了一个消息:李超死了,姚斌彬、徐文国很可能就是杀人犯。
杜湘东是质疑的,在和姚斌彬、徐文国的相处中,他觉得这俩人不像杀人犯,可是多个证据对两人不利,他无力回天。就在张向阳、杜湘东要把二人移交刑警队的过程中,车子被撞到了山下,姚斌彬留下一句“哥快跑”,一个人扛下所有,最后被执行枪决。
徐文国跑了,但他始终相信姚斌彬是被冤枉的,因为那根撞针被他藏到了麻绳里,根本不可能打死人。徐文国逃了多少年,杜湘东就找了他多少年。十几年后,徐文国把姚斌彬没有杀人的证据,交给了杜湘东。
杀人犯另有其人,由于对厂里的情况了如指掌,这个恶人开始了精心的布局,被偷偷装回的撞针,有针对性的下岗,借着修车名义的栽赃嫁祸……十几年后,杜湘东没有实现年轻时当刑警的梦想,他娶了“肉联厂厂花”刘芬芳,幸福没有持续多久,就在他去矿场找徐文国的一个晚上,刘芬芳因为大出血而死。徐文国改名换姓,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还要被幕后凶手千里追杀。崔丽珍没了两个儿子,徐文国曾经的女友嫁给了凶手……尽管冤情最后得以昭雪,凶手偿命,但原本那些无辜的生命,都因为这起冤案被改写。
遗憾未能大爆
《借命而生》一开始被寄予厚望,甚至被认为是秦昊继《隐秘的角落》之后的又一部悬疑代表作。遗憾的是,这部剧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爆”,留下了“高开低走”的落寞。
从表演层面,秦昊、韩庚、史彭元、钟楚曦等主演,以及柳小海、苏小玎、林博洋、艾丽娅等一众配角的表演都在优秀水准之上。偶像出身的韩庚此次贡献了个人演艺生涯最具颠覆性的一个角色,“亡命之徒”也成就了他的演技高光,被很多观众视为偶像转型的又一范本,就连原著石一枫也夸赞他:“演活了徐文国骨子里的狠劲与脆弱。”另外一个让人刮目相看的演员是钟楚曦,剧中她上演了徒手抓老鼠、扛猪肉、剁猪肉等令人咋舌的情节,形象上的巨大反差,带给观众一个真实、鲜活的女性形象。
在电影高级感已经成为悬疑剧标配的当下,《借命而生》请来了导演陆川,让电影美学又提升了一个高度,在视觉层面实现了突破。不过,陆川太执着于用长镜头炫技,却把剧集裹上了一层“电影感”的糖衣,让剧情节奏却变成了硬伤。其实,无论是电影感,还是演员的呈现,都是艺术作品表现形式的一部分,高口碑的关键仍在于故事内核。该剧豆瓣打分只有6.7分,仍未能摆脱故事与形式失衡的争议。
《借命而生》的编剧是陆川和熊语真,改编保留了小说中“钢铁厂铁锈味儿”的写实基调,进行了多处关键改编。比如原著中的导火索是一桩被误会的偷窃案,剧版将其升级为更具戏剧张力的、被嫁祸的命案,使故事更具冲突性和张力。在叙事节奏上,剧集采用“双重时间线+多重视角”的结构,犹如叙事迷宫般,让观众在时间的折叠中感受命运无常。同时,剧集淡化了小说中一些较为尖锐和拧巴的部分,凸显了普通人在遭受命运拨弄时人性温度的那一面。但在强化悬疑元素的同时,观众表示也有不少漏洞。
杜湘东在徐文国、姚斌彬刚进监狱时,就留意到徐文国被外面人捎话“关照”,这是案件的一个关键突破点。可惜,杜湘东只是个狱警,他察觉到其中有蹊跷,却没有紧紧抓住这根线索展开调查,让一个原本并不难查的案件拖了十余年。而在他前往姚斌彬家查找线索时,也发现了“不对劲”的刘广才和陈素娥,杜湘东当时意识到这两个人有问题,然而这些疑点,都没有成为姚斌彬迅速被判死刑的阻碍,幕后好像有一把推手,让这个案子速速了结。
剧版对小说中的多个人物进行了重塑,如女主角刘芬芳和保卫科科长刘广才。刘芬芳在小说中并不重要,但在剧中很关键,整个人物相当于重写,却没有脱离原著的精神气质。原著中同样着墨不多的保卫科科长刘广才,在剧中也是戏份大增,成为了一个最让人一言难尽的小人物。作者石一枫介绍,原著中的刘科长甚至都没有名字,唯一的细节描写就是一直绑着受伤的绷带。扮演刘广才的演员张晶伟表示,《借命而生》全剧的核心逻辑是关注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在一个具有时代性的背景中去讲述普通小人物看似平平无奇的一生。但对于刘广才帮幕后凶手当刽子手的目的,剧中并不太明确。这一角色的设定本应是一个复杂的反派形象,但剧中的表现却过于单一和工具化,一些行为似乎只是为了推动剧情发展而存在。
刘广才因与李超的个人矛盾,在唐尧鑫许诺厂长之位后,想要除掉李超。之后他又按指令收买郑三闯灭口徐文国,并在事发后顶罪。在警察去刘广才办公室抓捕他时,刘广才给女儿留了一本英文书,还说等女儿把书学通了,他就回来了。说明刘广才当时并不认为自己会被判死刑,他还在书里藏了一手。可是当他听到被判死刑,却没有说出真相,也未安置好女儿就甘愿背锅,其动机和行为缺乏内在连贯性,显得突兀且不合理,观众认为这一有故弄玄虚的嫌疑。另外,刘广才作为保卫科长,既能潜入姚家搜查,又能伪造证据,却未被警方列为嫌疑人,这暴露出案件侦查的业余性。
阵容、制作、品相等各方面都不差的《借命而生》未能成为现象级爆款,本质是观众审美阈值被“吊高”后的结果。在《隐秘的角落》以精密叙事与人性洞察封神、《漫长的季节》用时代伤痕与诗意悬疑征服观众后,市场早已对同类型作品形成降维打击式的审美标准。当观众习惯了在悬疑剧中窥见社会肌理、触摸人性褶皱,那些叙事平庸、情感单薄的作品便显得寡淡无味。既要形式创新,又要内核深度,大众对艺术作品精品化的集体呼声,将行业基准线抬至新的高度。
记者:任晓斐 编辑:徐敏 校对:汤琪
来源:济南时报-新黄河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