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0日,“共商共治基层治理”系列短剧《我们的幸福里》开机仪式举行。这部聚焦基层治理的系列短剧,将用鲜活的故事告诉你:社区难题如何“商量着办”,邻里关系如何“越处越暖”。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
你是否怀念曾经
“远亲不如近邻”的温情?
是否也曾为社区里的
垃圾分类、宠物管理等问题头疼?
5月10日,“共商共治基层治理”系列短剧《我们的幸福里》开机仪式举行。这部聚焦基层治理的系列短剧,将用鲜活的故事告诉你:社区难题如何“商量着办”,邻里关系如何“越处越暖”。
这里没有明星大咖,
只有扎根社区的“素人演员”;
没有悬浮剧情,
只有“你家我家都可能发生”的
烟火故事。
让我们一探究竟,
看如何用共商共治
书写幸福邻里新篇章!
开机现场:
社区“民星”集体亮相
真实比剧本更动人
“我就是社区志愿者,这次算是‘本色出演’!”在开机仪式上,剧中“钟姐”的扮演者钟兢涛表示。作为五星志愿者和首届“感动海淀 巾帼榜样”获得者,她在社区服务了十余年,这次在镜头前,成为鲜活的“社区代言人”。她希望让更多人看见志愿者的坚守:“我想成为一束光,照亮社区每个角落。”
在短剧中饰演小区业主周奶奶的苏菲表示,作为社区居民,她以前与社区工作人员接触不多,对他们的工作了解也有限。通过此次拍摄,她深刻感受到了社区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社会的和谐与平安离不开他们的努力和奉献。以后,我会鼓励家人、朋友和邻居们更加理解并配合他们的工作,共同建设更和谐的社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这里没有旁观者,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短剧的创作团队深入社区采风,从真实案例中提炼剧本,力求让每一个角色、每一句台词都“接地气”。导演孙营介绍:“我们走访20多个社区,采集了很多真实案例。”每个角色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原型。
小切口大主题:
家长里短里藏着治理智慧
《我们的幸福里》将镜头对准海淀区幸福里社区的几户普通人家:这里有扎根多年的老北京、刚落户的新市民、忙碌奔波的年轻租户。看似疏离的邻里关系,却因“垃圾怎么分”“宠物谁来管”“楼道如何清”等生活琐事被串联起来。
短剧以“垃圾分类”“环境治理”等民生议题为切口,展现社区干部如何践行“大家商量着办”的共商共治理念——不靠“一刀切”的命令,而是用倾听、沟通和协作,让居民从“各执一词”走向“共建共享”。正如社区干部所言:“社区是大家的,办法也得大家想!”
创新表达:
短剧形式让治理故事“破圈”
新媒体时代,如何让基层治理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
海淀区妇联选择用“碎片化、短时长、快节奏”的短剧形式,将议事过程转化为充满烟火气的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真实还原社区治理的难点,更传递出“共治”的温度:无论是老北京的大爷大妈,还是年轻的新市民,每个人都能在社区中找到参与感与归属感。正如一位参与拍摄的居民所说:“短剧里的故事,就是我们每天的生活!”
《我们的幸福里》由海淀区妇联联合紫竹院街道、永定路街道、田村路街道共同打造,是党建引领下多方协作的成果。海淀区妇联发挥“联”字优势,串联起街道、社区、居民和文艺工作者,将政策精神转化为百姓爱看、能懂的文艺作品。
在这部由社区“民星”
本色出演的都市寓言里,
每个人都是手持剧本的主角,
每个微笑致意都是剧情的转折。
那些曾被钢筋水泥阻隔的温情,
正在“共商共治”的土壤里破土生长。
幸福里的故事刚刚开篇,
而你我早已身在剧中。
让我们共同期待《我们的幸福里》~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