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李现、魏大勋主演的年代史诗剧《人生若如初见》自开拍以来就备受关注,然而该剧的命运却一波三折——从定档撤档到最终空降播出,再到因“历史观争议”被下架,每一次动作都引发舆论震荡。而随着部分剧情的曝光,围绕“李现魏大勋是否真为双男主”“角色塑造是否合理”的讨论愈演
《李现魏大勋“双男主”之争?〈人生若如初见〉戏外风波引热议:演技、戏份与历史争议孰轻孰重》
由李现、魏大勋主演的年代史诗剧《人生若如初见》自开拍以来就备受关注,然而该剧的命运却一波三折——从定档撤档到最终空降播出,再到因“历史观争议”被下架,每一次动作都引发舆论震荡。而随着部分剧情的曝光,围绕“李现魏大勋是否真为双男主”“角色塑造是否合理”的讨论愈演愈烈,戏里戏外的争议让这部本应聚焦家国情怀的剧集,意外成为娱乐圈的焦点话题。
《人生若如初见》最初官宣时,李现(饰贵族少年良乡)与魏大勋(饰革命党杨凯之)的角色设定被部分媒体和粉丝视为“双男主”,尤其预告片中两人截然不同的命运走向——良乡的贵族挣扎与杨凯之的革命热血形成鲜明对比。然而,剧集播出后,观众发现李现的戏份明显占主导,而魏大勋的角色虽亮眼但出场时间有限,引发“宣传噱头”质疑。
更戏剧性的是,该剧仅上线6集便因“历史观问题”被紧急下架。官方未明确说明原因,但历史学者傅正指出,剧中将清末宗社党领袖良弼(良乡原型)塑造成“伟光正”形象,而革命党角色(如朱亚文饰演的俞天白)却被刻画为“骗炮渣男”,严重颠倒历史是非观。 面对下架争议,主创团队未公开回应,仅编剧江奇涛(代表作《亮剑》)此前受访时表示“希望展现历史的多元性”,但未直接回应角色争议。
-傅正在凤凰网专栏中指出,该剧“美化保守势力、丑化革命者”,甚至类比“让汪精卫与赵一曼谈恋爱”,呼吁影视创作需严守历史底线。
近年来,“双男主”设定已成吸睛标签(如《陈情令》《山河令》),但《人生若如初见》中李现的顶流地位与魏大勋的“综艺咖”标签,让戏份分配难免失衡。魏大勋虽凭2023年《我的人间烟火》中“孟宴臣”一角逆袭,但当时仍未被视作“扛剧男主”。
该剧编剧江奇涛曾成功打造《人间正道是沧桑》,但此次对清末政治的“人性化处理”踩中雷区。中国传媒大学学者张林(化名)表示:“历史剧允许艺术加工,但核心价值不容篡改,尤其是革命叙事的正义性”。
李现试图通过正剧摆脱“偶像”标签,却因台词功底遭批(被指“声音单薄”);魏大勋则面临“综艺形象固化”的挑战。两人能否借争议剧实现演技突破,仍是未知数。
《人生若如初见》的争议或许只是开始——当流量明星涌入正剧赛道,当历史改编屡触红线,观众更该追问:我们需要的究竟是“话题性”还是“真实性”?而对于李现、魏大勋而言,这场风波会是职业生涯的转折点,还是又一枚“昙花一现”的标签?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来源:橘南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